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郭俊豪牧師表示,人之所以會看不見神,是因為眼睛出現「屬靈近視」。 (攝影/記者陳衿妮)

當人的眼目一離開神,眼光就會變得「不清楚」且「偏差」;所以,社會與教會該重視的焦點應是「把人的心重新帶回到注視上帝」因我們活著不是「上帝能為我們做什麼?」,而是「上帝我們能夠為祢做什麼?」

 

郭俊豪—

以家庭、教會、教育這個「鐵三角」,來形塑一個「時代的文化」,也建立「下一代的文化」。
 
《聖經》中記載的所多瑪、蛾摩拉是一個因墮落而惡貫滿盈的範例。自人類墮落後,人的眼目從「敬拜神」、「尊榮神是造物主」、「並要來服侍祂」;到人的眼目「離開神」、「開始看彼此」、「開始專注自己」。以至於開始被「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轄制與綑綁。
 
值得省思的是──若一個社會,已經如同所多瑪、蛾摩拉,長期浸泡在世俗、安逸、淫亂、暴力的文化裡面,並且習以為常;無法避免的,那個社會的人民就會自然而然融入那個文化的價值體系,並且不自覺的做著相同的事。
 
我們一定要以此為借鏡,並且來看我們在「形塑」、「影響」下一代的文化氛圍是什麼?也同樣需要關注「教育在教什麼」、「文化內涵是什麼」?這些,都是影響下一個世代文化養成的關鍵,真的非常重要。

當人的眼目一離開神,就會變得「不清楚」且「偏差」

2017年8月10至12日,由高雄牧者合一協會主辦,中華天父的心協會協辦的「下個世代的爭戰–重建家庭祭壇為主贏回未來世代特會」,由高雄浸宣武昌教會郭俊豪牧師主講「多元天空下的父母交戰守則:建構家庭、教會、教育的鐵三角。」
 
郭俊豪表示,當代人處於多元價值的社會,其中有許多價值觀因著文化的養成,而使人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漸變成一種風氣。這也是「教育」那麼重要的原因;不論是「學校教育」或「社會教育」,就是在構成一種文化,也會讓身在其中的人越來越「盲從」並「對罪惡無感」。
 
他強調,當人的眼目一離開神,眼光就會變得「不清楚」且「偏差」;所以,社會與教會該重視的焦點應是「把人的心重新帶回到注視上帝」。因我們活著不是「上帝能為我們做什麼?」,而是「上帝我們能夠為祢做什麼?」

青年敬拜團。 (攝影/記者陳衿妮)

「世界觀」是人看世界的一副眼鏡

郭俊豪提到,「世界觀」是「人看世界所戴上的一副眼鏡」,世界觀是一個民族長時間以來「對於世界的詮釋」。差別在於你的世界觀是建構在「世俗的價值系統」還是「聖經的價值系統」。

對你而言,神是真實的嗎;還是,神是虛構的?神是只有一位;還是有很多位⋯?人類因探討這些問題,而產生出「很多不同的世界觀」。

這個差別,會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像是戴上不同的眼鏡」;而「不同的世界觀」決定你的「信念」、「價值」與「行為」。
 
屬靈近視(看不到神):無神論(人本主義)
 
當人的眼目離開神的時候,會出現「屬靈近視」,也就是人看不到神。
 
當看不到神的時候,會讓人產生了一種信念,叫做「無神論」。因為看不到神,而覺得神不存在;因不認為這世界是有神的,所以也不覺得需要向神負責。
 
「無神論的觀點」認為,「價值」可以由人自己來創造,「道德」可以由自己來決定;一切都是相對的,且完全以「人的價值」、「人的喜好」為依歸,而成為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思想。在「無神主義」的社會系統裡,誰掌握發言權,就由誰決定是非、善惡、好與壞⋯等。
 
屬靈複視(到處都是神):泛神論(神秘主義)
 
「屬靈複視」,就是看甚麼都可以是神,是屬「泛神論」。天是神、地是神、火是神、水是神、石頭是神⋯,許多的民俗宗教就是屬「泛神論」的世界觀。
 
但是,當「什麼都是神」的時候,我們就進入「神秘主義思想」。就是,什麼都要求靈驗;為了求靈驗,什麼都要當作神來拜。
 
視野狹隘(看錢太重):實用論(物質主義)
 
