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近年,宗教仇恨犯罪趨勢增加,全球針對牧師、神父等神職人員的襲擊有所增加。(圖/shutterstock)

信仰,原是社會凝聚與和平的力量,然近年來,宗教仇恨犯罪呈上升趨勢,教堂、神職人員成為暴力攻擊的目標,令人憂心。

 

2022至2023年間,美國聯邦調查局2024年報告稱,國內發生仇恨犯罪總體下降3%,但,當中宗教仇恨犯罪數量增加了20%!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亦指出,針對猶太人的仇恨犯罪增加20%以上。

 

面對全球宗教仇恨犯罪上升趨勢,基督徒如何在衝突中站立?又能從中學到什麼功課呢?

近年全球宗教仇恨概況

2024年11月,發生多起神職人員遭襲擊事件,包含新加坡一名神父,在發聖餐時被刺傷臉部,舌頭、上唇、嘴角都被割傷。

 

另在西班牙第三大城瓦倫西亞地區,一名男子衝入修道院,持鈍器無差別襲擊、過程中大喊「我是耶穌基督」,造成3名修道士重傷;其中76歲的胡安(Juan Antonio Llorente)神父因傷勢過重,2天後在醫院過世。

 

同年11月,波蘭72歲的萊赫(Lech Lachowicz)神父被襲擊,因大面積腦損傷不幸離世。以及在波蘭東部,27歲手持斧頭的男子襲擊拉喬維奇(Lachowicz)牧師家,試圖搶劫,之後被繩之以法。

 

這些,只是全球宗教仇恨暴力升高的冰山一角。

 

今(2025)年3月,美國堪薩斯州的聖派翠克教堂遭人破壞,外牆留下「撒但主義」的標語與倒十字架塗鴉。

 

警方初步認定此案為宗教仇恨犯罪,該社區信徒感到震驚與恐懼。「這種破壞行為當受譴責且零容忍,警官和調查人員會盡所能將這名嫌犯繩之以法。」警察局長喬·沙利文(Joe Sullivan)說道。

 

隔日,警方逮捕一名23歲嫌犯,聯邦調查局(FBI)和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ATF)正在協助調查。該教堂位在以拉丁裔為主的工人階級社區,教會因該起事件導致當周會友無法聚會。

  • news-details
  • 全球針對基督徒、天主教徒、猶太人的宗教仇恨犯罪事件不斷增加。(圖/shutterstock)

宗教仇恨犯罪趨勢

全球針對基督徒、天主教徒、猶太人的宗教仇恨犯罪事件不斷增加,尤在歐洲美國特別明顯。

 

根據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2024年報告,歐洲48國家中,針對猶太人的仇恨犯罪事件超過4,480起,而對基督徒、穆斯林的仇恨犯罪個別約580起、240起。

 

雖反基督教、反穆斯林事件,比2022年的紀錄少,但針對猶太人的犯罪比前一年增加20%以上;美國聯邦調查局9月稱,2022至2023年間,該國發生的仇恨犯罪總體下降3%,然,當中宗教仇恨犯罪數量增加了20%!

 

英國亦有類似狀況,英國廣播公司2024年報導,英格蘭及威爾斯整體犯罪減少5%,但宗教仇恨犯罪比例提高25%

 

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州政府為因應反猶太主義與其他形式的宗教仇恨行為,正推動修法,擴大對宗教仇恨犯罪的懲處權限。

 

這項改革是針對今(2025)年1-2月雪梨發生的一系列縱火攻擊、反猶太主義破壞行為所採取的措施。擬議的法律將擴大《刑法》範疇,將無合理原因就阻止人們進入禮拜場所,及「騷擾、恐嚇或威脅」進入禮拜場所的人員定為犯罪。該罪行最高可判處兩年徒刑。

 

另,在猶太教堂內或附近展示納粹標誌將成犯罪行為,於禮拜場所塗鴉更會被加重刑罰。

  • news-details
  • 當我們全然信靠神,領受祂的應許時,就能放下纏累與憂慮。(圖/shutterstock)

一起學習受逼迫中的7個功課

這些暴行不只是一時極端行為,更反映社會潛在的撕裂與對立。

 

宗教仇恨一旦蔓延,會進一步造成族群隔閡,動搖社會穩定基礎。在此時代,基督徒該如何回應?教會又如何在恐懼與暴力中持守信仰、見證神的愛?

