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福氣教會--馮珮牧師。(圖/記者林子騫)

人與人之間都需要「溝通」,也需要訓練;否則情緒一來,容易惹事生非。許多關係的撕裂是源於「說話」,話若說不好,往往錯失許多傳福音或追求職場卓越的良機。

8月3-6日由福氣教會舉辦之「幸福門訓系統第四階段-幸福大學(下)」研習會中,第11課「話語的能力」由馮珮牧師主講。課程一開始談到,上帝創造人的口,又創造「語言」,目的除了使人可以讚美上帝、述說祂的榮耀,也是要讓人與人之間彼此溝通了解。但人犯罪以後,話語卻常成為傷人的利器,違背上帝創造的原意。

 

「話語」影響人的一生深遠,因此當在話語上謹慎學習,常口出祝福和造就的話,既利己又利人,如以弗所書4:29教導,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一、 話語的影響力

箴言18:20-21說,人口中所結的果子,必充滿肚腹;他嘴所出的,必使他飽足。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愛他的,必吃他所結的果子。可見講話決定了人生很大部分。

 

1. 話說得「好」,人生盡都「順利」

箴言12:18下半段說,智慧人的舌頭卻為醫人的良藥。智慧的話語使人得造就、安慰和益處,所到之處自然受歡迎,也有價值。

 

2. 話說「不好」,前途「坎坷」難行

箴言12:18上半段說,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有些人說完話,容易使對方感受到萬箭穿心,損人不利己,自然人生諸事不順。

 

二、 說話模式是一種慣性

「脫口而出」不經大腦的說話模式即慣性,若因此造成雙方受傷,後續再彌補為時已晚。以下進一步講解:

 

1. 話語從「心思意念」而來

路加福音6:45說,「…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心中已經想很久的事,自然脫口而出,例如過去對某人累積許多負面經驗,就容易反應到態度上。

 

2. 說話慣性是由「成長過程」塑造而來

以賽亞書32:6說,因為愚頑人必說愚頑話,心裡想做罪孽,慣行褻瀆的事,說錯謬的話攻擊耶和華,使飢餓的人無食可吃,使口渴的人無水可喝。人之所以會說出攻擊性的話語,是因為人本就有罪,加上環境的塑造,負面思想所發出的話,就容易朝負面的方向走。例如發生問題時,為自保而推諉卸責。

 

3.「合宜」是有效溝通的關鍵

箴言25:11教導,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我們不只要說出「想說」和「對」的話語,還要「合宜」,亦即「別人聽得懂且聽得下去」。談話必須弄清楚對象、雙方關係有多親近;有些話若說得太直白,除了反應了說話者的驕傲,也讓對方覺得反感而造成傷害。

 

4.話說得好是「刻意訓練」的結果

哥林多前書2:13說,並且我們講說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語,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如果想改變說話的方式,就要改變說話的慣性。

 

方式之一,要求神改變我們的心靈,箴言4:23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經文中「保守」是察驗之意,若說出口的話沒有達到果效,應反省自己說話的動機,找出隱藏性的動機;有時會因此發現,原來是因為自己曾對對方有負面印象、不夠愛對方。

 

方式之二,「刻意」改變自己說話的慣性,尤其情緒高漲時,說的話往往在事後懊悔不已,所以此時最需要學習當下「忍住不說」,或先離開現場,去做別的事;冷靜下來後,往往發現沒有最初這麼生氣,且能從字裡行間發現對方真正的需要。

大會規定應戴上口罩入場。(圖/記者林子騫)

三、 教會領袖需要培養溝通能力

好的溝通能傳遞異象、扭轉情勢;不良的溝通容易惹事生非。「說話」除了要防弊,還要有建設性,讓人得著生命的力量。

 

1. 建立團隊「凝聚力」

哥林多前書1:10說,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教會小組是一個群體,向心力和凝聚力是成敗的關鍵。要從「個體之間」的良好溝通,到能形成群體合一的力量,是重要的功課;這樣的小組更容易讓人感覺「被接納」,也較能一起完成異象。

 

教會領袖應「刻意」為之,讓個別性的關係,進一步發展成蜘蛛網一般的關係。例如,當小組員帶敬拜服事後,給予正面回饋;不僅如此,也要讓對方知道其他小組員也予以稱讚。

 

2. 明確傳遞「異象」

箴言29:18a說,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異象能使大家有共同目標和價值,進而產生一致性的行動。異象需要領袖持續性地傳遞、溝通和解決問題,才會逐漸形成;若同工聽不懂,不是對方的問題,而是領袖應不斷嘗試傳遞相關價值,一次又一次用不同面向,烙印在眾人心中。

 

3.「持續」地激勵人心

希伯來書10:24說,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當大家服事疲乏時,領袖要負責鼓勵、激勵和分享好見證,以適當的話語安慰小組員,繼續向著標竿直跑。

 

4.「化解」衝突、「止息」紛爭

教會小組中常見的衝突有二類:小組員之間吵架、領袖與小組員吵架。箴言17:14說,紛爭的起頭如水放開,所以,在爭鬧之先必當止息爭競。意指「防範於未然」,當有一些跡象時就應處理,例如發現群體中座位被孤立的人,要進一步去了解原由,並用智慧的話語化解危機。

