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據美國家庭研究所(Institute of Family Studies)的調查研究指出,有宗教信仰的女性在婚後,婚姻可維繫得更好、更久,離婚率也較低。報告並指,基督教信仰「不鼓勵婚前同居」的這件事,降低了日後「離婚」的機率──該研究機構強調,「婚前同居」是離婚的其中一個風險因子。

據報導,該研究從「全國家庭成長調查」(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Growth)分析了53,000位,15-49歲的女性(1995到2019年之間)。除了「是否有宗教信仰」的調查以外,「什麼時候結婚」,也是往後離婚的風險因子。

 

「沒有婚前同居」的離婚率較低

「如果不特別去看『什麼時候結婚』和『有沒有婚前同居』的指標,有宗教信仰的女性,往後的離婚率會比較低一點。」負責該研究的人員—萊曼(Lyman Stone)和布拉德(Brad Wilcox)寫道。

 

該研究指,有宗教信仰的女性,日後的離婚率是4.5%;沒有宗教信仰的女性則是5%。

 

然而,若是納入「結婚時間點」和「婚前同居」的指標,「有無宗教信仰」對於離婚率的影響更顯著。特別是在天主教和主流新教(mainline Protestant,指美國持自由主義神學立場的基督教派別)的女性群體中,福音派的信徒則比較不明顯。

 

研究人員還發現,婚前沒有與結婚對象同居的女性,相比同樣宗教信仰和同年紀踏入婚姻的女性,「選擇不同居」的離婚率較低。「對於在25歲以前結婚、有宗教信仰的女性來說,有特別明顯的發現…在20歲之前或20歲初頭結婚的年輕夫妻,『同居』是離婚的主要風險因子。」

 

「有宗教信仰」有助婚姻更美好

雖此數據調查,無法進一步揭示信仰如何幫助婚姻,研究人員仍提出幾個可能的理論。調查報告中提到,宗教信仰給予人們「想辦法克服困難的動機」,並能得到宗教社群在情感和實質需要的支持。

 

在步入婚姻前的擇偶階段,也能因著同樣信仰的篩選機制,排除「價值觀不同」的人,因此「遇到錯的人」的機率更小。

 

再者,信仰可改變女性(該研究的調查對象為女性)看待另一半的方式,不會因結婚前後的差異,而感到太大失望,而是交給宗教的力量、相信另一半能改變。聖經中談到「丈夫是妻子的頭」之教導,也讓有信仰的女性,更願意以先生為主,避免潛在的婚姻衝突。

 

即使此觀念未必被主流世界所認同,但當婚姻發生衝突事件時,若有一方願意先退讓一步,確實可使事情有轉圜的討論餘地。

 

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女性,傾向尋找「同樣信仰」的另一半,此婚姻關係相較沒有共同宗教信仰的婚姻,更加穩定。因重要的價值觀、人生方向和信念都相同,日後衝突自然較少。

 

美離婚率下降、台離婚率亞洲之冠

據「Yahoo財經」2021年的美國離婚率調查,在新冠疫情席捲的這一年,美國的離婚率不再高居不下,反而有下降趨勢──離婚率為39%。這是自1980年以來的新低,但美國仍是全球各國離婚率排行榜的前幾名。

 

反觀台灣離婚率,據內政部統計,2021年的全國人民婚姻狀況,8月有4,115對離婚、4,273對結婚,「結婚對數與離婚對數『將近一比一』」的情況令人憂心。2020年的離婚率高達40%,許多媒體皆報導,台灣離婚率居亞洲之冠,連帶影響到台灣生育率和日後勞動力人口,實為國家社會之隱憂。

 

在這個時代,婚姻經營已成為許多專家研究的重點,「『信仰』可以不斷改變夫妻兩人之間的動態,這點非常重要。」該報告的研究學者說。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