「敞開的門」(Open Doors)指出受逼迫教會的7個功課,幫助我們在動盪中心意更新變化,重新定睛於神:

 

1.凡事謝恩

當暴力越發逼近時,我們的焦點是「施襲者」或「個人恐懼」呢?

 

帖撒羅尼迦前書5:18說,「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我們希望為可怕的事情尋找答案,但聖經教導我們要謝恩。在艱難險阻中,「讚美」至關重要。

 

2.拒絕被恐懼所勝

當暴力事件頻繁出現在社交媒體和電視屏幕時,恐懼可能會抓住我們,進而引發擔憂:「我的孩子安全嗎?」 、「我居住的社區安全嗎?」、「鄰居被歹徒入屋行劫,下一個會是我嗎?」...

 

暴行是一把兩刃劍,可以令人消磨志氣,也可讓我們更親近耶穌

 

哥林多後書12:9顯明神的應許,「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或許恐懼時而占上風,但此時正是你我投靠神、將主權交給祂的時候,我們知道在神手中是最穩妥的,會找到世界所不能給的平安。

 

3.依靠主

我們依靠什麼「人、事、物」來救助自己呢?政治、政策或自己的力量嗎?

 

約翰福音14:27耶穌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當我們全然信靠神,領受祂的應許時,就能放下纏繞我們的憂慮。

 

4.勇敢邁出下一步

很多暴行都是盲目和令人心碎的,我們一旦對可能發生的事心生畏懼,信心便開始凋萎,可能會迴避挑戰、裹足不前,停留在懼怕的光景,而惶惶不可終日。但,神的心意是要我們茁壯成長。

 

哥林多前書16:13,保羅寫信給崇尚享樂主義的哥林多教會:「你們務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

 

這段經文是否為我們的生活寫照呢?是否勇敢堅穩過充滿信心的生活?有時我們會因為害怕暴力(或某些事情),連踏出家門都感到猶疑。神卻命令我們要「剛強,要作大丈夫」。

 

5.為你失去的悲傷

馬太福音11:28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耶穌並沒有說:「到我這裡來,我可以立刻解決你的問題。」悲傷是治癒過程的一部分,而我們可以在祂裡面得安息。

 

6.饒恕祢的敵人

當我們受委屈時,「饒恕」二字談何容易。但耶穌在馬太福音5:44 說:「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耶穌沒有把我們的罪繼續壓在我們頭上,祂饒恕也吩咐我們要饒恕他人。

 

7.堅持不懈走該走的路

「怎麼有人可以做出這樣的事?」仇恨、逼迫和暴行會攔阻我們走該走的路,使人失去動力。

 

希伯來書12:2告訴我們「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但可確知仰望創始成終的耶穌,沒有什麼是我們應付不了的。

即使暴行猖獗,神仍與我們同在。這7個功課,不只是給在受難中的教會,更是提醒身處相對自由地區的基督徒,不可變得麻木、愛心冷淡。

  • news-details
  • 在動盪與分裂加劇的世界中,教會是是活出真理與愛的群體。(圖/shutterstock)

在動盪與分裂加劇的世界中,教會不是政治的工具,也非社會的安慰劑,而是活出真理的群體

 

馬太福音5:11主耶穌說:「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今日我們也許不在危險中,但那份「與主同受苦難」的心志,是每位門徒的記號。

 

面對仇恨犯罪、暴力威脅與社會撕裂,教會能做的,不只是報警與加強安全措施,更是恆切禱告關懷寬恕活出活潑的生命——因為我們信的,是那位在十架上勝過死亡與仇恨的主。

(參考資料/PersecutionNew York PostThe Guardian敞開的門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