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保羅: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哥林多前書15:33)(照片來源/今日報圖庫)

(讀經:歷代志下17~21章)

 

約沙法是個好王。他不僅自己遵行律法,還派人到各城去教導律法。他深深知道,只有百姓都明白神的旨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信仰的危機。因此,教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跟神的關係理順了,國家的富強便如期而至。非利士人、阿拉伯人主動前來進貢,基礎建設飛速發展,百萬雄兵守護四境,南國猶大迎來了復興。

 

雖然強起來了,但約沙法並未像他爺爺那樣興兵北伐,乃是選擇與亞哈王結為親家。的確,南北國本來就是同出一源,兵戎相見永遠是下策。在教會裡,血氣、對抗更是應該被徹底否定的選項。

 

兒女通婚只是謀求合一的第一步。幾年後,在北國首都撒瑪利亞,兩國元首進行了親切、友好、長時間的會晤。自分裂以來,這樣的會晤還是第一次。僅憑這點來說,南北兩國的關係便已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更大的突破還在後面。亞哈提議兩國聯手一起戰場殺敵。幸福來得太突然,約沙法一定很激動。

 

激動歸激動,約沙法還是沒有把神給忘了。出征之前,他讓亞哈求問一下耶和華。若在平時,亞哈對這樣的建議一定嗤之以鼻。因為對亞哈家來說,耶和華頂多就是個名詞。但約沙法提出來就不一樣了,既是親家,又是幫手,起碼的尊重還是要的。

 

很快,亞哈召集了四百位先知,問他們說:「我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

 

「可以上去」,四百位先知眾口一詞。為了讓自己的講話更具形象,有位叫西底家的先知還造了兩個鐵角。那個年代,造這兩個鐵角一定費財費力,這說明,假先知也不都是混飯吃的,個別人還是蠻拼的。唯有米該雅預言亞哈必死,此戰必敗。聽了米該雅的話,亞哈自然是不信。當然,一點都不信也是假的。否則,他又怎麼會脫下王服,改裝上陣。戰戰兢兢,正如魔鬼之信。

 

亞哈不聽先知之言很正常,沒想到約沙法也充耳不聞,跟著就上戰場了。結果,亞哈「戲劇性」的死亡,約沙法撿了一條命,回到了耶路撒冷。

 

戰場歸來,有先知來迎接約沙法。是要表揚他為合一所作的努力?還是要稱讚他為兄弟兩肋插刀的勇氣?又或是要安慰安慰他那顆驚魂未定的心?都不是!先知開口就是批評:你豈當幫助惡人,愛那恨惡耶和華的人呢?因此耶和華的忿怒臨到你。… (歷代志下19:2~3)

 

先知話說的很清楚,就是你怎麼能跟亞哈這樣的人合作,他的整個家族都悖逆神,把以色列人陷在罪裡,跟這樣的人結親、組團,無異於助紂為虐。這話若由使徒保羅來說,就是: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哥林多前書15:33)

 

可憐約沙法,本意是想同心合一,結果竟成了同流合污。

 

是誰這麼大膽,竟敢當面指責國王?不是別人,乃是先知哈拿尼之子耶戶。當年,他的父親就是因為當面批評亞撒而鋃鐺入獄,如今他竟然「子承父業」,難道不怕走父親的老路?怕的話,耶戶就不來了。或者說,他來之前就已把心中的懼怕征服了。無論是米該雅,哈拿尼還是耶戶,勇敢是他們共同的標記。

 

面對先知的批評,約沙法沒像他父親那樣惱羞成怒,而是虛心接受。他不再尋求與亞哈之流合作,乃是重用利未人和祭司,命他們單單按神的律法治理百姓。當敵人的聯軍來攻擊猶大時,約沙法也是一心靠主,在詩班讚美的歌聲裡,耶和華幫他們擊敗仇敵。

 

約沙法死後,他的兒子約蘭接續王位。此時,跟亞哈結親的後遺症開始顯露。在亞哈女兒的影響下,約蘭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僅自己慘死,整個國家也日漸衰微。錯誤的根源還在約沙法,他不該跟亞哈家結親,不該把「合汙」當「合一」。

 

那麼,跟亞哈這樣的惡人該如何相處?在亞哈統治的時代,先知輩出,他們沒有不聞不問,敬而遠之,也沒有心灰意冷,一走了之。乃是竭力呐喊,指出悖逆之子的錯誤。

 

今日你我,當效法這些真先知!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我們希望將訊息更快速傳達給您,懇請您為今日報奉獻一份心力。(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