 

四、 牧養上常見的溝通問題

開始講解之前,馮珮牧師提醒大家,以反省自己為主,避免反省別人而淪為批評論斷。

1.「單向」型溝通

這種溝通方式只想把自己的意見講完,但不在乎對方的感受,因為單單想趕快解決問題;因為說話者心中已有定見,不想接納對方,所以忽略對方的感受和氛圍。

 

但雅各書1:19說,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這裡「快快的聽」指認真耐心聽對方說話,實際上小組員並不太關心領袖知道多少,更在乎的是領袖關不關心他們。

 

2.「被動型」型溝通

這種領袖願意傾聽,但不積極回應,因此讓人猜不透,容易導致對方誤判和產生誤解,所以要學習加強雙向溝通。

 

3.「責備型」型溝通

較注重律法的人容易如此,因內心已有定見,不想聽人解釋;太在意是非對錯,故容易定罪人,並講出「沒有愛心」的誠實話,不顧對方的處境和體恤對方心情。例如當同工在幸福小組分享見證後,小組長馬上給予負評,往往令同工非常受傷。

 

這類型可參考箴言15:1的教導,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 以及箴言25:15比喻,恆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

 

4.「情緒型」型溝通

這種又稱「毀滅性」的溝通,是所有溝通形式中傷害最大者。箴言29:20說,你見言語急躁的人嗎?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所以情緒不穩定時,不要輕易說話或做決定。

 

5.「事工」型溝通

事工導向的溝通,表面上冠冕堂皇,長期忽略人的感受,到最後容易爆發、使人離開。人最需要被處理的是「情緒」問題,多數人受「情緒」影響大,心情好就什麼都好,心情不好就處處挑剔。例如,若遇到脾氣暴躁又常找麻煩的同事,如果對他「直說」、用就事論事的方式往往「壞事」;反之,可以試著「搏感情」先建立關係,未來有事就好談。

 

6.「迴避」型溝通

很多人害怕衝突、不敢承擔事情的後果,因此選擇逃避,這種領袖往往造成所帶之人的痛苦,就像大衛王家中曾發生兒女亂倫之事,他兩年不處理後衍生出了命案。

 

傳福音是「上戰場」,領袖不能迴避問題,同工必須要看見領袖走在前面,所以要學習勇敢又有智慧地處理問題。

福氣教會劉國成區長,於會中分享7年間,透過幸福小組衍伸出4個牧區共22個小組的見證。此外,他們於大寮女監舉辦幸福小組和全人更新營,進而近70位女受刑人受洗,並進一步成為幸福小組同工。(圖/記者林子騫)

五、 成為牧養中的溝通高手-5個技巧

1.「用心」傾聽

箴言18:13說,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 合宜的溝通,從「給對方充分表達的機會」開始,用心傾聽對方說話,表現出尊重的態度。當「聽不下去」時,更是特別要用心聽,如此可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觸摸到對方的心。

 

有些人害怕對方反駁,一味自顧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容易讓人覺得不被尊重,自然也聽不進去這些建言。若知道自己心急時容易打斷別人,建議可以先約好相談的時段,預備好身心靈,將這段特別空下來的時間作為「禮物」送給對方。

 

另外,有時候不只是「聽」,也要問問題來反覆確認對方真實的想法,和引導出更完整的資訊。

 

2. 真實「理解」對方的觀點

箴言18:17說,先訴情由的,似乎有理;但鄰舍來到,就察出實情。人的心思意念複雜,常常說出口的並非心裡所想,甚至並非實情,而是想誤導別人。

 

當對方情緒激動時,先處理對方的情緒,注重他的「心」;當對方開始有條理地述說想法,就要為他梳理脈絡,認真理解他的道理邏輯,才能對焦做出回應。例如有些人說反話,其實只是想撒嬌,引起對方關注和鼓勵罷了。

 

箴言14:15說,愚蒙人是話都信;通達人步步謹慎。要學習聽出對方心中沒說出的「隱情」,有些人成長過程造成自卑,所以說話拐彎抹角;也有表面上用很攻擊的態度,實際上只是想表達委屈,希望能收到安慰鼓勵的話。越是看重自己領袖的人,越是期待被領袖愛、接納和寬容;所以領袖要帶著憐憫的心,別只顧在話語中與自己的羊「較勁」。

 

3. 用話語帶來「盼望與信心」

設定溝通的最終「目標」—造就人。在這個重要原則下,來引導自己所說的話,以恢復對方的信心,使他們看見盼望。

 

4. 以「愛心」說合宜的話

自以為義、得理不饒人、嫉惡如仇的態度,很難憑愛心說誠實話。留意自己的心並真實面對,才能用愛心說合宜的話。要經常為自己的「心」禱告,求主把十字架捨己的愛賜給我們。我們不可能成為人熱愛跟隨的領袖,除非我們能夠先真誠地愛人。

 

5.「引導」勝於直接教導

最蒙神喜悅的牧養溝通模式之一,是藉由溝通,引導對方發現個人的問題或盲點,並啟發對方領悟真理。這種無招勝有招,需要聖靈極大的幫助,和願意為自己過去犯過話語上的錯誤悔改。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