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ews-details
教宗方濟各在講道時,分享五種愛,幫助基督徒在現今世代活出真理。 (照片來源/Prayer of Peace)

教宗方濟各在天主教廷講道時,列出現今文化對基督徒造成的挑戰:強烈的焦慮感,消極的態度,易怒,消費主義導致的自我滿足,個人主義...等等,「這些形式成為靈性上的替代品,(卻)都與神無關,主導著現今的宗教市場。」他嚴肅說道。

方濟各提出五種愛的形式,能表達對神和鄰舍的愛,並對抗現今文化的弊端。這五種愛包括:忍耐、喜樂、社群、勇敢、禱告。這五種愛的特質,更能引領我們走向聖潔之路。

 

第一種愛的形式是甘願忍耐。如何做到?據《平安祈禱》(Prayer of Peace)網站報導,明白神對我們的愛,並意識到神會扶持我們,將成為內在真平安、甘願忍耐的動力。這種內在力量讓我們在面對人生高低起伏、經歷他人惡意攻擊時,仍能站立得穩,並且持續行善。

 

第二種愛的形式是喜樂。反觀現今的消費主義文化,鼓吹人人滿足自身需要,但卻不能給予真正的快樂。唯有明白神無條件的愛,樂於給和付出,才能擁有這種超自然的喜樂,這樣的喜樂也能影響周遭的人,成為吸引人前來靠近耶穌的動力。

 

再來是社群的力量,基督徒需要群體的扶持與愛,彼此相聚分享愛的經歷,互相關懷的社群也很重要,在此將真實體現復活主的同在。第四是勇敢,傳福音需要效法耶穌的憐憫心,靠近黑暗之處憂傷的靈;不只傳福音需要勇敢,追求聖潔更需要超然勇氣。

 

第五種愛的形式是禱告,方濟各形容這要是「恆常」、「超然靈性上的禱告」,即是與神溝通的過程。「全然信任的禱告,是與神面對面相遇、敞開的心的回應,那裡充滿平靜。在靜默之中,將可聽見神微小的聲音。」

 

(資料來源/Religion News、Prayer of Peace、Vatican.VA)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