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馬可福音15:34)

 

離棄、拒絕、忽視,對於人是莫大的傷害與痛苦。

 

嚴格說來,耶穌因被世人、甚至天父拒絕,才極其痛苦的死於十字架上。

 

2014年,鄭捷在臺北捷運車廂裡隨機殺人,造成4人無辜死亡、24人受傷的慘劇。人們探究這事件起因,發現竟然是他小時候上幼稚園時,喜歡的鄰桌女同學不理他,經十多年後,終於爆炸開來,而釀此悲劇;他也被速審判死。

 

當記者追問這位女同學,她茫然回說:「鄭捷是誰啊?」-她早已忘了童年往事、鄭捷卻抹不去曾被自己喜歡的女生所拒絕之痛。

 

同一年,「台大宅王」張姓碩士畢業生,不滿女友要求分手,經6年後(2020年),竟當街堵她、狂砍47刀,並且伏身親吻死者下體,而終被判處無期徒刑。

 

其它因被離棄、拒絕、忽視,而誘發的人間悲劇,充滿當今社會新聞版面,繁不及載。

 

1999年,美國德州貝勒醫學院的布魯斯·裴利(Bruce Perry)提出報告說,幼兒被忽視會影響腦部發育、縮小大腦體積,以致成年後智力受損,情緒、認知、甚至人格特質有所偏差。去年(2023),歐文加州大學的朱迪絲·約瑟夫(Judith Joseph)計算出:被忽視的幼兒隨著忽視程度,其大腦體積可縮小達4.6%;其它大腦功能亦隨之下降。

 

2013年,洛杉磯加州大學的拿娥米·艾森柏格(Naomi Eisenberger)等人,偵測出被拒絕者腦部結構與活性受影響區。其中有:兩側前腦島、右前扣帶迴、背內前額葉皮質、楔前葉等。這些部位竟然與人的肢體疼痛、理性思考、情緒調控等部位重疊--意既:被拒絕會產生類似身體受刺傷的疼痛、情緒失調、非理性等症候群。

 

被拒絕者不只會有意志上的「心痛」,還有「肉體」之痛、多重打擊。同年(2013),芝加哥大學的史蒂芬妮·卡西歐博(Stephanie Cacioppo)進一步說到:被拒絕的傷痛比肉體之痛更複雜與深刻呢

 

2017年,芬蘭坦佩利大學的佩西·里拉(Pessi Lyyra)發現:被拒絕者之「視線範圍」(Cone of gaze) 較寬大,一來有助尋求可能的救濟,但另一方面卻也誤認週遭的目光是在斜視他們,而心生異情,加深負面心理與行為;周遭的無辜路人成為他失序行為的受害者。

 

耶穌自在母腹就被拒絕:約瑟為了祂,差點將其母馬利亞給退婚、祂一出生就被希律王拒絕險遭追殺、年幼時,被忘在聖殿裡、及長又被鄉里輕藐拒絕、被當權的文士、法利賽人、大祭司、自己的學生所拒絕,甚至在十字架上還被天父所離棄呢。耶穌有理由可以像捷運之凶、台大宅男、普天下所有因被拒絕而惡從膽邊生一樣逞兇鬥狠。

 

但祂只默默地,依靠聖靈保守、謙卑柔和,帶著憐憫心,把世人所有因被拒絕產生的傷害與罪,承擔在己身,在「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被拒絕吶喊中,挽回我們、也為被拒絕者指出一條重生道路。

 

耶穌在十字架上的被棄絕,救贖了我們。我們理當永不拒絕耶穌。

 

「神經神學」使我們相信:主耶穌就是永生救贖主。

 

(文章授權/潘榮隆)

author

潘榮隆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榮譽講座教授。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