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就是神開展的「家族治療」!神沒有讓約瑟壓抑情緒,而是引導他逐步面對、釋放,最終得著真正的醫治。讓我們重新思考約瑟被賣的故事,這確實是一個家庭悲劇。
約瑟對他弟兄們說:「我是約瑟!我的父親還在 嗎?」他弟兄不能回答,因為在他面前都驚惶。約瑟又對他弟兄們說:「請你們近前來。」他們就近前來。他說:「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就是你們所賣到埃及的。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創世記45:3-5
今天要談的是「人類史上第一宗家族治療」這個主題。看到這個標題,或許你會先注意到「家族治療」,或是被「人類史上」這個詞吸引,又或者聚焦在 「第一宗」這個關鍵詞上。老實說,面對這麼宏大的標題,我實在感到戰戰兢兢。
與其急著解釋什麼是家族治療,不如先請大家思考以下幾個狀況,如果你的家庭也有複雜的情節,你覺得自己能夠承擔多少呢?
1.「爸爸不愛媽媽」
以我自己的家庭為例,這正是我家的真實情況。我的父母如今都已離世,當年,父親其實是先愛上我母親的姊姊。當時父親租住在外婆家隔壁,鼓起勇氣向房東(我的外婆)提親,沒想到外婆回答:「三女兒還沒出嫁,怎麼能先嫁四女兒呢?要娶就娶三女兒。」就這樣,父親娶了我的母親。
2.「岳父欺負女婿」
我的女兒結婚,我先生當了岳父,我看他對女婿很好。不過在接納這個男孩成為女婿之前,可是經歷過一番心理掙扎。
3.「母親因難產去世」
留下剛出生的孩子。這個孩子由誰撫養長大?在成長過程中又會經歷怎樣的心路歷程?或許你也有類似的經歷。
4.「自大白目的弟弟」
家庭中可能有個性跋扈的手足──可能是自大白目的弟弟,也可能是強勢的姐姐或哥哥。在我這個年代,甚至更早的世代,許多家庭只讓男孩受教育,女孩往往小學畢業就被迫工作賺錢,收入全數用來培養家中男孩。
如果這些情況發生在你家中,你覺得自己能承受嗎?看到這裡,相信你已明白我今天要探討的主題了。首先讓我們了解家族治療的基本定義。為何我敢說這是「人類史上第一宗家族治療」呢?若你有些相關背景知識,就會發現家族治療包含系統觀、結構學派等眾多學派。但不必拘泥於這些學派,家族治療的核心,是透過探討家庭系統的動態關係,來改善個人及家庭的整體健康。在扭曲的家庭系統中,每個人都可能會受傷。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主題經文是《創世紀》第45章3-5節:這段故事其實相當長,從雅各與以掃的糾紛開始(約從創世紀40章起),延續整個雅各家族的故事。
我們讀這段經文時,常把約瑟當作主角,特別聚焦在第5節「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這段話,但若我們深入家族中每個人的心路歷程,會看見神更豐富的心意。
對於過去的事,你的態度如何?是隨風而逝嗎?還是只要我長大?我在發展心理學領域特別關注童年經驗,甚至成立協會希望喚醒華人世界對童年經驗的重視。
當然,這樣的觀點並非沒有反對聲音,甚至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認為沒必要探討這些問題。
「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這是我剛開始關注這個議題時,一些屬靈長輩給我的勸勉。他們說:「你怎麼總是在談情緒、談原生家庭?不要這樣吧,因為神要我們忘記過去,『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 竿直跑』(腓3:13-14)。」簡單來說,他們的建議就是「靠主得勝」。
記得三十多年前,那位屬靈長輩就是用這兩段經文來勉勵我。後來我在整理書籍時,讀到一本曾風行一時的《疾風烈火》,書中有段內容讓我十分驚訝。作者勸勉一位姐妹要回去與父母和好,引用的經文依據是約瑟為兒子取名「瑪拿西」 (意思是「使之忘了」)以此要求那位姐妹忘記過去、與父母和好。
我仔細思考後,覺得這種做法相當危險。如果那位姐妹的父母尚未預備好,這樣的強迫和解只會造成二度、甚至三度傷害。於是,我重新仔細研讀約瑟的故事,有 了重大發現——這正是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重點。
一、你如何解釋饒恕?
