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22日晚間,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台南分院舉辦專題講座,邀請大仁科技大學「生命禮儀暨關懷事業系」謝鎮群副教授與眾人分享靈性關懷。(圖/記者辛毓珊)

人與萬物的分別在於「靈性」,靈也是人與神之間的連結。但什麼時候,人們才會特別感知到靈性的需求?而身為基督徒,我們如何看待靈性關懷?如何陪伴、成為人與神之間的中保呢?

聖經〈創世記2:7〉「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

 

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台南分院主任蘇重仁牧師說:「人最基本的其實是靈,但社會上不這麼講,只有宗教承認這一部分。」並接著說:「越年輕培養靈性,我們享受的時間就越長。感謝今天謝教授帶領我們來更認識靈性。」

 

擁有美國波士頓大學宗教哲學博士的謝鎮群副教授說:「基督徒和非基督的思維不同,今天我試著用『社會共通的語言』來介紹靈性。」

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台南分院主任蘇重仁牧師。(圖/記者辛毓珊)

從「被決定」到「不確定」的人生

謝教授說:「對基督徒而言,生命的開始和結束都在神的手中。但對一般人來說,生命的開始是被決定的、生命的結束是不確定的。」一般人能感知的是,人被父母親生下來,而非自己決定要誕生,而死亡更是讓許多人體會到生命充滿了不確定性。

 

目前,醫學以「腦死」作為死亡的判准,但謝教授問:「腦死,是生命最重要的死亡嗎?」醫學歷史上,曾有過許多不同的「死亡」判斷方式,而死後的世界是如何?種種疑問,都是死亡「不確定性」的面向。

一般人感知到的人生,是從「被決定」到「不確定」的過程。(圖/記者辛毓珊)

人生的內容可分為三大世界

人生,表面上不外乎喜怒哀樂、吃喝玩樂,脫離幼年後,人開始相對上有作決定的能力,踏上自我實現的旅程,而根據不同的處境,人生的內容可分為自然世界、社會世界和內心世界。

 

一、自然世界:

日昇日落、花開花落,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受制於自然律。舊約時代,神訂下安息日,人必須工作六日、休息一日。人的生活若違反自然律,身、心、靈都會受損,用「修補」的方式不會讓我們活得更好,而是在「順服」中蒙福。

 

二、社會世界:

謝教授說:「人是一種關係的存在,與自然、與他人、與神都是一種關係。生命始於關係,人是社會性的存在,所扮演的角色也落在社會網絡中;而人自己也受制在所建構出的社會架構裡,無論是法律或風俗,都對人們有相當程度的約束力。

 

三、內心世界:

內心世界則包含心思、意念、想像、情感、情緒、靈性…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但人類在心靈上也有相通之處。

 

謝教授說明,社會結構框限了人對「意義」的認知,而人一旦面對到關係的破裂,影響不是單點的,而是全面的。謝教授比喻:「如同椅子缺了一腳,無論本來好不好坐,都需要重新去適應另一種狀態。」

 

死亡,是重大的破裂事件

死亡,不只是一個生理現象,更是一個社會事件,也會極大地衝擊內心世界。

 

謝教授說明,若面臨「關係人的死亡」,其震撼又會更大,總不免想「若對方還在的話,我要如何如何...」,自責、委屈、憤怒…各種情緒一時都爆發出來;而隨之而來的諸多問題,如生命意義?生存價值?都會影響到一個人既有的生活方式;此時,出路在哪裡呢?

死亡,不只是生理現象,更是社會事件,也會極大地衝擊人的內在;人們往往需要重新適應生活。(圖/shutterstock

靈性,有其「個人性」和「存在性」

人可以透過連結自然世界,了悟到生命的奇妙與壯觀,但意義和價值並不等於自然世界,也不只是情緒而已,更無法完全用理性掌握。謝教授說:「這種無法完全化約的現象,就說明了靈性存在。」

 

靈性有其個人性,也和每個人的存在經驗有關,所以,「靈性」無法只當作一個知識對象來研究;謝教授進一步說明:「人們必須透過同理、同行在個別獨特的生命經驗中,才能碰觸和探索。」

 

靈性的出路,在乎「關聯性」和「超越性」

接著,謝教授用太魯閣事件的相關短片帶領討論。大家看著遺體修復師的工作,發現這工作不只是修復屍身本身,更在為遺族帶來慰藉、協助他們能慢慢去接受痛苦的事實。

 

而靈性的出路(答案)在哪裡?在乎「關聯性」和「超越性」。

 

人沒有答案,如同沒有出路,此時,要學習往外走,找到本身沒有的,或是補足現有不足的地方,此為「關聯性」,必須連結現有以外的存在;而「超越性」則是說這連結的對象,必須超越個人的現況,如連結上帝。

 

人受造本身就有其超越性,我們若能往內心世界探索,自我連結、自我關聯,從內在連結上帝,就能超越現況。〈箴言20:27〉「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鑒察人的心腹。

靈性的出路關乎「關聯性」和「超越性」,人們需要走出來、找到超越性的連結。而若能從過程中自內心連結到上帝,將可超越現況。(圖/記者辛毓珊)

神如何看待靈性需求?

探索終極答案,就是一種靈性活動,人在面對死亡時,會被迫思考這個問題。而神如何看待靈性關懷?我們可以從下列的經節來認識。

 

〈約翰福音11:33〉「耶穌看見馬利亞哭,也看見跟她一起來的猶太人在哭,心裏非常悲傷,深深地激動。」面對死亡的傷痛,耶穌與哀哭的人同哭。

 

〈以賽亞書61:1〉「他膏立我,揀選了我,要我向貧窮的人傳佳音。他差遣我醫治傷心的人;要我宣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得自由。」耶穌奉差遣來到世界,祂不否定人有悲傷,更要醫治傷心的人,使人得著自由

 

太魯閣事件中,有牧者的家屬逝世,人在巨大的衝擊下,第一時間仍會十分痛苦,可以誠實地向神吐露的不解、抱怨,因為需求仍需要被滿足,但進一步在信仰中,他們也向神認罪,從靈性過渡到信仰,而擁有了世界不能給的平安與盼望。

 

靈性關懷,與神同工、與人同行

神就是愛,在痛苦中,基督徒可以因信心而超越,倚靠耶穌是我們的中保、聖靈是我們的靈性關懷師(保惠師)。

 

我們雖然不是上帝,但可以成為他人尋求上帝的管道。」謝教授說,基督徒可以在禱告中,陪伴對方、與神同行,尋求聖靈的引導,領人走進耶穌基督裡,得著真正的救贖。

我們雖然不是上帝,但可以成為他人尋求上帝的管道,引導人尋得真正的救贖。(圖/shutterstock

 

精選要聞》

主的愛「千年如一日」!佳音教會詩歌佈道會吸引超過千人參與 眾星雲集作見證:祂很

神蹟發生了! TVBS新聞部副總詹怡宜的一則新聞報導,結下福音中心成立的

用最迫切禱告守望印度最痛時刻!逾百教會領袖逝世、安息禮拜一直辦:團結撐過盼神

活動倒數》點此參加母親節抽 

 

立刻加入今日報LINE,熱門文章一次看》

【傳奇今生唇膏】奉獻專案》點此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