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水晶大教堂從興盛到衰微,最近終於被天主教買下。

水晶大教堂從興盛到衰微,最近終於被天主教買下。 (圖片來源/www.crystalcathedral.org)

身為基督徒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看著自己的英雄躺平」。

相信資深基督徒多少有這種經歷,看著把自己帶大的牧者退休時為了退休金跟長執衝突,心如刀割。看著年輕打拚的牧者漸漸走上爭名奪利,心如死灰。看著講台上的偉人婚姻失敗,心在淌血。看著自己牧者晚節不保, 行事為人都違反當年教導,心情沈重。為此離開教會的,比比皆是。

好萊塢電影很多這種情節,一生清廉的警察成了歹徒,這種對比是很好的題材。教會當然沒那麼嚴重,但是有沒有見過按牧以後變節的?當然有。

有沒有見過服事幾年開始表裡不一,搞小動作的?當然有。有沒有見過人前人後,兩種嘴臉的?當然有。 有沒有信任過牧者,結果受傷的?太多了!沒辦法,《聖經》早就說過,「不見一人,只見耶穌」,這個道理我們都懂,無奈我們中毒太深,因為從小中了「聖人跟偉人」的毒,所以習慣樹立權威,明知人都有軟弱,還是會為了英雄殞落唏噓。

這個情況舊約早就出現過了,當年以色列要求立王,上帝「醜話說在前」,提到一旦有這個位置,就不免有這個迷思,《聖經》說「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愁苦必加增」,同理可證,「以別人代替耶和華的」下場也一樣。在信仰路上崇拜某人就註定傷心。

如果一定要崇拜,崇拜個死人會好一點,很多教會歷史的偉人已經蓋棺,你可以免去這個風險,唯一的問題就是「所處時代不同」,我們根本沒跟他們相處過,所有的崇拜只是自己想像的,加上傳記都是省略細節,但是細節才是信仰精華,我們只看到偉大之處卻會故意忽略軟弱。最坦白的還是《聖經》,即使是號稱「合神心意的人」還是有糗事爆出來。

當全球教會以「增長」為目標,當然會平添不少牧者冤魂,因為不管願不願意,就是會「登上衛冕者寶座」,成為善男信女崇拜的對象。一個百人教會跟千人教會的領袖,連走路帶動的空氣都會不一樣,你否認這個事實,就是「自欺欺人」,只要是人,都會這樣,換了位置就換了腦子,太多例子了。

難怪上帝沒有為以色列設王,因為一個人當了「王」就會有「王威」,不再是弟兄,這是不可免的,他不想這樣也不行。偏偏以色列人效法外邦人,堅持要有一個王,下場如何?請看《聖經》,慘到不行。

基督教是從天主教分出來的,天主教的教堂都成了觀光勝地,而不是「聖殿」,基督徒卻跟以色列人一樣,不回《聖經》,堅持要學天主教,以「宏偉教堂」為念,下場怎能不壯烈?

可不可以建堂?當然可以,舊約時代,上帝還親自參與,但是,建築物怎會是重點?當我們的眼光跟門徒一樣,指著聖殿向耶穌自豪的同時,耶穌卻說「差不多該倒了」,因為焦點偏差了,聖殿裡的上帝不見了,只剩下跟廟一樣的「虛擬榮耀」,水晶大教堂又是一例。

從經濟學觀點來說,當一個區域或是集團用「偉大的建築物」凸顯自己的同時,也就是在「頂端」了,到頂了,只能往下走。

參與建造千人教堂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但也是傷心旅程的開始,因為結局已經註定,不但過程會看到醜陋,攻頂的剎那,滿足煙消雲散,空虛佈滿心頭,然後,人性就會顯露。

千人大教堂只要多一間,牧者冤魂就多一條,當一個牧者為自己的豐功偉績「歸榮耀與神」的同時,對一路跟隨的信眾卻是震撼教育,「他變了」,這是歷史的鐵律。

變了也好,讓我們對「立王」早點心死,如果你要再去立一個王,搞那些《聖經》權威,某某派先知,某某派使徒,福音派泰斗…這些世俗的東西,只能說,日光之下無新鮮事。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