news-details
非科班出身的李音樂感謝神的恩典和帶領,從只會彈奏F調歌曲,到作詞作曲,創製百餘首詩歌。(圖/記者盧玟靜)

活力四射的16歲,本該是享受青春美好的年紀,李音樂(族語名:Ljavakaw Paqalius)受父親嚴厲管教,沒日沒夜練琴,並開始餐廳琴手生涯,因而在菸酒繚繞的環境下,沾染不良習慣。

 

然,一次「路過教會」,聽見美妙的詩歌,內心枷鎖瞬間掉落,感受到滿溢出來的愛,他跑回家創作第一首詩歌《最偉大是愛》,此後,神帶領沒有樂理基礎的他,創作百餘首詩歌,又幫許多原住民教會製作詩歌專輯,用來建堂義賣

 

過去練琴充滿痛苦回憶,原來一切都是為主預備,要為主所用!」李音樂見證道。

以弗所書2:10說,「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尚未出生,神就對你我一生有目標和計畫,並要使用我們,在不同人生季節為神國發揮影響力。

 

對李音樂來說也是如此,原本對「彈琴」充滿負面回憶的他,不明白人生意義,卻在主裡眼光全然翻轉,明白自身價值,及音樂恩賜的發揮所在。

 

童年破碎又受同儕嘲弄

從小父母離異的李音樂,兒時就被姑媽、姑丈收養,在被父親接去台北前,每天凌晨5時起床,挑著裝滿饅頭的籃子沿路叫賣,到上課時間才匆忙回家揹書包上學,放學後又要拿起竹鞭趕牛上山,破碎童年使他個性孤僻、內向。

 

特別的是,父親李天祿曾為選秀節目《五燈獎》評審,在台北開設音樂教室,熱愛音樂的他,於是替兒子取名為「音樂」

 

然而,國小的李音樂並不通曉音樂,不過被教室內的腳踏風琴吸引,所以經常放學後打破窗戶玻璃入內彈奏,即便隔日會被師長處罰,在司令台上罰跪也甘心承受,「音樂」對「音樂」有種莫名吸引力

 

而他發展音樂恩賜之路,是國中時期到了台北求學開始。

 

因天生膚色和說話腔調特別,李音樂容易被同儕嘲諷,更戲稱為「小黑」,他受不了周遭人嘲笑,加上不習慣步調極快的北部都市生活,多次偷偷坐火車回屏東老家,卻屢次被抓回台北。

 

李天祿見兒子無心於課業,於是嚴格要求他練琴,16歲開始餐廳琴手的生涯,在菸酒環繞的環境裡生活、賺錢,逐漸染上不良習慣。

 

李音樂雖跟隨父親信仰接受洗禮,但不了解真理,糜爛的生活使他覺得人生虛空,自己就像被人踢來踢去的皮球,失去盼望。

 

直到某天,路過教會聽見悅耳的詩歌,他被神親自吸引……

  • news-details
  • 周聯華牧師為他施洗。(圖/李音樂 提供)
  • news-details
  • 李音樂的部分創作專輯,有卡帶和CD,右下角為他的第一個創作《最偉大是愛》。(圖/記者盧玟靜)

被神超自然吸引,真實渴慕信仰

我不大了解真理,聽神的話會睡著,總是在教會聚會尾聲聽到人唱歌(指回應詩歌)才會醒來。」受洗後,李音樂雖參與司琴服事,不過不明白真理,只覺得這是父親的神。

 

直到服完兵役後的某天,他要到以琳書房尋找詩歌相關書籍,偶然路過一間教會,被屋內悅耳的詩歌吸引,原來是詩歌合唱團正在練習。

 

「怎會有這麼美麗、動人的音樂?」李音樂坐在最後一排椅子上,感覺內心沉重的枷鎖掉落,並有從未有過的滿足,過去的孤獨、責罵,委屈隨淚水流出而釋放。

 

他跑回家,憑藉感動創作第一首詩歌《最偉大是愛》,歌詞寫道:

當我遭受挫折,祂有力大手,……,

當我偏行己路,祂以慈愛的聲音,頻頻呼喚,使我知道祂愛我,主必愛我到永遠」。

 

