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默想不是德高望重的屬靈偉人才可以擁有的祝福,每個基督徒都可以藉著默想的方式來親近主、渴慕主,進而得著主。默想並不是練特異功能,也不是自成一派,更不是玄想冥思的神祕修行。

何謂「默想」?

簡單來說,默想就是:「透過安靜的思想,回歸在基督裡,學習等候、聆聽、回應以及愛。」針對這幾點,我們一同來學習體會何謂默想:

 

①默想是安靜的

傳道書說:「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傳道書3:7)

「安」是默想的預備,使心中的雜質沉澱下來,成為身心安頓,靈性清澈的人;

「靜」是默想的過程,不出聲,是為了可以聽到更多的聲音,不行動是為了有更大的行動。

 

②默想是在思想意念中的

思想在行動之上,意念在言語之前。有正確清晰的思想,必能帶出強而有力的行動。透過默想,達到由裡而外的生命力展現。

 

③默想是在基督裡的

任何的思想,離了基督都是徒然。約翰福音裡,耶穌說自己是真葡萄樹:「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翰福音15:5),因此基督徒的默想、所思所想,都當在基督裡,也是回到基督裡。

 

④默想是學習等候

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不是神要我們等,而是我們的心緒太過煩亂,唯有透過「等待」的過程,才能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進而與神相遇,產生天人合一的相契。

 

⑤默想是學習聆聽

基督徒的禱詞時常太多,但聆聽的時間太少。我們與神的交通是雙向而非單向,應該是有來有往的。聆聽幫助我們敏銳神,以致能認識神。

 

⑥默想是學習回應

默想必須帶出使命和異象,默想若沒有行動,則只是空想。任何一個屬靈的操練都必須對這個世代有益,榮神益人應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⑦默想是學習愛

一切的總結在於愛,默想的操練讓我們得以知道如何愛神、愛人並且愛自己、懂得自我接納,同時因為愛的緣故,我們願意在屬天的生命上,有更大的長進與成熟的身量。

 

或許許多人對默想有些錯誤的認識或迷思,以致我們無法好好經歷與神相親的莫大恩典。

以下有幾點跟大家分享:

 

①默想不是恩賜,而是恩典

默想不是德高望重的屬靈偉人才可以擁有的祝福,每個基督徒都可以藉著默想的方式來親近主、渴慕主,進而得著主。

 

恩賜或許是屬於少數人的,諸如:醫病、趕鬼、行神蹟...但恩典是只要你願意,人人都可以獲得的,諸如:禱告、傳福音、默想...。因此默想是一項有效而美好的靈修方式,適合所有的基督徒,當然,也包括你在內。

 

②默想不是特別的能力、不是神秘的修行

默想只是提供一個方法、一條路徑;是來到主前、進入幔內的管道,它是屬於禱告的一個環節。默想並不是練特異功能,也不是自成一派,更不是玄想冥思的神祕修行。

 

③默想不是代替,而是成全

默想不能代替讀經、禱告、敬拜、讚美...等信仰生活,而是一種「成全」。是在原有的靈修中,將默想融合在其中,產生加倍的效益。因此我們理當虔誠的敬拜、專注的祈禱、認真的讀經,以及用心的默想。

 

④默想不等於靜坐、枯坐,更不是胡思亂想

默想是讓我們的身、心、靈回到基督的裡面,與祂在心靈深處緊密連結,如加拉太書2章20節所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透過默想的功夫,幫助我們達到神人合一的榮耀境界。

 

最後,簡單總結三點告訴大家,默想到底是什麼:

 

①默想是禱告

禱告的方式百百種,都是我們和神之間的溝通方式,默想也是其中的一種。因此我們可以高聲呼求主名,也可輕聲細語訴說心懷,當然也可以默默無聲專等候主。只要有益於與神建立美好的關係,都是值得鼓勵並且提倡的。

 

②默想是管道

默想是來到神面前的管道,也是神進入我們心靈世界的管道,更是幫助我們敏銳他人的管道。一杯混濁的水什麼都看不清楚,但是當一切的雜質沉澱下來之後,就一目了然、一清二楚。默想使我們的心有機會沉澱下來,使我們耳聰目明,看得更清楚、聽得更明白。

 

③默想是靈修

靈性需要不斷更新和調整,如鏡子必須時時擦拭,否則易生塵埃。默想使我們可以常常保持警醒,成為一個手潔心清的人,稍有污穢就能立即察覺,不給撒但任何可乘之機。

 

(文章授權/魏悌香)

閱讀《靈修默想的操練》欲購買聯繫基督教今日報

魏悌香牧師親自帶領靈修默想實際操練,點我報名 

 

author

魏悌香

1995年創立蒲公英協會,安得烈食物銀行暨基督教今日報創辦人。目前於社會各角落積極推動靈修默想,協助現代人回歸心靈平靜,體驗身、心、靈的和諧。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