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近日,某則薯片廣告引起羅馬天主教會強烈不滿,日前,廣告代理商也已宣布停播該廣告。(翻攝/廣告影片)

短短30秒的廣告影片,為何會掀起軒然大波呢?身為基督徒的你,又如何看待聖餐呢?修道院的修女在吃下聖餐薄餅的同時,正在大啖著薯片。薯片可以代替薄餅嗎?

 

推動基督教與天主教共融的牧長潘慶彰,從對天主教會的理解分享數點原因,並從自身基督教會重省思聖餐,直指核心:其實是聖餐禮當如何體現出「神聖性」?

  • news-details
  • 某則約30秒的薯片廣告,將場景設於修道院,修女在吃下聖餐薄餅的同時,聽到一聲響亮的「卡滋聲」,她睜大了眼睛,隨後與神長轉頭看見另一位修女,正在大啖著薯片。(翻攝/廣告影片)
  • news-details
  • 該則薯片廣告的另一個版本,場景不變,但更加進了「修女把薯片放入裝聖體的銀杯中」之情節,也明確的用鏡頭喻示,修女們所吃下的聖體為薯片。(翻攝/廣告影片)

天主教組織稱某薯片廣告「褻瀆」

「冒犯數百萬虔誠的天主教徒」

據CNN報導,天主教組織「義大利廣播電視聽眾協會(Associazione Italiana Ascoltatori Radio e Televisione, AIART)」負責人喬瓦尼·巴喬(Giovanni Baggio) 稱某則薯片廣告是「褻瀆」,應停止播出。

 

巴喬在聲明中表示,該廣告「令人無法容忍,輕忽了薯片和聖體間的不同,冒犯了數百萬虔誠的天主教徒。」天主教報紙《Avvenire》也批評道:「基督竟已淪為薯片;就像2000年前那樣被貶低和誹謗。」

 

在強烈反對之下,義大利廣告標準代理商IAP已宣布下令停播該廣告。

 

社群媒體上,也有人對該廣告表達抗議,例如:「冒犯聖餐禮中我們所尊敬的主耶穌!」、「冒犯了世界上所有的天主教徒」,並有網友指責該公司:「嚴重缺乏尊重」;廣告商則暫時沒有回覆置評請求。

 

短短30秒的廣告影片,為何會掀起軒然大波呢?身為基督徒的你,又如何看待此事呢?

  • news-details
  • 嘉義榮美長老教會潘慶彰牧師,為前嘉義聯禱會主席,是嘉義首先推動基督教與天主教共融的牧長,於2006年時和洪山川主教開始了兩方的合一禱告會;曾表示自己一再從心裡發現:雙方是主內肢體,即使多有不同,但都致力於傳福音。(圖/潘慶彰 提供)

天主教會強烈不滿的可能原因

潘慶彰從同理角度說明,何以該廣告會引起天主教會強烈的不滿。

 

「第一非常簡單,聖餐禮是教會非常看重的典禮,但對方卻從『商業角度』來看待,讓人感到『神聖性』被忽視了。」

 

第二,從神學角度來說,天主教會的聖餐禮採「臨在說即:祝謝後的餅杯,就真正成為了耶穌基督的身體與寶血,「這兩者是畫上等號的,態度自然不能太隨意。」

 

第三,出埃及記20:7,十誡第三條說:「不可妄稱耶和華──你 神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使用主名,態度不能隨便;以上,都是天主教會的基本信念。

 

潘慶彰也另外提及兩個可能原因,一是羅馬天主教雖然占地不大,卻是一個國家,也有其世界性的影響力,這件事在義大利引起強烈反彈,也有地區文化的因素他舉例,電影《受難記:最後的激情》(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在播放前,是需要先取得梵蒂岡的認同。

 

「他們很在意這些與信仰相關的敘述,所以這支商業廣告引起反彈很自然;用聖餐禮來推銷產品,也是對方較沒有宗教sence(常識)。」

 

宗教禁忌是許多人的「敏感神經」

類似現象也存在於其他宗教,例如:伊斯蘭教,若在媒體或行動上有冒犯戒條的疑慮,也會受到抵制,強烈程度甚至讓教外人士難以想像。

 

潘慶彰舉例,今(2024)年3月中旬,馬來西亞連鎖便利店「KK Mart」有多家分行被舉報,販賣印有「阿拉」(Allah)字樣的襪子,而將「真主襪」穿在腳上,無疑觸犯穆斯林的宗教禁忌。

 

馬來西亞約七成穆斯林人口,全國反彈甚大,儘管創辦人第一時間召開記者會向大眾道歉,並下架收回該產品、澄清販賣相關商品是無心之過,仍無法平息當地人的憤怒,輿論抨擊及杯葛排山倒海而來,馬來西亞政府甚至表示將會關閉這間超商──這一切,都只因冒犯到宗教禁忌。

  • news-details
  • 多數基督教會所認知的「餅杯」乃屬於「物質」,但教會能通過這些物質,領受聖靈的運行,相信真正屬靈的工作是由聖靈所成就的。(圖/shutterstock)

基督教會又如何看待「聖餐禮」呢?

