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需要、獨特的感受方式。在關係中往往沒有絕對的對跟錯,只有雙方是否願意連結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沒有人一定需要達到你的期待值,正如你也不會希望別人一直希望你達到他們對你的期待值一樣。

 

我並不是說要保持著一種「啊,對啦,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的心態。

 

詩篇5:3「耶和華啊,早晨你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你陳明我的心意,並要警醒!」 (In the morning, O LORD, you hear my voice; in the morning I lay my requests before you and wait in expectation.) 我喜歡這段經文,因為每早晨當詩人向神表明心意時,最後說 and wait in expectation(在期待的心態中等侯)

 

所以重點是你交託的對象是誰!

 

若你一直把期待放在人的身上,到一個過重的程度,對方恐怕就是封閉自己的心,要不然就是逃跑或反擊!不論哪一個,對雙方關係的關係都有損無益。

 

造人心的既然是神,那麼人心的轉化真正的工作只有上帝可以做。

 

我遇過一些的媽媽跟我訴苦說他們的先生「心裡剛硬」不願意信主。但後來,其實我發現實際的情況是他們的丈夫很殷勤的工作,用心照顧家庭,並釋放她們有許多待在教會生活裡的時間。

 

那到底是誰剛硬?答案是需要對付的層面不同,因為人心都是剛硬的。

 

或許是這一些媽媽對丈夫、對孩子的愛非常豐富,因此過度的推拉他們,而造成反效果。而丈夫能夠對他們最低程度的溫柔就是允許他們在教會生活,並持續保持家裡的生計,但對信仰不回應、不配合。

 

是的,有些時候,當下的景況會讓我們挫折,但當我們對對方保持著一種抱怨、不信任的負面心態時,情況只會更糟而不會更好。反過來,當你願意與他連結,並在他的需要上看見你的負擔時,往往雙方的關係就是在這樣的命定時刻中突破的。

 

講到親子關係的層面...,心理學與許多的真實案例也一再的證明,很多父母親對孩子的要求,往往是自己童年沒有被補足的缺憾的另一種形式上的滿足。同時,很多父母對孩子情緒的表達,其實並沒有在回應「當下的」事件,而是在無意間釋放出對「過往的」事件沒有處理好的情緒以及傷害。

 

原來大家都在各說各話嘛,真是唉唷為阿,修但幾勒

 

感覺好像在講同一件事,其實雙方裡面的情緒、思考模式都是不同的,所以光是僅僅談完「事情本身」就累了,根本沒有心力先感受對方的情緒、回應對方的話語、換位思考對方的處境。

 

所以很多互動才會越互動越累。

 

這時一定會有人想:「好麻煩喔!那我寧願一個人。」沒錯,我們的確需要有一個人的時候,這樣我們內心中對自己過去的傷害、現在的處境、未來的恐懼才會一一暴露出來。但也不要忘記,當你處理好個人內心世界後,待在群體中,特別是與他們有越多的互動後,你會有更多的「群體回憶」,無論好壞的,在你的內心小宇宙中爆發開來。這是好的,雖然它很挑戰人!但若你期待活出一個更全面的健康,這是必須經過的過程。逃避,永遠不可能讓自己健康,與神、與健康的人連結才會!

 

所以,不要養成在關係裡抱怨、失望、無力的習慣,因為上帝掌管著一切。

 

先把你的心交給神,釋放自己、放過別人,過重的負擔學會放手,並好好禱告,弄清楚知道自己在天上的感動、在地上的目標是什麼,並勇敢的往前。邁向剛強的人不會讓別人掌控自己,更不會掌控別人,而是會釋放自己、祝福別人。

 

阿們,因為上帝的旨意原是要我們在關係中得豐盛、得自由。

 

奉耶穌的名祝福大家,一起在關係中經歷豐盛!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