我並非否定饒恕的真理,但有時我們對這項教導的理解過於表面化。若沒有健康的內在歷程來實踐這個重要真理,恐怕有一天我們在神面前仍會站立不住。因為口頭上說「原諒」,並不代表內心真的已經饒恕。
我們該如何理解饒恕?這是基督教信仰中極其重要的教導與真理。
聖經明確告訴我們:「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的天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但饒恕是否意味著切斷所有感受、不再提及,或是強迫自己忘記那些傷害?難道這是我們處理饒恕議題的正確態度嗎?讓我們重新思考約瑟被賣的故事,這確實是一個家庭悲劇。
17歲的約瑟被十個哥哥聯手出賣,原本甚至要置他於死地,最終被賣到埃及。在聖經文本中, 我們最容易關注約瑟這個主角,但感謝神,在祂眼中每個人都是主角。
當我重新解讀這段經文時,深深體會到每個人的重要性。我們先來看約瑟這個「主角」:他被親哥哥們出賣、遺棄,年少離家。這種思鄉之苦有多痛?但在這個家庭中,受傷的何止約瑟?雅各白髮人送黑髮人,以為最愛的兒子 死了——這種「以為是事實」的痛苦就是事實。
我親眼見證大姐在獨子車禍身亡後的悲痛,出殯當天,她和姐夫背對背坐著放聲大哭的場景令人心碎。若以雅各為主角,就能體會這種喪子之痛。再看便雅憫,他一出生就失去母親,沒有母親的懷抱、哺乳與教養。
約瑟被賣時他年紀更小,失去最疼他的哥哥,其 他同父異母的兄長對他的態度想必也好不到哪去。若以他為主角,我們看到的 是長期缺乏母愛、失去兄長保護的脆弱心靈。
至於那些哥哥們,我們常簡單地將他們視為反派。但試想:從小看著父親偏愛約瑟,什麼好處都給他,這個弟弟還做了「你們都要拜我」的白目之夢。長期失寵的痛苦足以導致憂鬱——這正是我在教學中常見的情況。
他們做錯事後真的快樂嗎?不,深層的內疚始終纏繞著他們。甚至在埃及宰相府求助時,他們仍在檢討「不該賣掉弟弟」,這種強烈的自責顯而易見。在這個故事中,每個人都受了傷——這正是神要我們看見的:在祂眼中,每個人的痛苦都同樣重要。
二、人想如何處理創傷
剛才舉的例子,或許也觸動了你家庭中的某些記憶。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系統裡,每個成員都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傷痛。面對這些深刻傷痕,人的處理方式與神的帶領截然不同。
人的本能反應往往是強迫自己忘記。
創世記41章51節記載:「約瑟給長子起名叫瑪拿西(就是使之忘了的意思),因為他說:『神使 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這節經文特別值得深思。名字往往承載著父母的期許與情感。就像我的名字「錢玉芬」背後有個故事:父親原本想叫 我「錢零分」,因為他當時失望又是女兒,後來報戶口時才加了「一分」。
約瑟為長子取名「瑪拿西」,每次呼喚都像在提醒:「忘了吧!忘了吧!」這正 是人面對傷痛時的自然反應——我們都想忘記那些家庭帶來的深刻傷痛。
三、神如何處理人的創傷
神處理約瑟創傷的方式卻非如此。祂要我們「尋回往事,用眼淚哀悼過去」。若過去充滿淚水,就該在今生好好處理,這樣進入永生時才能真正不再有哀傷,這是我昨天與年輕人分享「今生與來生」時談到的重要觀念。
神不僅沒讓約瑟忘記,反而一步步引導他面對。
當十個哥哥出現在約瑟面前時,往事重現,聽著他們懊悔當初對弟弟的殘忍,約瑟轉身痛哭—這不是他預備好要 忘記的嗎?當約瑟見到胞弟便雅憫時,手足之情湧現,約瑟急忙找地方躲起來痛哭。
這個過程極具秩序與智慧,簡直就是神開展的「家族治療」!神沒有讓約瑟壓抑情緒,而是引導他逐步面對、釋放,最終得著真正的醫治。
現代家族治療往往先進行個別諮商,再將家人聚在一起處理。有趣的是,早在創世記中,神就示範了這個治療模式——祂先讓約瑟獨自哭泣、獨自處理情緒(創42:24), 再逐步引導他面對:與傷害他的兄弟相認並放聲大哭(創45:1-2),接著與胞弟 便雅憫相擁而泣(創45:14),最終與父親重逢,伏在父親頸項上痛哭(創 46:29)。
這宛如一套專業的家族治療程序:先獨自處理,再共同面對。這不是現代治療師的發明,而是神早在創世記就啟示的智慧。
關於「尋回往事」,有兩處關鍵經文特別震撼。傳道書3章15節說:「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 有了,並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神超越時間,在祂眼中,時間的每一刻 都在祂面前。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12:14)。因此,沒有任何事能逃過神的眼目。
神處理創傷的方式是 「尋回」——在尋回的過程中,我們才能看見神更深美的心意。
祂要使創傷經 驗轉化為極大的祝福,當我們把創傷轉向神的時候,重新面對,然後重新產生新的意義,這是一個「重新框架」(reframing)概念。
創世記45章第5節就是「重新框架」(reframing)的結果。第5節:「不要因 為把我賣到這裏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然而,我們不能只用第5節來勸人要原諒,因為這是需要有過程的,讀聖經不能只讀第5節。也許你會說這是化妝的祝福,但絕非出自你的口去勸別人,因為那可 能會造成別人的重擔,甚至是壓傷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重新框架」是要當事人在經歷這些過程後,看見我過去的困苦,當帶著它們去到神面前時,其實是祝福。
這樣的轉念,要由當事人自己發現,絕對不是由助人者去勸說。
我35歲時談及過去,常說「不記得」與家人的關係,實則是記憶空白—這空白令我流淚。我生長在貧困、不被期待的家庭,父母關係疏離。若當時我擦乾眼淚不再探究,就不會成為今日研究童年經驗的專家。神正是要將這些虧損的傷害的經驗轉變為極大的祝福。
四、都變成新的了
當我們提到「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在這段經文我們常會把重點放在都變成新的,但往往忽略最 重要的是在基督裏。但什麼是「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是在基督替死的愛裏,有了新的眼光。
在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的基督裏,有新的心境,在 復活的基督裏,有新的意義。
一切的前提是:在基督裏。我們在靈糧神學院牧靈諮商的學習是三股繩子的整合,聖經是基礎,用可用的心理諮商,內在醫治,再加上整合屬靈的操練。是以整本聖經,透過靈修過程,去體會在基督裏真實的醫治過程。
今天信息最後,使我們得力的秘訣:是在基督裏重新整理你過去、以及在家族中的點滴,而不是忘記過去不再提。將來有一天,到神面前,不想再提的不會抺煞掉,還會重現。
台北基督徒永和禮拜堂的母堂是許昌街青年團契(現林森南路禮拜堂)。在基督裡我們要得豐盛的生命,更像基督!每個信徒都是貴重的器皿,一起來建造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