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周曉蕾師母講授「父母增能大作戰」第三堂課:如何「智慧使用電子產品」;運用影音和實驗說明,帶領父母了解大腦神經原理,互動過程十分有趣。(圖/線上講座截圖)

3C氾濫的時代,許多孩子和手機黏在一起,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容易失控,也無法好好閱讀的現象。為什麼會這樣?父母該怎麼辦?周曉蕾師母帶領家長們了解箇中原因,並說:「好消息是,大腦也有可塑性,透過活化,人可以被改變!」

上週一三五晚間,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陳伯杰牧師、周曉蕾師母在線上開辦「父母增能大作戰」課程,內容來自其「增能父母」的12堂課,希望降低父母在疫情間的焦慮,並探討全人教養的關鍵議題。週五,由周曉蕾師母分享「智慧使用3C產品」。

 

過早使用3C,對孩子發展的影響

0到10歲是大腦成長最快速的時候。周曉蕾師母說:「尤其是0到2歲,其次是2到6歲,6到10歲後就會趨緩。」在這段時間,孩子若習慣使用3C產品,大腦發展容易受阻,導致不專心、情緒控制力下降,抽象思考能力不佳等。

 

影響眼睛的狀態,也會影響大腦,因為資訊多由眼睛吸收傳遞。自然光線進入清澈的水晶體,會幫助眼睛發展成熟;但螢幕藍光的強度,則會刺激傷害水晶體、視網膜和黃斑部。黃斑部,是眼睛的神經性系統,幫助協調資訊和情緒控制,受損後,孩子會易哭鬧、不聽話、不專心。

 

周曉蕾師母也帶領家長實驗,觀察「人看螢幕時的眼球狀態」,發現眼球幾乎不會動。師母說:「眼睛三個重要功能:搜尋、瀏覽跟對焦,必須在移動時才能發揮。所以,當孩子習慣看電視,眼睛長期停在中間,看文章時,追焦功能就會下降、不容易理解內容。」

周曉蕾師母以實驗說明「電磁波雖無形,卻對人的影響很大」:若我們拿著手機單腳站,平衡後再接通手機,就會馬上失去平衡。(圖/線上講座截圖)

為什麼常打電玩的孩子容易懶散,失去現實感?

周曉蕾師母說:「這和大腦報償中心『伏隔閡』有很大的關係。」當人想要一件東西或想達成一個任務時,伏隔閡會把動機和驅力送到前額葉皮質,後者會回應給予目標跟情境;兩者密切合作,人就會努力奮鬥。

 

在電玩中,孩子獲得了分數、寶物和武器,大腦就會認為他已完成目標,不需要再努力了!無形中,便降低了孩子對真實世界成就的興趣。

 

女生則容易沉浸在社交媒體中,不斷跟別人過度連結,而中斷了跟自己內在的連結,會容易變得焦慮,也更會因外在形象患得患失。師母說:「少了對自己的探索,自信心會下降。」

周曉蕾師母建議家長:等孩子14歲後,再給孩子較多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因大腦發展狀態健全,它就能夠成為工具,而不會佔據孩子心思。但仍需好好管理,因為23到26歲之前,前額葉仍尚未成熟,仍需克制電子產品的使用。(圖/shutterstock

用「愛之語」戒斷3C成癮問題

周曉蕾師母觀察手機成癮的孩子,多半是家長在他們成長時期太忙,為了補償,很早就給孩子手機,結果孩子就跟手機連結,沒有跟人連結。她說:「要改善這個問題,就是滿足孩子的情感撲滿。」

 

師母建議家長,下班回家後可以儘量把手機收起來,以身作則也讓家人間有高品質的相處,並可運用「五種愛之語」來經營家庭關係。

 

第一是「肢體的碰觸」,擁抱,拍拍孩子的頭或肩膀,還有「肯定的話語」「精心時刻(優質相處時光)」,讓彼此深度陪伴。第四是「禮物」,師母說:「不一定要花錢,只要是特別為他預備的,如做一個蛋糕」,最後還有「服務的行動」

 

用愛,可以儲存孩子的感情撲滿。

 

師母也建議:家長不要太工作導向,當孩子回到家時,不要先問功課或是成績,可以先關懷「今天過得好不好?有快樂的事情嗎?」並花些時間陪伴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情

 

用「運動、閱讀、遊戲跟音樂」產生大腦神奇肥料

周曉蕾師母說:「BDNF(腦衍伸能經滋養因素)是大腦的神奇肥料,可以使神經連結變多、變密,神經元也會長得強壯。透過運動、閱讀、遊戲和音樂,會有很好的效果。

 周曉蕾師母說:「運動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都跟學習有關。所以剛運動完的孩子心情都很好,也特別有精神。」(圖/伊利諾斯大學Chuck Hilman 提供)

一、運動,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

運動時,人會產生三種荷爾蒙: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

 

師母說明:多巴胺讓人快樂,效期短也容易上癮,唯有透過運動沒有副作用。血清素也會讓人愉快,並直接影響記憶力。正腎上腺素則和注意力有關,一般在碰到危機時產生,但運動時產生正腎上腺素,會讓人集中注意力。

 

周曉蕾師母以「零時體育課」實驗說明。這所學校學生,被要求在課前先作運動,且強度要達到最大心跳率和最大攝氧量。一開始,家長非常反對,認為會使孩子精神不濟。

 

結果,不僅課堂氣氛改善,學生成績也都提升。為了更準確實驗,校方把最頭痛的數學課排在體育課後,並安排在第8節上課的對照組。最後發現:運動後緊接數學課的學生,成績增加4倍,對照組學生則無明顯進步。後來學校成績,科學排名世界第一,數學排名世界第六。歐美國家因此很看重體育課,造成很大的效應。

