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假如你去電影院看電影,看了十五分鐘後,發現不如想像,怎麼這麼難看?但通常還是不會出來的,因為已經花錢買票了。所以你會把它看完,而且會一直說服自己:「可能後面會更精采」、「可能我還沒看懂導演的意思」,這就叫做投入成本的謬誤。

當你要決定去做一件事情時,通常會過度聚焦在之前已經投入過的時間、金錢所帶來的效應,一旦你已經投下去了,就算有一天你發現是錯的、是有問題的,也不會輕易改變決定,因為覺得很可惜。也就像是「將錯就錯」的概念。

 

最常發生的是在職場文化中。人的天性是這樣的,可能覺得「我們以前出社會,就是要這樣子工作、就是要這樣對老闆、就是要拍馬屁,才會爬到今天的地位」,然後,就算現在覺得拍馬屁文化很不好,或者是老闆有很大的問題,仍會叫新進員工也要固守這樣的文化,因為「我們以前就是這樣過來的」。就算有一天我們發現,其實職場文化不應該是這樣子,我們也不想承認,因為已經投入太多時間、歲月成本,如果承認,豈不是過去的成本都是白費了?

 


什麼是「沉沒成本謬誤」?
人決定是否要去做一件事時,通常會過度聚焦於此事帶來的好處,也會沉溺於過去投入且不能回收的金錢、時間成本中。

 

 

親子關係中,也常出現類似的謬誤。我們總覺得在打罵教育底下長大,還是會有像我們這樣的「好結果」,因為我們也都活了下來─應該是說,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漸漸明白父母管教背後的愛、望子成龍的苦心,所以覺得打罵教育是個解藥。但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其實有更多在這種教育中受傷的,他們可能沒有機會表達從父母那一方到底受到多少心理和生理的傷害,或許他們一輩子苦毒、一輩子活在恐懼中、恨惡權威、走上極端的施暴者,這些都是我們很難看到的沉沒成本。

 

當我們過度沉溺於過去的日子,很難讓我們有新酒、新皮袋的突破。還記得我們之前講的「典範轉移」,我們發現一個決策也好、一個思維也好,它走到最後一定都會面臨改變,日光之下無新事,如果到了典範麻痺期又沒有更新的話,勢必停滯或更慘,除非有一個新的典範轉移,才會帶來突破,也唯有承認我們需要改變,不要害怕改變,不要被「沉沒成本謬誤」給矇蔽了,我們才能昂揚向前。

 


過往的錯誤,是發現新真理最大的阻礙—歌德(John Wolfgang von Goethe)

 

難怪聖經要提醒我們: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1314

 

求主幫助我們,以肉心取代我們裡面堅固的石心。

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以西結書36:26)

 

當我們願意改變,不管我們以前做對、做錯,都不要覺得我們現在已經夠好了、夠棒了,我們應該努力的事情,就是學會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這樣才能得著從上頭來召我們得的獎賞。

 

(節錄自你吃的鹽跟我吃的飯不一樣

 

 

立刻加入盼世代Telegram頻道

盼世代Facebook粉絲搶先看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