之後,李音樂開始大量讀經,非科班出身、不了解樂理的他,受神帶領,至今創作百餘首詩歌,包含:《無所不在》、《葡萄園的情緣》、《葡萄園之歌》等,很多首詩歌創作完,他並無寫上作詞、作曲人的名字,不過仍傳唱至今。

 

不少友人問他,創作怎麼不寫上名字?李音樂謙虛地說:「寫上我的名字,詩歌就沒有人唱了」。

  • news-details
  • 右,年輕時的李音樂受邀,在金陵女中演奏。(圖/李音樂 提供)
  • news-details
  • 16歲開始,他在餐廳擔任琴手。(圖/李音樂 提供)

創作表達對神的愛,詩歌必須有生命,抒發母親思念

因從餐廳琴師發跡,李音樂熟稔和弦,可以即興彈奏、編曲,不過他說:「音樂有經驗可以隨便彈,但詩歌沒有『生命』就沒有用」,所以編曲時常一邊禱告,懇求神同在與聖靈充滿,讓創作可以安慰、造就、勸勉許多人。

 

特別的是,他不只透過音符讚美神,也抒發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每逢母親節,李音樂就想起從未謀面的媽媽,因不曉得如何送母親節禮物,所以「想像」母親的模樣創作歌曲:《偉大的媽媽》、《獻給心愛的媽媽》、《媽媽的眼淚》,表達對母親的想念。

 

當被記者問到,為什麼想送母親節禮物?李音樂抬頭向天遠眺,眼眶微微濕潤地說:「我沒有看過媽媽,但我想,母親節時媽媽想到我,可能也是在哭吧!」他希望母親有機會聽到歌曲,明白自己過得很好,並緩解對兒子的思念。

  • news-details
  • 至電視節目表演後,他四處巡迴表演,也曾於音樂廳演奏。(圖/李音樂 提供)
  • news-details
  • 他與錄音設備合影,經常協助原住民教會製作詩歌專輯。(圖/李音樂 提供)

去愛你的仇敵!

神化痛苦為祝福

國中因膚色、口音被歧視的李音樂,一度非常討厭「平地人」,追求真理後明白要愛仇敵,雖然不易,但靠主修復傷痕,並創作多首台語詩歌;因不熟悉台語發音,所以先完成歌詞、請牧者翻成台語,再行編曲。

 

值得一提的是,神透過特別的方式,將他從糞土中高舉。

 

過往提到「彈琴」,李音樂總聯想到不愉快的經驗,然而,現在他回想起來,對父親的嚴格鞭策充滿感謝。

 

記得國中密集練習鋼琴一個月後,他就被父親帶去餐廳工作,同年暑假上電視表演,包含:中視《蓬萊仙島》、台視《跳躍的音符》等,並開始巡迴演奏。

 

其電視表演在部落為之轟動,大家議論:「那不是打破教室玻璃彈風琴的人嗎?」他以「名人之姿」受邀回到國小母校演講,與當時「偷彈琴、在司令台罰跪的過去」,有極大反差。

 

李音樂心想,當時電視不普及,定是父親請族人在特定時間收看。雖李天祿受日本教育,個性嚴肅、不易流露情感,不過在此事上,展現出對兒子的珍視與疼愛。

 

於主裡重生的他,之後離開餐廳工作,進入「靈泉聖樂佈道團」服事,進而認識妻子。

 

而今多年過去,雖已年長,他仍發揮恩賜為主擺上,協助許多原民教會的詩班演唱、製作用來建堂募款的詩歌專輯,及免費幫弱小教會司琴。

 

我的所有都是上帝給我的,所以每當彈琴都用感謝的心彈奏,我知道是彈給上帝聽,祂,永遠是我讚美的對象,也是我的救主。」李音樂感動說道。

 

在人看來,李音樂的童年坎坷,不會樂理的人不可能寫詩歌,遑論製作專輯;但在神眼中,當祂決定要用一個人,凡事都能,只要我們願意。

 

如今,祂仍在尋找那願被使用的人。

  • news-details
  • 他在靈泉聖樂佈道團服事時認識妻子,倆人相知相惜。(圖/李音樂 提供)
  • news-details
  • 他為台中中山長老教會詩班獻詩伴奏。(圖/記者盧玟靜)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