潘慶彰以自身教會為例,說明關於聖餐禮,基督教會所採用的意義較屬象徵性,核心則指相信儀式過程是「聖靈在作工

 

他說:「我們對聖餐的態度很簡單,除了紀念就是感恩因為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為我們捨身、死在十字架上,祂用自己的身體、生命贖回了我們,流出寶血,為我們帶來了得救的確據。」

 

而紀念感恩外,儀式中很重要的部分也包括信仰反省(認罪悔改)

 

「每次聖餐,我們都在主面前認罪、尋求新的力量。」潘慶彰說:「近年來,我也很強調一件事,就是:耶穌用寶血贖回了我們,在聖餐時,祂也可以透過聖靈來醫治我們。」

 

他鼓勵,弟兄姊妹認罪悔改後,也可以請求聖靈再次藉「耶穌基督的寶血」洗清自己,包括:從祖先或血液DNA所遺傳來的罪,是每次領受聖餐時,你我都可敞開心來領受的恩典。

 

薯片真的不能用做聖餐嗎?

思考本土化與處境化議題

潘慶彰有位神學院同學,任職某神學院的院長,對方曾思考如何將基教教儀式「本土化(處境化)」,因而在舉行聖餐時,曾帶領學生使用台灣人所熟悉的米酒和地瓜,來代替葡萄酒和薄餅。

 

對此,潘慶彰分享己見:「有些小團體在進行本土化,我沒有意見,但我認為重點是能不能普遍化。」就現實而言,目前許多基督徒也較難接受教會改用其他東西,來取代傳統的餅杯。

 

就應用性來說,他感到越簡單越好,所建議的原則是:越能幫助弟兄姊妹、進入狀況越好。

 

因此,即使早期所使用的是「葡萄酒」,但牧會過程,他明白有些基督徒會對酒精過敏,因此一概在聖餐禮中使用「葡萄汁」,潘慶彰說:「這樣,才可以讓更多基督徒比較容易進入領受的狀況。」

  • news-details
  • 潘慶彰指出,其實核心不在東西,而是聖餐禮如何體現其「神聖性」?因為利未記11:45,神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若不潔淨,聖靈的工作也會不完全。(圖/shutterstock)

聖餐禮真正重點不在東西

而是如何表達出其神聖性

視餅杯為物質,自由思考其替代性沒有太大問題,潘慶彰指出核心:「不是那個東西,而是聖餐禮如何體現出『神聖性』?」

 

利未記11:45 神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聖餐禮也要聖潔,如果有罪就要認罪,你我必需保持聖潔。

 

許多人常稱讚嘉義榮美教會「很乾淨」,其實乾淨也有其屬靈原因,即表徵「聖潔」,每天及活動前後,教會都會進行潔淨禱告,讓外在乾淨外,也讓屬靈空間潔淨;「因為若不潔淨,聖靈的運行也會不完全。」

 

因而,雖然聖餐看來只是一個餅或一杯葡萄汁,但若肢體靈裡潔淨,用真實敬虔的心來領受,聖靈的工作就會很明顯,使人再次在神面前重新得力,甚至經歷神蹟奇事。

 

我們如何與非信徒分享聖餐意義呢?

非信徒因不解聖餐禮的神聖內涵,而觸及宗教禁忌,那基督徒能向非基督徒說明聖餐意義嗎?

 

對此,潘慶彰的態度是:「如果他們需要知道時,我會與他們分享,但卻不會特意主動去說明什麼是聖餐。」因為這份對聖餐的理解,必須要有「信心」和「屬靈悟性」為基礎。

 

他憶起一件軼事。

 

過去李登輝擔任副總統時,曾前來台南在總會盛會上致辭,身邊隨扈約30多位,潘慶彰旁邊就坐了一位;然從旁觀察,他看出該隨扈並非基督徒,傳遞奉獻袋時,對方還以為大家在分錢,而伸手從袋中拿出錢來。

 

「我趕緊提醒對方這是奉獻,這些錢要放回去。」聖餐時,該隨扈也仿效別人拿取杯餅,然沒有信仰實質,這一切行動都沒有意義。

 

基督教會的聖餐傳統自耶穌基督設立,早期,宣教士在台傳教、主持聖餐時,甚至曾被人誤會,傳說「教會在吃兒童的心肝」,因為主領在台上表示,所食用的是耶穌的「身體與寶血」。

 

顯然,領受必須擁有「信心」,若無,很容易誤解或只是行禮如儀。

 

許多慕道友前來嘉義榮美教會聚會,到守聖餐時,潘慶彰會提供兩個選擇,一是可以留步,即使因未受洗還不能領取餅杯,但可以留下來參與,聆聽牧者說明聖餐的信仰意涵,第二則是可以自由離席。

 

因人必須受洗重生得救,才能有那份屬靈悟性,當悟性尚未打開時,光費口舌恐怕也是徒勞,他說:「除非對方有需要、且渴慕瞭解,那我就著真理再進一步回答對方。」

 

(資料來源:CNNEWTN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