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日本宣教士翁思惠牧師、師母目前於神戶改革宗長老教會事奉,期盼神將更多得救的靈魂天天加添給他們。(圖片來源/蕭幸美(沙吉)臉書專頁)

「日本,不見得是一塊福音硬土。」每年,來自各國的宣教士紛紛前仆後繼進入日本傳福音,也許基督徒比例不到1%的統計數字,讓許多人認為福音難傳入這個美麗島國,但是這些宣教士仍委身在此默默耕耘,將福音的種子深耕在神的百姓心中。

隸屬於長老會的翁思惠牧師和蕭幸美師母,在美國的華人教會已有20多年牧會經驗,2016年6月輾轉來到了日本大阪的神戶改革宗長老教會牧會,會內華人會友約佔總體的50%,主日聚會皆以中文講道為主,並同步翻譯成日文內容,每週平均聚會人數約為90到100人左右,在日本當地屬於規模較大的華人教會。

 

翁思惠牧師分析,來到教會的華人會友通常以短期定居的學生打工、上班族群居多,這些人到了異鄉的環境都希望能找尋歸屬感,而華人教會就成為一個能幫助他們盡快銜接正軌、容易傳播福音的管道,教會的資源可供應其生活所需,也能將福音的信息自然地傳入。

翁思惠牧師在日本牧會兩年多時間,期盼神的愛能夠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彼此,傳進每個人心中。(圖片來源/蕭幸美提供)

 

「福音不會難傳,是要了解對方、用對方法。」

 

對於在日本難以傳福音一說,翁思惠鼓勵大眾要換位思考,提出五大特點分析:

 

基督信仰得以撒種

因政治因素及歷史變遷,日本成為多元信仰文化民族,主要以神道教、佛教為大宗,基督教為少數人的信仰。從街道上廣佈神社、寺廟與教堂這點可以看出其因信仰多元化,所以對於基督教的態度並不排斥,因著人民普遍抱持著「眾神皆平等」的心態,基督教文化得以其心中播種。

 

講究和諧,成為樂意擺上的基督徒

溫人儒雅、彬彬有禮的性情是一般社會對於日本人的第一印象,道德標準對其而言是至高無上的,如:人比人之間的相處和諧、團隊當中必須要統一意見等等,比起「自身利益」,更注重的是「團隊和諧」。

 

這個原因可能會導致許多基督徒不願表明身分,尤其是在職場、校園等大環境中,為了不讓自己太突兀,往往選擇隱藏其信仰身分,翁思惠提到,若將這樣的特質得以發揮完全,他們一旦信主,在主的愛裡得以釋放其長期壓抑的情緒,可能會比一般基督徒更為火熱,更為教會的服事擺上。

 

「間接」傳福音更有果效

在日本街頭發傳單、唱詩歌等等「直接」傳福音的方式較為少見,通常他們會非常有禮貌地聽完別人分享福音,不過並不容易因此決志或信主。因著「尊重別人信仰」的社會風氣,即使聽見福音,也不會進一步詢問信仰價值。

 

「傳福音不難,要用對方法。」翁思惠分享,陪伴、傾聽往往比傳道或見證分享更有果效,雙方需要先建立一個彼此信任的關係,之後再「間接」傳福音,長期的關愛與陪伴,更能夠讓對方感受到耶穌的愛。

 

教堂文化盛行,需要更多禱告突破

旅遊雜誌上常常可見美輪美奐的觀光教堂建築,也有越來越多教堂成為新人結婚場地的首選,對於基督徒而言,教堂是禮拜、聚會和連繫彼此的地方,不過對於現今大多數人來說,教堂普遍成為舉辦結婚儀式或是喪禮的地方,成為文化裡的一部份,讓部分教堂成為純粹觀賞、提供儀式,但是不作禮拜的場地。

 

翁思惠提到,在日本甚至出現一群「無教會主義者」,他們的每週主日不去教會、選擇在家庭祭壇中自由敬拜與禱告,統稱為「文化型基督徒」。另一方面,「教會在長年缺乏牧者的情況下,要穩定牧會是比較困難的。」他也提出牧者缺乏的問題,讓許多小型教會難以生存,仍需要靠著禱告突破困境。

 

傳福音可以有很多種方法,不論是透過聖誕節場詩歌活動、街頭發傳單,或是長期陪伴、關懷慕道友,每個人都應有責任竭盡心力去行。神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我的門徒。(馬太福音28:19)

 

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腓立比書1:18

 

改革宗長老教會歷史

1949年10月因中國政策,眾宣教士被迫離開,美國長老教會美南差會宣教士明樂林牧師(Wilfred C. McLauchlin)從浙江離開輾轉來到日本,來到神戶設立改革宗長老教會。會友有許多不同的族群,包括了日本人、早期的華僑、臺僑及從中國來的華人與留學生。目前也有開設兒童中文學校,讓許多想學中文的日本華僑、本地日本學子能夠學習語言、接觸信仰。教會每個月也會與神戶的基督徒團契(Kobe Bible Fellowship)舉辦聯合禮拜,讓信徒得以有更多機會認識彼此。

翁思惠牧師、師母於11月12日來到神戶改革宗長老教會參訪紀念。(圖片來源/蕭幸美提供)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