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3年前卸下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的周神助,現為「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更專心致力於合一轉化和祝福列國等「國度性事奉」的工作。

3年前卸下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的周神助,現為「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更專心致力於合一轉化和祝福列國等「國度性事奉」的工作。 (攝影/記者蔡宜倩)

走過一甲子的台北靈糧堂,不斷成長茁壯,至今在5大洲有將近400個分堂據點,一般人會認為,牧會34年的周神助牧師功不可沒。然而這位神所重用的僕人,卻謙卑地說:「我的感覺是在及格線下,若及格是60分,我就是59分,甚至連59分也是神的恩典。」在台北靈糧堂60歲之際,周神助相信,不論是個人、靈糧大家庭以及台灣眾教會,未來將經歷上帝更多的恩典,祂將帶領眾人繼續往前走!

1954年由趙世光牧師成立的台北靈糧堂,歷經寇世遠監督、鄭昌國牧師,1977年由周神助牧師接下牧會棒子,至今帶領與陪伴台北靈糧堂成長37年。

周神助帶領台北靈糧堂從更新、增長、轉型,以及合一、委身、宣教與轉化等階段,並以五重職事和職場宣教成全基督的身體。3年前,70歲的他,正式卸下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一職,更專心從事國度性的事奉工作。日前受訪時,周神助表示,過去在台北靈糧堂的1萬2千多個日子,都是上帝的帶領,並充滿感恩。

從「糊裡糊塗」到領受「建造榮耀教會」異象

年輕時的周神助牧師,初接台北靈糧堂牧者棒子,是位苦幹型的領導者。

年輕時的周神助牧師,初接台北靈糧堂牧者棒子,是位苦幹型的領導者。 (照片來源/台北靈糧堂)

從小在教會長大的周神助,自稱有相當長的時間是個「糊裡糊塗」的基督徒。但重生得救後,卻又對教會感到「失望」。因為認為「耶穌可愛,教會不可愛;耶穌沒問題,教會有問題;耶穌有盼望,教會沒什麼盼望」,於是教了一年書的他,便投身學生工作,奉獻給校園團契12年。

事實上,「牧養教會」原不在周神助的生涯規劃之中。但38年前,接到台北靈糧堂要他承接牧養的任務,因而想「幫忙一段時間試試看」,未料這一試,就長達34年。

周神助坦承,自己沒有受過正式的神學院教會學、牧會學等課程裝備,故當時對教會、宣教、聖靈和植堂的概念,充滿負面與錯誤的觀念,甚至毫無概念可言,更遑論當時對教會的異象為何了。

沒想到就在牧會初期,「神開始要我用『祂的眼光』看教會。」周神助查考《聖經》以弗所書3章21節:「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裏,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上帝便對他說:「你不要用你的態度(看教會),而是要用基督的態度。你不愛教會,誰愛教會?你覺得沒希望,誰會覺得有希望?」大徹大悟的周神助,開始改變看待教會的眼光,用神的態度對待教會。

之後前往韓國教會觀摩,原本對牧會毫無異象的他,對教會的負擔更加強烈了。「建造榮耀教會」就是此時所領受的異象,「不但要建造教會,也要建造『榮耀』的教會」,使基督得榮耀的同時,也在教會得著榮耀。這份異象,影響過去30多年來台北靈糧堂的堂會、同工,「靈糧大家庭」體系下的3、400間分堂,也連結得更緊密。

未受正規神學訓練但教會順利成長 周神助:神特別的恩典

台北靈糧堂在周神助的帶領下,34年間,從200人至今成長到上萬人。

台北靈糧堂在周神助的帶領下,34年間,從200人至今成長到上萬人。 (照片來源/台北靈糧堂)

「34年來,神恩待憐憫,讓我一面做、一面學,從神、從聖經,從人那裡學。」當初未受過神學訓練的周神助如是說。

服事神至今已49個年頭的他回憶,剛開始牧會期間,大部分教會其實是非常保守與傳統,例如,台北靈糧堂和過去傳統的華人教會一樣,都是偏向福音派教會,但自從他接棒後,不可或缺的就是推動「傳道同工晨禱」,以及「全教會禱告會」,並鼓勵弟兄姊妹們參加訪韓聖會。

這段期間,台北靈糧堂在異象有所突破後,經歷聖靈初期的更新,教會進入「初熟期」。教會團隊開始從「周神助夫妻外加1、2位同工」,增加至10位,會友也從「老弱婦孺」居多的200多人,開始成長至500人。禱告等候2年後,進而於1985年建立靈糧宣教大樓。

1990年以前,是台北靈糧堂增長最快速的時刻,此「衝刺階段」成長至2千人;1990年成立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1995年創立佳音廣播電台,爾後,周神助領受「植堂宣教」的異象,靈糧體系的教會也在此時「拓植擴散全台灣」,靈糧山莊新堂也於1999年落成。發展至今,台北靈糧堂有上萬名會友,儼然成為全台灣數一數二的大教會。

「這34年來,教會一步一步成長過程中,還算順利。」周神助表示,無論是在禱告、敬拜和牧養上,都看見神的恩典;即便教會初期經歷部分羊群出走,但後來教會在更新增長方面,「沒有遇到太大困難,也沒有分裂過」。教會從200多人增長到上萬人,眾人穩定且同心的在教會中成長,這是神特別的恩典。

