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高雄牧者同工聯禱會8日在高雄靈糧堂舉辦民俗講座,邀請葉明翰牧師主講。 (攝影/記者陳衿妮)

如同基督徒因為敬畏神,而對「偶像」、「廟宇」敬而遠之;台灣人長年受到民俗信仰影響,視「教會」為「耶穌廟」,所以很多人因怕得罪神明,或害怕進入教會將與其信仰沖煞,而不敢進禮拜堂。由此可見,台灣人內心相當敬畏神,而此觀點與敬虔基督徒「不碰偶像權勢」是相同的道理。

從1865年來算起,福音在台灣宣教已有151年,但據2015年的台灣基督教會教勢報告統計,台灣基督徒總人口數雖已突破146萬,卻仍只佔台灣 總人口的6.53%。以此來看,用基督教國家的方法在台灣傳福音不只困難,也難有好的果效。

 

葉明翰牧師表示,其傳道牧會超過50年,前10年用在神學院所學的傳福音,卻發現因著台灣本土文化與西方基督文化的差異,導致福音難以廣傳。

 

後來的40年,他採取新約的方法,在聖靈帶領下深入研究台灣民俗信仰,以台灣人所信的「民俗信仰觀點」,成為傳福音的橋樑與管道,根據他的經驗,此策略更容易使台灣人接受福音。

  • news-details
  • 民俗講座現場約有200多位牧者同工參加。 (攝影/記者陳衿妮)

教會佈道活動 不一定要在教會舉辦

他表示,如同基督徒因為敬畏神,而對「偶像」、「廟宇」敬而遠之;台灣人長年受到民俗信仰影響,視「教會」為「耶穌廟」,所以很多人因怕得罪神明,或害怕進入教會將與其信仰沖煞,而不敢進禮拜堂。由此可見,台灣人內心相當敬畏神,而此觀點與敬虔基督徒「不碰偶像權勢」是相同的道理。

 

早期在台灣,很多人信耶穌是因為「神明不要他」,所以才來基督教。對很多台灣人來說,「禮拜堂」是基督徒受造就的地方,有十字架的地方等同於「耶穌廟」,一般民眾因敬畏自己所信的神明,堅持不進禮拜堂。

 

如果現在還保留舊約時期的傳福音方式,堅持一定要把人帶入禮拜堂,這種做法在台灣很難將福音廣傳。

 

葉明翰提到,現在很多教會「小組化」,而其聚會的地點多為各自家中,這樣的聚會方式,反而是慕道友容易接受的方式,等其願意決志信主的時候,再到教會聚會,也是傳福音的好策略。

 

他認為,教會需深入了解台灣民俗信仰,才能更進一步的突破一般民眾的心防,進而達到傳福音果效。

 

仔細探索民間信仰,不難發現一般民眾覺得對神明表達「敬畏」態度,因此其祭典儀式講究莊嚴、肅靜、恭敬⋯反觀基督教的敬拜方式,是以自由、無拘束的方式呈現,或站著、或坐著、或以靈舞、靈歌盡情敬拜,使很多未信主的慕道友不能理解,間接覺得基督教的神較為「隨便」或「奇怪」。

 

尤其鄉下人,更是不敢進入「耶穌廟」,有些人甚至會畏懼看到十字架,認為這是基督徒敬拜上帝的「禮拜堂」;即使進到教會,也很難在其中自在活動,總會有種「不夠尊敬上帝」的感覺。

 

為此葉明翰建議,教會的佈道活動不一定要在教會舉辦,或非要把人帶到教會,有時候借用社區的活動中心,或選在弟兄姊妹的家中聚會,反而是更好的選擇。若是真要使用教會佈道,可以設計活動式的布幕,在活動時將十字架圍起來,可減少未信主慕道友的畏懼感。

  • news-details
  • 高雄牧者同工一起為台灣城市復興禱告。 (攝影/記者陳衿妮)

孩子在教會生命改變的見證 成為全家信主的關鍵

葉明翰強調,現在城市教會領人信主,可把握「青少年族群」,畢竟隨著少子化的影響,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家長給孩子選擇信仰的空間也越來越放寬。

 

從台灣早期,只要聽到孩子要去教會,就揚言要打斷他的腿;現在有些父母看見孩子到教會的生命改變,可能反而推翻老一輩的思維,開始對教會改觀,進而願意信主。

  • news-details
  • 高雄牧者同工聯禱會主席劉進展牧師。 (攝影/記者陳衿妮)

劉進展—了解台灣民俗信仰,是基督徒與社會對話的必備常識

高雄牧者同工聯禱會主席劉進展牧師表示,8日的同工聯禱會,邀請民俗講座大師葉明翰牧師來分享「夢裡玄機」、「安居與風水」、「前世今生的秘密」、「星座與命運」等主題,都是基督徒與社會對話的必備常識。

 

他提出,這幾年神正在興起台灣,聖靈的浪潮來到台灣,台灣基督徒的人數因而不斷增長。聖經裡所默示「教會的使命」就是宣教與佈道,因此每一個基督徒與教會都應該為主興起、求神使用,才能真正創造其生命價值。

 

在現今「多元價值觀」的世代中,社會對真理的認知因著個人的價值觀而有所不同;在充滿各種壓力的社會環境中,「大量的傳福音」才能使更多人在黑暗中找到神的救贖,不再隨波逐流。

 

高雄眾教會近年來一直推動「合一」來為宣教打拼,這是非常難得的。他鼓勵,基督徒在這個世代透過「連結」才會產生力量,如同聖經中耶穌揀選12個使徒,就能發揮其影響力,將福音廣傳。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