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有感當代家庭、教育危機重重,中華孔孟協會日前舉辦「多元文化與儒家綱常倫理」研討會,匯集近50位專家學者針對多項議題進行研討,希望在現今「多元文化」的社會中,重新省思中華傳統倫理道德的價值。

在「多元社會中學校教育的道德挑戰」專題演講中,與會的教育專家學者以性別平等教育為例指出,和《健康與體育》課綱相比,性平教育法課綱較強調個人權利和身體自主權,2004年教育部立性平法初衷,是希望減少校園性騷擾、性侵害、性霸凌等事件,並教導女性面對這類事件時要勇敢「說不」。

依據性平法其中一條條文規定,國中小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外,每學期也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4小時,於是校園或老師們開始尋找性平教育的「教材」,近期卻被家長們發現「部分」民間製作的免費教材實在是不適合用來教導國中小學生,爭議教材因此浮上檯面,炒得沸沸揚揚。

性平部分爭議教材 對傳統倫理道德的5大挑戰

總結現今民間部分的性平教材,對傳統倫理道德有5大挑戰:1)打破傳統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2)打破男女二元性別。3)打破愛戀關係的性別界限。4)打破性行為的年齡限制。5)打破處女情結,也就是不談拒絕婚前性行為、打破守貞教育、打破性愛與婚姻的次序。

學者表示,性平教育中提倡的「多元」沒有不好,但若「太過頭」就不好。例如有些教材或教師手冊中,教導孩子們上床、探索身體敏感帶、打破性交的年齡限制…等,站在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角度上,無法認可這些教導。

《台北市五專五年級有約會學生近三十年婚前性行為改變情形》的研究報告。

《台北市五專五年級有約會學生近三十年婚前性行為改變情形》的研究報告。 (資料來源/真善美教學資源分享網)

學者進一步引用《台北市五專五年級有約會學生近三十年婚前性行為改變情形》(台北市2012年性別平等教育論壇演講)的研究報告(見右圖),其中有「牽手、搭肩摟腰、接吻、輕度愛撫、重度愛撫、性交」6大項,從1978、1987、1997到2007年研究數據顯示,前5項女生有做過的比例至今都已「超越」男生。

2007年,有約會的台北市五專五年級學生,約有7成到8成有婚前性行為;1987~1997的10年間,男學生有性行為的比例增加15%,女學生有性行為的比例增加380%;女生的性交行為,從1978年的4%,2007年攀升到37.5%,與2007年男生性交比例40.3%相差不遠。

難道這就是「性別平等」?學者認為,教育需要「分齡、適齡」,守護兒少的「身心健康」,建立正確的性觀念,而不是讓「性解放」進入校園。「對孩子更好的性平教導,應該是要了解婚前性行為的責任與後果、性交與婚姻的密切關係」,而不是性交的方式。

性平教育重新界定性與婚姻倫理 校園教育的3大挑戰

在性平課綱的補充條文內有提到,不能用單一標準看待家庭、家庭不一要透過婚姻來組成、家庭型態有多元樣貌,如同性、單身…,學者認為,這些現象確實「存在」於現今社會,但不能營造出「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的價值觀。「要讓大家認識多元、打破性別歧視,應該從『尊重生命』的價值觀教起,這才是根本」。

多元文化對校園教育產生3大挑戰,大家應該共同思考校園教育的道德界線,凝聚共同價值。

現今學校老師們其實也很困惑,不知道應該怎麼教學生?因此多元文化對校園教育產生了3大挑戰:1)教育私領域與公領域的界線;2)絕對道德和相對道德的挑戰;3)老師要教甚麼?應該怎麼教?

在「性平教育重新界定性與婚姻倫理」之際,大家應該凝聚校園教育的共識,思考我們的道德界線和共同價值到底是甚麼?但無論如何,希望家長與專家們能持「教育必須分齡、適齡」,以及當以「守護兒少身心健康」的立場作為凝聚共識的出發點。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