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2011年12月初在南非德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原定會期只有兩週,在彼此對罵、互相卸責的氣氛下,終於在加時談判兩天後,硬生生達成了「德班一籃子協議」。曲終人散,大家鬆一口氣,但實際卻是後患無窮,因為在破裂邊緣的搏鬥沒有止息,只是在苟延殘喘;若大家再拿不出勇氣去解決危機,摒棄自私、短視和霸道思維,氣候變化問題必如脫韁野馬,一發不可收拾!

減排需要迫在眉睫

《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原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補充條款,於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市制定,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

條約規定須在「不少於55個參與國簽署該條約,且其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附件I中所規定(即:該國家在達到1990年總排放量的55%後)的第90天開始生效」。依據以上兩個條件,條約終於在政治的多方角力下,得到包括冰島、俄羅斯和大陸等國確認,於2008年2月16日強制生效。可惜,迄今雖已有超過180多國確認該條約,全球碳排量最高的美國至今仍拒絕參與。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簡稱IPCC)的報告預測,從1990年到2100年間排放的溫室氣體,足以使全球氣溫升高攝氏1.4至5.8度,嚴重影響全球氣候異常和極端化,將令數以億計的人口顛沛流離,哀鴻遍野。

最新的分析顯示,就算《京都議定書》能夠獲得貫徹執行,全球平均氣溫的升幅,以2050年計,僅可減少攝氏0.02至0.28度而已,遠不如預期。正因如此,有識之士均質疑《京都議定書》的效能過低,必須更大力縮緊全球的碳排放升幅。

何建宗教授,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綠色力量會長、九龍城浸信會執事。他長年致力環保科學研究,多次到兩極進行研究。

何建宗教授,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綠色力量會長、九龍城浸信會執事。他長年致力環保科學研究,多次到兩極進行研究。 (照片提供/時代論壇)

德班會議背景複雜

《京都議定書》雖然是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唯一全球性協議,不過自談判開始,政治爭論不斷,突顯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深層矛盾。

首先,參與《京都議定書》的已開發國家大多並非由衷參與減排,除了「人有我有」的敷衍心態外,更多是不懷好意,冀圖以減碳、減排為藉口,製造更冠冕堂皇的貿易障礙,甚而從中牟取經濟和政治上的特殊利益。

發展中國家也有狡滑的,他們企圖從公約中的綠色基金和「排汙權交易」裡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大陸則「兩邊不是人」,被擠壓於急速經濟增長、出口業倚賴歐美、生產業面臨清潔生產轉型期等夾縫間,成為代罪羔羊。由於大陸是條約「控制綱要」以外的國家,所以儘管近年已躍升為「世界工廠」,但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仍可獲網開一面,暫不受限制。

大陸談判代表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最大受害者,承受300多年來已開發國家為拓展經濟而胡亂排放、剝削資源的惡果」,所以「已開發國家必須要先採取措施,然後發展中的國家(如中國)才須跟進。」

德班會議因為有著如此複雜的背景,場內參與的已開發國家大都意興闌珊,而發展中國家亦不予厚望;場外與會的非政府組織多也帶著利益衝突和激進的政治思想,吵吵嚷嚷,注定是鬧劇一場。

幸而德班會議在替《京都議定書》續命至2017年之餘,亦啟動了「綠色氣候基金」,責成已開發國家協助貧窮國家的義務。「德班一籃子協議」較可取的另一點,是規定從2020年起,貧富國家一視同仁,在碳減排上受到相同的法律約束。至於減碳工作是否太軟弱無力,而措施又是否來得太遲,就是那最令人沉痛的一句,「留待歷史去判斷吧!」

地球是否等得到減碳談判功成?

事情還有令人悲憤的後續,就是除了美國一貫態度,在不肯承擔之餘還「聲大夾惡」,四處撩是鬧非以外,加拿大為了保護本國的石油業利益和逃避因達標不成而須繳付的龐大罰款,率先宣告退出《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國行列,引來日本、澳洲、紐西蘭等國躍躍欲試,令《京都議定書》奄奄一息。

全球氣候大會多次陷入僵局不令人詫異,因為各方尚未做好承擔的準備,遑論割捨各自利益去彼此扶持。從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高峰會,到2010年的坎昆氣候大會,再到2011年的德班氣候大會,全球減碳協議談判都陷入膠著狀態。

年復一年,地球母親的病情愈來愈重,難怪國際環保組織對今年6月即將舉行的「地球高峰會」40週年紀念存著悲觀態度。可嘆地球的生態環境急速惡化,適宜人居的條件每況愈下,而氣候異常和極端化又日益帶來生靈塗炭,人類社會的發展岌岌可危,我們坐在快將沉沒的巨艦上依舊勾心鬥角,真要同聲一哭!我們的腳步真的太慢?遠追不上南北極冰層融化的速度,也遠趕不上海平面上升的速度。

環保的大前提是「著眼全球,本土入手;共同承擔,由我做起」;綠化地球,從綠化心靈開始。近日閱讀啟示錄16章8~9節帶給我很多思考:為什麼「日頭能用火烤人,人被大熱所烤」,人卻不悔改,反褻瀆那有權掌管這些災難的上帝之名?

原因恐怕是我們至今仍未懂得尊崇、敬畏和讚頌那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並且不曾把衪的訓誨放在心上!解答攸關人類生存的氣候變化問題,關鍵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