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研討會」於交通大學客家學院舉行,是教會界與學術界首次的公開交流研討會。圖為講員合影。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研討會」於交通大學客家學院舉行,是教會界與學術界首次的公開交流研討會。圖為講員合影。 (照片提供/台灣新客家文化協會)

台灣基督教界長年致力客家宣教,對客家文化傳承功不可沒,這樣的付出受到學術界肯定。由台灣客家研究學會、台灣新客家文化協會、中央大學交通大學客家學院聯合舉辦「基督教與客家文化研討會」,這不僅是教會界與學術界首度的公開交流,發表論文者也都是長期耕耘客家族群事工及客家文化傳承的教會牧者。

 過去有許多學者或單位藉由語言、文學、文化等層面探討客家族群的特質,但很少從宗教角度進行學術研究,此次基督教與客家文化研討會共有一百多位對客家文化有興趣者及研究生參加,多數都是未信者,教會藉此機會傳遞客家福音事工。 研討會全程以客語進行,主題包含「全球基督教客家網絡的建造」、「台灣的客家福音協會」、「經典翻譯與客語聖經」、「客家聖樂與客家音樂」及「基督教孝道神學的反省與喪禮祭祖儀式的創新」等。

客家不是硬頸 而是尚待耕耘

「基督教與客家文化研討會」提升客家宣教與文化傳承的深度與廣度探討。

全球客家福音協會理事曾政忠牧師分享,當初在客家信主比例僅有千分之二點五的福音光景下,成立第一間客家教會;接著又成立全球客家福音協會,跨出宣教步伐。1978年成立全球客家福音會議,並與全球華人福音會議合作,在會中另外進行客家牧者的聚會,逐漸發展成現在具有代表性的兩年一度全球客家福音會議,2016年全球客家福音會議將在台灣舉行。

過去,教會少用母語、客語聖經與聖歌向客家人傳福音。2000年客家宣教神學院成立,專門裝備客語宣教教牧人員及同工;客家福音協會則致力於出版客語紙本與影音產品;加上今年首本客語聖經誕生,顯示出教會越發重視以客家文化傳福音的重要性。 普遍被認為是客家人信主攔阻的祭祖問題,也訂出適合客家文化的宣教策略,稱為「創新基督教喪禮」,以「倒水禮」、「點燭禮」和「獻花禮」取代傳統儀式,祖先牌位則以家譜紀念裱替代,使祭祖不違背基督信仰,又能讓客家族群感到被理解及受尊重,有利於領人歸主。

余慶榮牧師檢討與反省客家宣教歷程時表示:「不能說客家族群是福音硬頸,而是沒有被耕耘,我們很對不起客家族群,台灣基督教其實起步晚了!」也再次呼籲,傳福音時,要帶著「尊重」的態度,就像耶穌道成肉身的精神;此次研討會與學術界有很好的對話,希望後續能產生迴響。

提升客家宣教與文化傳承的深度與廣度

催生此次研討會的台灣新客家文化協會理事長黃成鋒表示,自己原本是不會說客語的客家人,自從在客家宣教神學院受造就,更加體會身為客家人的「尊貴身份」,因此積極支持及推廣客家新音樂的創作和客語保存。他感謝上帝成就此次研討會,會中參與的研究學者們看見台灣基督教對於保存客家文化的努力,特別是在客語傳承及建造全球客家網絡上留下深刻印象,認為教會不僅傳遞信仰,同時在教育的延續與傳承上發揮很大功用,更幫助教會界全面了解宣教的優勢與契機,增進對客家文化討論的廣度與深度。

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教授張維安指出,自己曾多次到大陸廣東考察客家文化,發現基督教對當地客家文化的貢獻很大。此次研討會收穫良多,希望未來能針對不同主題繼續舉辦。

【客家福音現況最新資料】

(資料統整與提供/基督教客家福音協會主委余慶榮牧師;製表/記者張嘉慧)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