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從巷弄搬到馬路旁的二苓教會,能見度提高,人數也倍增。

從巷弄搬到馬路旁的二苓教會,能見度提高,人數也倍增。 (照片提供/二苓長老教會)

位於高雄小港區巷弄的二苓長老教會,開拓27年以來,礙於空間、地理位置及人力上的限制,事工發展無法突破,在那段沒有牧者的期間,聚會人數甚至快低於十位數。但自2012年起,二苓長老教會改變牧會方式,一年多來聚會人數倍增5倍,2013年聖誕節更有25人受洗。

順服牧會 經歷教會更新結果

現今二苓教會的外觀。

現今二苓教會的外觀。 (攝影/記者葉毓亭)

二苓長老教會僅16坪的窄小空間,以及沒有牧者牧養的情況下,羊群逐漸流失,教會長老為此迫切向神禱告,求神自己差派有負擔工人,願意承接教會牧養工作。

原本答應朋友的邀請,願意承接位在交通便利,又是新教堂的張顯爵牧師,在一次與牧者同工聚會中,被同為神學院同學的陳見岳牧師發出一個挑戰,提及二苓長老教會發展的現狀處境,盼望張顯爵牧師能前往協助提攜。

當時張顯爵不以為然的說:「同學,你們自己在大教會牧會,卻要我去開拓小教會。」之後有一天,張顯爵前往二苓教會探查位置及規模,確信自己已年過半百,更不可能來這間教會牧會,不過這件事卻一直放在他的心上。

張顯爵每到一間教會牧會,都會以開拓及購堂、建堂的事工為優先,先後曾為嘉義興村教會、高雄前金教會及三多教會進行建堂工作,更長期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地方中會、馬雅各事工與立法院愛走動團契等行政單位互動,逐漸擴大個人服事的領域。有了這些經歷與見證後,他憑著信心,「主動」與教會長老聯繫,表達想承接二苓教會的牧會工作,這個舉動與長老們的禱告不謀而合。

張顯爵表示,在開始牧會後的第一次主日,聚會人數僅有12名會眾。於是,他挑戰長老們,將教會從巷弄內移到大馬路,擴大教會的帳幕,自己則開始進行募款工作,就此凝聚大家的共識,願意一起來逐夢。

圖中為張顯爵牧師與同工一起為建堂逐夢。

圖中為張顯爵牧師與同工一起為建堂逐夢。 (攝影/記者葉毓亭)

經過禱告後,終於找到現在的教會空間,房東是教會的慕道友,最後教會以1460萬順利購得。張顯爵從2012年5月正式就任二苓教會主任牧師,6月購入新堂,7月遷入,3個月內完成27年內沒做到的事,並在牧會一年多後,聚會人數從原先的12位成長至65位。

張顯爵表示,雖然每個月有3周要前往其他教會募款,但藉機成全更多的同工起來服事,彼此同心,社青族群增多,改變以前只有年長者會眾的情況。

沒有福音傳不開的區域 只有找不到牧會的方法

新教會規畫多功能空間,有助社區兒童事工推展。

新教會規畫多功能空間,有助社區兒童事工推展。 (攝影/記者葉毓亭)

嶄新的禮拜堂啟用後,教會進一步發展松年班、詩班、敬拜團、主日學等工作,同時發展社區事工,與地方政府合作,開設兒童營,逐漸建立口碑,為事工擴展邁開一大步。張顯爵指出,教會成立社區關懷協會,走進社區、學校,與里長或地方首長保持關係,共同關懷及照顧社區居民需求,讓民眾對教會產生不同的印象。

為了裝備會友的靈命,教會採四合一禮拜,大人與小孩一同參加前段敬拜及聖經故事分享,熱絡教會的屬靈氛圍,之後依照台語及兒童需求進行分班,滿足不同族群的需要。

尋求神的心意勝過人的意念,透過教會長老的禱告及牧者的順服回應,成就出現在的二苓教會,再次印證《聖經》所說:「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新堂啟動後,同工服事被成全。

新堂啟動後,同工服事被成全。 (照片來源/二苓教會)

教會擴張後,兒童營人數維持在50人。

教會擴張後,兒童營人數維持在50人。 (照片提供/二苓長老教會)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