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五位健康、情緒穩定的非裔美國五旬節派的姊妹,她們至少過去五年內,每日都有用方言禱告的習慣...

「我若用方言禱告,是我的靈禱告。」保羅說。(哥林多前書14:14)

 

「神經神學」(Neurotheology)以科學方法證明了,禱告的好處眾多。(請參閱前期本專欄)那麼「方言禱告」(Glossolalia;Speaking in tongues),又是怎麼回事呢?

 

為了對「方言禱告」有更多認識,「神經神學」教父美國賓州大學教授安德魯•紐伯格(Andrew Newberg),便利用「單光子電腦斷層掃描技術」(SPECT;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探討其對於腦部影響。

 

他選召五位健康、情緒穩定的非裔美國五旬節派的姊妹,她們至少過去五年內,每日都有用方言禱告的習慣。當她們用方言禱告時,研究員以偵測放射線物質在腦內流動情形,來作為及時腦部造影的「實驗組」。至於「對照組」,則請她們作同樣動作,卻以唱詩歌取代說方言。

 

由此,紐伯格發現:「方言禱告」時,腦「前額葉」(Frontal lobe,主司語言之腦部)活動相對減少、但視丘(Thalamus:除了嗅覺之外,其餘各種感覺訊息都會經過視丘,再傳送到大腦皮質)之活動增加;暗示著:正常語言機制被關閉起來,「方言」不是出於平常語言在腦部的活動,而是由其他因素造成;亦即,同樣是舌頭活動的語言,「方言」竟然不是出於一般腦部語言機制所引發的結果。 

 

同時,前額葉也主司注意力、行為表現、提升決策、判斷、計畫與執行等能力,並在調控情緒、降低逆境壓力(Stress)、減少焦慮上,扮演重要角色;這些自我控制之理性行為,在方言禱告時,給予閉鎖起來,表示「方言」不是出於理性所控制。

 

除了視丘之外,方言禱告也使左腦「前頂葉區」(Left superior parietal region)活動反倒增加。頂葉區是許多外界訊息接收與控制(處理)部位,以及具「自我感知」(Sense of self)能力。紐伯格因此推論,當內在自我感知增加(對外開放)時,方言禱告者可以感知與接納聖靈的降臨與同在,形塑了方言禱告,一種理性(悟性)無法理解的語言。

 

早在1980年代,美國丹尼遜大學的古德曼(Felicitas Goodman)教授認為,方言和腦幹網狀組織(參與睡眠、作夢) 部位有關,指出方言會影響腦部。1984年,加拿大勞倫遜大學的波辛格(Michael Persinger)教授,以腦電圖(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發現:進行方言禱告者在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有異常的腦波峰出現。波辛格是無神論者,他以為這現象和癲癇症有關。

 

但紐伯格的研究對象,都是健康、正常的姊妹,加上他之前觀察到的正常(悟性)禱告,可使前額葉活性增加,而方言禱告卻相反地抑制該區域活動,說明:「方言禱告」不同於「悟性禱告」。不只如此,大峽谷大學的賴頓(Jeffrey Leighton)在他的博士論文裡也指出,用各種偵測儀器可以看到「饒恕人的禱告」與「尊崇神的禱告」之反應,也有所不同。這些不同來源的科學證據說明:禱告形式與內涵,具豐富的多樣性呢。

 

透過腦部造影研究,印證了《聖經》所示:「方言」是聖靈所給的特殊「恩賜」(Gift)。《聖經》所言不虛啊。「神經神學」,讓我們對於《聖經》中的「靈恩現象」,有更深入的認識。

 

(文章授權/潘榮隆)

author

潘榮隆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榮譽講座教授。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