「視野狹隘」,就是只看重物質,也就是「實用論」。很多人的人生哲學就是實用論,什麼東西「好用」、「對我有利」就是有價值的。從這樣的思想中,就會帶出來「物質主義」;一切都「以今生的享樂為重」,「屬靈的東西」、「道德的東西」都不重要了,眼前的「物質價值」成為最重要的。
 
屬靈散光(毫無目標生活):懷疑論(虛無主義)
 
有些人戴上「屬靈散光」的眼鏡之後,覺得人生活著很無趣,日子只是一天過一天,人生「沒有目標」、「沒有價值」、「沒有目的」,最後變成「虛無主義」。甚至有些人,活著不曉得要為什麼,而非常愁苦、痛苦與無力,最後還可能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你帶的「世界觀眼鏡」,是這個世界幫你配的嗎?

現在很多「哲學思想」就是因著人們帶著「不同世界觀眼鏡」而產生的結果;每一個人,都帶著自己的一副眼鏡。
 
需要思考的是:「你的眼鏡度數」是正確嗎?你的眼鏡是「這個世界幫你配的呢」?我們會不會直接拿起「世界都通用的眼鏡」,然後跟著大家一起看世界呢?
 
我們也許正帶著世界幫我們配的「所多瑪、蛾摩拉眼鏡」而不自覺,還以為社會的享樂、靈驗、淫亂、暴力⋯等現象是正常的。身為基督徒與神的百姓,你應該要明白「從神而來的那一副眼鏡」,是什麼樣的眼鏡?

郭俊豪解釋,「人的文化」可分成「生活文化」(衣食住行)、「流行文化」(音樂、電影、娛樂⋯等)、「高尚文化」(古典文學﹐音樂﹐藝術﹐戲劇等)。由淺而深﹐而最底層的文化基礎就是「信仰文明」,從「信仰的教育」才能夠從根本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觀。

由上述觀點而言,教會「門訓」就是幫助基督徒建立一個「以聖經為本的世界觀」。進而,教會才能看得清楚「過去」、「現在」或「未來」的一切真相,以及明白「自己的價值」與「道德倫理的價值」,這就是「基督福音真理的眼鏡」。
 
若依照耶穌的大使命來說,就是帶人來成為耶穌的「門徒」而非「信徒」,建立一個「以聖經為本的世界觀」,凡祂所吩咐的真理,都教訓人去遵行,直到世界的末了。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20

 

大家火熱敬拜。 (攝影/記者陳衿妮)

到底是「世界吃掉你」,還是「你成功影響世界」?

基本上﹐對基督徒而言,我們面對的是「二個對立的世界觀」。無神的世界觀,就走出「無神的人本思想」;有神的世界觀,就走出一個「以神為本的思想」。而生活在世俗社會裡的基督徒,就是活在「無神」與「有神」的兩個世界當中。
 
郭俊豪提到,基督徒的中心思想是以「神」、「聖經」為本的思想;可是,基督徒又活在一個「無神的世俗思想」裡。耶穌說:你們要成為世界的光。但這個世界是「沒有光的世界」,「世界的系統」跟「基督教的系統」是不一樣的。
 
基督教的系統,是「有神的系統」,是「以聖經為依歸的系統」。基督徒是將這個有神的系統內化成為自己的系統,然後走到無神的世俗系統之中,進而去發光、作見證,這就是「基督徒的見證」。
 
當基督徒無法發光、作見證,或不了解「自己的角色」時,「裡面的世界觀」就會被「世俗的風潮」給淹沒到最後所多瑪、蛾摩拉的價值觀,就會成為你我也認同的價值觀。
 
郭俊豪呼籲,做主的門徒最簡單的定義是──基督徒要反過來把屬神的良善、聖潔、公義的價值帶到世界去,讓這世界因此而「被改變」與「被祝福」。到底是「世界吃掉你」?還是「你成功影響世界」把神的國帶到人間去?這是一個2選1的選項。若你不能夠影響世界,就只能讓世界影響你。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