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去年9月上任的新任正道神學院院長陳敏欽。

去年9月上任的新任正道神學院院長陳敏欽。 (攝影/記者杜胤廣)

神學教育與建立現代傳道人的素質息息相關,神學訓練著重以個人的「靈命塑造」為根基,其上還要建立神學生「解經講道」、「牧養關懷」、「執行力」等三大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成為一位「回應世代」的神國工人。

又到了鳳凰花開的季節,許多社會新鮮人即將進入社會,迎接台灣最關鍵的年代,而國內神學院也是如此,許多神學生同樣將進入教會禾場,成為神國工人。

2007年成立的「台灣正道神學院」,今年有數十位神學生畢業,該院近來也搬遷至更寬廣的校址,成為主更大的器皿。《今日報》特別專訪新上任將滿10個月的院長陳敏欽牧師,談及該院如何栽培回應世代的工匠,發揮關鍵影響力。

40年牧會經驗 以中間角色配搭神學教育與教會發展

1979年,正道神學院院長陳敏欽赴美攻讀神學,完成以安德森神學院的雙碩士學位後,直接在印第安納州的一間華人教會牧會近20年。2002年,上帝呼召其前往南加州的「台福教會」,在美牧會期間,先後在伊州鹿野三一神學院和南加州百奧拉他伯神學院,完成教牧學和教育學雙博士學位,5年後,總會徵召他擔任總幹事,至今已連續擔任3屆。

去年9月上任院長,至今將滿10個月的他說,該角色較能從中間者的角度,來看教會發展與神學教育之間如何互相配搭、彼此供應。

上任院長後,陳敏欽就與全校教職員重新聚焦、定位何為正道神學院的異象、使命與核心價值。他認為,神學院的定位與「人」有很大關聯,什麼樣的人在帶領神學教育,其生命歷練直接影響神學院個性的塑形,而神學教育不可或缺的是「根基性的靈命塑造」。

過去,正道神學院在第一屆創校院長-劉富理牧師留下的基礎,不論是靈命塑造、栽培、個人與神的關係、屬靈性格的薰陶,都有相當深厚的經歷與學習。

神學院當在「靈命塑造」的根基上 建立「解經講道」、「牧養關懷」、「執行力」三大能力

正道神學院目前已搬至更寬廣的空間,神學生可使用的教室與交誼廳更加豐富。

正道神學院目前已搬至更寬廣的空間,神學生可使用的教室與交誼廳更加豐富。 (攝影/記者杜胤廣)

正道神學院的新校區有完整的圖書空間與期刊,供神學生使用。

正道神學院的新校區有完整的圖書空間與期刊,供神學生使用。 (攝影/記者杜胤廣)

有了「靈命塑造」的根基,還要建立「解經講道」、「牧養關懷」、「執行力」等三大能力。

「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陳敏欽以阿摩司書8章11節指出,「解經講道」是神學教育教導學生在牧養教會上極重要的一環,因人會飢餓不是因沒有食物,而是沒有神的話。因此,神學教育的目的,不只讓學生在新、舊約及歷史神學、系統神學、希臘文、希伯來文…等課程,對神話語有更深認識,最終目的仍要讓學生在主日講道上,透過簡短時間,「精準」用神的話,來幫助、餵養、引導、扶持、帶領、激勵羊群。

神學院一定要在神話語的建造、栽培、供應、學習、表達上有一定的程度學習,才能幫助教會。

牧養關懷-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哀哭

第二根重要支柱-「牧養關懷」。

一位神學院畢業的傳道人,要學會在教會中如何牧養羊群,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哀哭,了解人們所遭遇的處境,最終成為一位屬靈的「陪伴」導師。

陳敏欽以聖經故事舉例,雅各與親兄長以掃會面時,心中仍帶著詭詐,吩咐他的僕人走在前頭,並帶著禮物準備送給以掃,以免以掃仍懷恨在心,相見時殺他,但雅各卻說:「我要量著在我面前群畜和孩子的力量慢慢地前行,直走到西珥我主那裡。」

這是牧者應有的心胸與態度,也是神學教育除在知識上有所教導外,在技巧上也需老師的生命經歷,帶領學生看見牧養的方法。

傳道人要將異象化為執行力

第三根重要支柱-「執行力」。

一位神學院畢業的傳道人領受神所賜的異象、使命時,要訴諸在實際層面上,行出真道,帶領教會往前,並將異象與使命應用在教會的敬拜、佈道、團契、門徒訓練、事奉等各層面;而一名牧者則要學習以「僕人領袖」的方式,將執行力化成組織、制度、計畫,帶動弟兄姊妹面對爭戰,拓展教會。

正道神學院在屬靈生命的根基上有好的教導,同時在「講道」、「牧養關懷」等層面教育師資,而「執行力」方面,目前已有物色的師資人選,且正在禱告尋求中,盼神學院畢業的每位學生,未來在牧會時在上述四方面,都有一定水平。

陳敏欽認為,就目前各間神學院的差異來說,除「師資」有區隔外,有些神學院特別著重「知性探討」,但正道神學院盼望學生不只在知性上有所認識;以陳敏欽40年事奉經驗,至今進入神學教育的領域上來看,他認為兩樣缺一不可。該院是台福教會宗派體系下成立的神學院,但不以宗派為號召,而是以訓練神國工人服事各宗派為使命。

