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社會中有許多「看不見」、被忽略的朋友們,需要更多人的「平等分享」。      (照片來源/時代論壇)

近年,愈來愈多有心人士身體力行,走入被忽視的社群裡服事,加上社交網絡平台的訊息發放與交流,促使原本不相識的人走在一起。自去年香港政府宣佈向人民派發6000港幣,從事室內設計的曾志浩弟兄沒有將這筆錢用作旅遊消費,而是購買食物及物資,直接送給無家可歸者。

去年跨年夜,曾志浩藉著Facebook的呼籲,召集80人到深水埗區,將金錢化成食物及物資,與住在橋底、被歧視、被忽略的街友分享2011年最後一個夜晚。

近80位不相識的人們和橋下街友度過2011年最後一個夜晚。      (照片來源/時代論壇)

曾志浩將活動命名為「平等分享行動」,希望志工能將過去戴上的「有色眼鏡」放下,人人生而平等,不應因別人處於幽谷而看不起別人,「我們不是來做義工,沒有『施』與『受』的角色。不是我們為人做了些許事情,然後就很開心。」這種自我滿足的異化關係,往往不能使人在生活中改變,多數只能停留在一時一地事件上的參與。回到所屬社區,持續思考並作可行的事情,是曾志浩和許多自發行動者的期許。

當日發送的物資,全部購自區內的小店舖。曾志浩表示,這些不「幫襯」連鎖超市的行動,一方面使志工的金錢可以流進小市民的手裡,另一方面讓參加者體會今日在舊區購物的樂趣與困難:「一元可以當成一把劍。你究竟將它給大財團去攻擊其他人、欺壓小店,還是給這些小店,讓他們可以保護自己?」

80位互不相識的人走在一起,為著同一行動付出,過程中縱有混亂的情況,但行動大致暢順。曾志浩坦言:「我們是一群臨時招募的士兵,隨機應變是每位參加者的最高指令。」網絡動員的特色,是每位參加者都是「行動者」,需要互相配合、補位。自發行動沒有一般機構的行政負荷,卻要求參加者有自主意識。

理念清晰、組織程序簡單,是這類自發行動必須具備的,尤其是網絡動員。儘管每次行動出席者不同,但無論在網路或行動過後的分享,都在參加者間持續發酵。沒有以信仰為號召的除夕送暖行動,卻令多數基督徒參加者對信仰有更深入的反思,要把愛帶到平日「看不見」的人群中間。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