合一轉化的國度事工 周神助從「牧者心」到「為父心」

周神助在與眾教會一同合作服事的過程中,發現「其實神要的不是事工的合作,而是關係上的合一。」

周神助在與眾教會一同合作服事的過程中,發現「其實神要的不是事工的合作,而是關係上的合一。」 (照片來源/台北靈糧堂)

自和平東路的宣教大樓落成後,因而有機會邀請許多國外講員前來舉辦特會。這段時間,眾教會聚集在此,台北靈糧堂遂與眾教會在特會或事工上有所連結與合作,因此擴張事工的境界,各樣特會也都如火如荼進行。

但「其實神要的不是事工的合作,而是關係上的合一。在合作的過程中,慢慢看到必須進到合一裡面。合一是一種生命、一種生活,更是一種常態」,周神助說。

2000年後,上帝透過戴冕恩、趙仲權牧師來到台灣,開啟了城市與國家在轉化與合一的眼界,台北靈糧堂更加致力於族群與海內外華人合一。特別是過往,不同的教會、教派和族群中,多少有些誤解、傷害與恩怨。在這段期間,神自己帶領「彼此如何道歉、謙卑洗腳,以至於教會、族群和城市間,進到合一。」

在合一的旅程中,周神助看見上帝在不同族群、教派與城市中,甚至是香港、大陸以及其他國家教會的連結裡,「合一持續地往前走」,逐漸走向約翰福音17章提及耶穌的心意:「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而這一切都是神的恩手在其中引領。

起初只是把牧會當成過渡性的服事,但周神助逐漸看到,「這是一份異象,更看見教會是神的家。在家裡面,神最終看重的是關係。」因著投入服事,教會對周神助而言,不再只是教會,而是「神的家」。他對教會的負擔,也從「異象」轉變成「看重關係」。身分則是從一位牧養群羊的牧者,因著領受「看重神家的關係」,逐漸擁有一顆「為父的心」。

然而,要有「為父的心」的看見與領受,必須經過一段時間。上帝逐漸擴展周神助的眼界,認知到自己必須不只對台北靈糧堂擁有「為父的心」,對眾分堂也需如此。不僅如此,「為父的心不只在自己的教會,必須放在城市和眾教會中」。這30多年來,神慢慢把牧者的胸懷及為父的心,放在周神助的裡面,直到70歲把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的棒子交出去後,他仍繼續學習「為父的心」。

周神助:若及格是60分,我就是59分,甚至連59分也是神的恩典。

對於在台北靈糧堂牧會34年,周神助自評59分,這樣不居功、謙卑的背後,其實有位偉大妻子-周莊碧明師母,她常常協助在外擴堂的事工,被周神助稱為「幹總事」。

對於在台北靈糧堂牧會34年,周神助自評59分,這樣不居功、謙卑的背後,其實有位偉大妻子-周莊碧明師母,她常常協助在外擴堂的事工,被周神助稱為「幹總事」。 (照片來源/台北靈糧堂)

「他是神為靈糧堂所揀選柔和謙卑的僕人。」這是台北靈糧堂大家庭給周神助的評語。

帶領台北靈糧堂34年,不斷成長壯大,從200人到上萬人,從台北到台灣全島,從台灣到全世界,海內外建立近400處據點,但周神助不居功,將榮耀和感謝歸與父神。他以羅馬書11章最後一部分的經文:「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感謝上帝對他人生中「出乎意料」的引領。

許多弟兄姊妹們看周神助,認為他過去在牧養教會,幫助靈糧體系壯大,甚至在國度事工上有美好的連結,在台灣教會歷史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認為「沒有神,我什麼都沒有」的周神助說:「若及格是60分,我就是59分,甚至連59分也是神的恩典。」眾人以為他為上帝做了美好的工,但周神助覺得「沒有什麼可誇的」,只是神恩上加恩的「加分」,就像是學生考試僅得59分,老師再加10分或20分的恩典,「自己還需要努力」。

服事近半世紀 「不知何時被主接走」 仍要尋求「祝福列國」

現年73歲的周神助表示,「不知何時,主會把我接去」,但期盼繼續尋求「神對台灣教會祝福列國」的心意。

現年73歲的周神助表示,「不知何時,主會把我接去」,但期盼繼續尋求「神對台灣教會祝福列國」的心意。 (照片來源/台北靈糧堂)

現年73歲的周神助,已服事上帝近半個世紀,他將過去服事的過程,以12年為一階段,劃分為:「學生工作」、「建造榮耀教會」、「植堂宣教」和「合一轉化」四個階段的異象。2014年,是周神助人生中第5個服事上帝12年的開端。「過去有4個12年,若還有下個12年,比較會是『祝福列國』。」

周神助感覺,上帝不只期待靈糧堂,而是台灣的眾教會能從事更多宣教的工作,特別是跨文化的部分;甚至不只在台灣做國度性的事奉,而是要台灣祝福其他國家的教會。

「不知何時,主會把我接去。」現為「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的周神助,在服事道路上的未來10年,期盼自己更多尋求:「神要台灣教會如何祝福列國,把福音傳回耶路撒冷。可能神讓我們到耶路撒冷,把福音傳到地極,迎接榮耀君王耶穌基督再來。」並渴望這樣的異象繼續代代相傳,成為眾教會的異象!

那些年,周神助在台北靈糧堂的日子。點此進入觀看。(影片來源/台北靈糧堂)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