回顧台福教會與神學院成立歷史 陳敏欽見證上帝植堂的奇妙作為

創校院長劉富理牧師(上)、新任院長陳敏欽牧師(右下)和副院長劉仁欽牧師,分別在神學院中扮演不同支柱與角色。

創校院長劉富理牧師(上)、新任院長陳敏欽牧師(右下)和副院長劉仁欽牧師,分別在神學院中扮演不同支柱與角色。 (攝影/記者杜胤廣)

陳敏欽雖沒有經歷台灣正道神學院的辦學歷程,以及早期台福教會在台灣的植堂運動,但這段歷史,依然讓他看見神的奇妙作為。

1970年,一群由台灣前往美國的留學生,了能用台語敬拜引領父母長輩及骨肉之親信主,於10月正式成立台語福音教會。蒙神賜福,上帝把渴慕主道及信主的人天天加給教會。1979年,在當時的能源危機中,神給教會同工,開始在信徒聚集的地方分植教會,1979-1982年,先後共分植四間分堂。

1982年,這五間台福教會(母會及四間分會)聯合成立了台福總會,開啟台福教會的植堂運動。1986年,成長至十間教會時,其同心向神領受「為主圖謀大事,搶救百萬靈魂」的異象,禱告中設定9025的植堂運動-就是在1990年分植25間堂會。

感謝神的恩典,聖靈繼續引領,其於1988年跨洲(跨國)到哥斯大黎加事奉;1989年跨洋到南半球墨爾本設立教會;1990年4月1日第25間教會在雪梨設立,9025植堂運動真的完成!

正道神學院的宿舍空間也更加寬敞。

正道神學院的宿舍空間也更加寬敞。 (攝影/記者杜胤廣)

但當教會植堂運動開始後,傳道人才不足,因此只能自力救濟,於1989年,把每年為期一個月的牧者進修班結束,而正式設立正道福音神學院,栽培神國工人。

1997年,台福教會回台開拓,深深感受傳道人才的需要,就在2007年正式於中壢市中原大學旁,設立正道福音神學院,栽培工人參與植堂,這是表明台福基督教會回台灣「永續建立教會,搶救百萬靈魂」的心志。

陳敏欽說,台灣正道神學院成立至今邁入第8年,上帝一路從中原大學到關渡,去年又再次量給他們1億5千萬新台幣的建校基金,買下輔大附近大樓的辦公樓層,盼望「深耕新北、放眼台灣、跨及世界」,以新北市為中心,連結新莊、五股、泰山地區的教會,關心教會需要,也關心鄰近大專院校的校園事工,進而放眼全台灣。

目前全台的台福教會散布在北、中、南區共有75間,從去年起就試圖在南部駐派師資,在各教會開設課程,幫助、建造同工,今年更盼能開設10個課程。地方教會對神學教育的需求與呼聲已越來越大,今年還設立「南區教學中心」,未來也不排除在中部設立教學中心。

此外,大陸的神學教育需求也是如此,目前國內有神學院開放招收陸生;而正道神學院同樣在思考如何落實這方面的需求。

神學教育如何呼應現代急速變遷的社會?

正道神學院的設立,與其2020年植堂200間教會的計畫,以及至今社會的發展與變遷,能否呼應神學教育?

陳敏欽發現,自2008年其擔任台福教會總會總幹事後,當時全球有75至80間教會,平均一年以10間教會的建堂速度增長,目前已有140處福音據點,台灣則從2000年,至今成立近80個福音據點,而正道神學院學生畢業後,在台福教會服事的牧師僅佔1/3,此比例其實不足以供應各地區台福教會的需求。

因此,該院培育的傳道人,不一定能供應台福教會,反而需要由其他宗派神學院培育的傳道人,互相供應下,才能支撐各教會的需求。

敬拜神學的比喻 形式會改變,但真理內容絕不變

至於神學教育如何面對急遽變化的社會?陳敏欽以「敬拜神學」中,兩個重要的名詞比喻,分別是「形式」與「內容」。

「敬拜即是『來到神面前』,『向神說話』,『聽神說話』,最後就是『回應神的話』,或動或靜形式可以不同,但內容不變。」陳敏欽說,這是敬拜最基本的四項元素,若將敬拜的形式與內容,套用在時代變化與神學教育,就算時代變化迅速,神學教育的形式可以變化,但真理內容絕不改變。

然而,人永遠無法改變的是「自己的罪」,可變的只是神學教育的「形式」,我們可以用網路作為教學平台,甚或運用創意,吸引人學習神的話,悔改歸向神。

作回應時代的工人 倫理性議題要回歸真理 引領議題發展

「作回應時代的時代工人!」這是正道神學院的使命宣言,也是回應社會,訓練神國工人的態度,目的就是希望學生能精準的為現代把脈,回應、反思時代議題,例如:同婚議題、廢死等倫理性的公共議題,都需回到聖經的教導來反思。

陳敏欽認為,未來神學教育將會更重視「倫理性問題」,尤其現代社會彷彿來到「人本主義式」的思維,扭曲真理價值,使真理逐漸成為一種「我說的才算」的真理。因此,不論如何,神學教育都必須以「聖經真理的角度」,引領議題發展,成為現代社會的關鍵角色。

▌HOT!!! 本周超熱門 ▌

奧蘭多槍擊案》美歌手疑因基督徒身份遭槍殺 以「愛基督」模樣被永遠紀念

正確讀聖經的方式

禱告,有時候很危險

張晉奪港金像獎男配 淚謝神和愛妻蔡少芬

有債務還要奉獻嗎?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