 

目前,雖因為疫情必須待在家,但師母建議可以看YouTube影片,讓孩子做體適能運動。她說:「不要放棄運動的機會,特別有好幾個孩子的話,還可以有一點競賽,如:好玩的折返跑,設計一下,讓運動有不同的變化。」

周曉蕾師母分享,自己會帶孩子騎單車,且做長距離的訓練。並說:「孩子小的時候,比較不會怕水,學游泳會學得比較快。」建議家長可以想想看:能為孩子安排什麼樣的運動?(圖/線上講座截圖)

二、閱讀,建立豐富背景知識庫,觸類旁通

周曉蕾師母說:「看電視是被動的,閱讀是主動的。閱讀,能幫助大腦神經連結變多變密,也會豐富背景知識資料庫,讓大腦觸類旁通的功能越連越多。」

 

並舉實驗結果說明:學生若每天閱讀20分鐘、每學年3600分鐘,可以閱讀180萬字,標準化成績可以達到90%,但若每天只讀5分鐘或1分鐘,就沒有那麼多的效用。

 

周曉蕾師母會設計「閱讀集點卡」,培養孩子閱讀習慣。並分享,自家有固定的買書預算,通常每一、兩個月就會添購新書,也會帶孩子去圖書館借書,並強調「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可以抱著孩子、跟他一起讀書,或是和比較大的孩子討論書本內容。 周曉蕾師母引述洪蘭教授的話:「閱讀,是創造力的根本。」即使「一幅畫勝過千萬言」,但人們對事物深度的認識,還是必須透過文字的描述,閱讀也會激發很多的聯想,培養創造力。(圖/線上課程截圖)

三、遊戲,發揮想像力、激發創造力

遊戲需要發揮想像力,而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根本。周曉蕾師母說:「孩子在遊戲中學習人際關係、培養領導能力。大腦的BDNF也會分泌非常多,家長們不要小看遊戲!」

 

無論是團體遊戲 、桌上遊戲、戶外活動等都有效果,疫情間可以善用桌遊。師母說:「不同的桌遊,有很多不同的功能,可以培養記憶力、反應力、聯想力,創造力和策略等等。」

 

「隨便玩」也很有趣,師母說:「如扮家家酒,家長不要覺得幼稚,孩子邊玩邊在學習語言,學習大人的生活方式,會激發他的創造力、想像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很有果效的。」

師母也分享自家會帶孩子參加綠色博覽會。大女兒手上常拿著筆記本,邊玩邊記錄看到的東西,因為師母也要求孩子回家後,要交一份報告。她說:「她們邊玩邊不知不覺學到很多知識,培養出喜歡學新東西的習慣,因此適應力非常強。」(圖/線上課程 截圖)

四、音樂,會使你整個大腦發光

大腦思考數學時會活化數學區,閱讀會活化語文區,唯獨聽音樂時全腦活化!探測儀器中,看見大腦活化程度,彷彿美麗的煙火。師母解釋,音樂有旋律和節奏,所以需同時使用左右腦分析,「若再加上『演奏』,視覺、聽覺跟運動皮質區同時活動,很像大腦在鍛煉身體。」

 

而「胼胝體」連接左右腦,聽音樂時也會活化此處。學習音樂的孩子,記憶力、規劃統籌能力、細節能力跟執行力也都會比較強。

 

師母建議,家長可以挑戰跟孩子一起學新的樂器。她分享:「我42歲時,和孩子一起學小提琴,50歲時一起學小喇叭和豎笛。大腦用進廢退,如果一直在學新東西,我們也會一直有新的神經連結,就不太容易退化。」

除了活化大腦,音樂也會加強情感的感知;周曉蕾師母說:「音樂包括情感的表達、訊息的傳遞,有些聽了很快樂,有些很悲傷,音樂是有表情的。」(圖/線上講座截圖)

父母是孩子的土壤

最後,由陳伯杰牧師和大家分享。陳牧師說:「敬虔的父母,是兒女的祝福,他們的愛好像土壤,讓孩子從中獲得情感、關愛、接納、安全感和管教,慢慢去學會尊重、愛與信任;靈性也才會甦醒,能感受神真實的愛、產生真實的敬畏。」

 

父母透過敬拜、讀經、禱告和奉獻,帶領孩子認識神、敬畏神,也要讓孩子受洗,解決罪的問題,預備領受聖靈的充滿。陳伯杰牧師說:「當孩子可以感受到神的時候,就要讓他能被聖靈充滿,而最重要的是,要教導他:一生去做耶穌所做的事。」

陳牧師也勉勵父母看重生命滿足的優先順序,第一是神的愛,第二是配偶的愛情,第三是兒女的尊榮。工作的成就感,終究會隨時間煙消雲散,但這三樣滿足卻是生命長久的祝福。(圖/shutterstock

 

精選要聞》

代禱》亞洲疫情升溫,現況重點一次看:開齋節後東南亞病例暴增 韓、日疫情緊

不要再等待「更好的時機」,現在就是時候! 曾敬恆牧師:被神興起的人將會做到兩件

有無賓客不重要,「耶穌」到場才重要! 陳維齡師母祝福藝人楊佩潔閃婚:讓神當第三

Dr.CARE黑耀奇肌超導亮白面膜】奉獻專案—點此奉

 

 

 立刻加入今日報LINE社群》點此加

 

立刻加入今日報LINE,熱門文章一次看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