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神國教育論壇」25日由底波拉教師(D'vorah Berkowitz)主講「從聖經看性教育」。      (攝影/陳曉玫)

阿爾法兒童讀經協會舉辦的「神國教育論壇」,25日由底波拉教師(D'vorah Berkowitz)主講「從聖經看性教育」,幫助近來因性別議題而困惑的父母,從聖經創世記反思何為神起初所造的「兩性」。

「如果想要了解神國教育裡的性,就要回到起初來研究。」底波拉指出,現今世界對男女的定義已遠離神起初的創造,如果我們不提出質疑,就沒有辦法按照神所造的生命樣式來教養孩子。因此,她從舊約聖經原文切入,解說許多經文的意涵,以及神國觀點中「創造」與「性」的深刻關聯。

了解上帝造人的心意 先於了解造男造女的心意

上帝按祂的心意創造人,每個人受造、成長,為的是活出神創造我們的原貌。因此無論男女,我們要先分辨,甚麼是神看為「好的」和世界看為「好的」。      (攝影/陳曉玫)

「起初,神創造天地…神看著是好的(tov)。」底波拉首先擷取聖經創世記第1章,在了解「性」的創造之前,這段經文揭露了神創造的重要前提:上帝按祂的心意創造人,每個人受造、成長,為的是活出神造我們的原貌。因此無論男女,要先分辨甚麼是神看為「好的」,和世界看為「好的」。

若真的要從創造觀點解開「性」的議題,關鍵在於創世記2章8節:「耶和華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邊。」底波拉指出,這段經文不僅是關乎創造,也是福音的根基,透過聖經原文,才能明白甚麼是耶穌基督透過十字架帶出的生命光景。

經文中提到的「伊甸園(b’eden)」、「東方(mi’kedem)」,在希伯來文原文裡,kedem,並非單指東方,而有「起初」之意,配上介係詞mi,代表的是「太初以前」;b’eden則是「在喜悅中」。

咀嚼這段經文的意涵,可以明白起初神造人,是要將人安置在與神同在的喜悅中,受造物最初應該生活的環境,就是在神的同在中,活出在地如在天的生命。這不僅是神起初創造的目的,也是神創造男女與性的意義。

性的渴望 源自受造與神合一的本質

底波拉教師(右)指出,在神創造女人之前,聖經原文中的「人」用的是「the Adam」的集合名詞,這時男女是沒有隔閡的,人的本質中有男有女。      (攝影/陳曉玫)

「神在這樣的喜悅裡設立了這個園子,我們需要花時間好好學習,認識這樣的喜悅,因為他所造的男女就是要在這樣的喜悅中生活。」底波拉指出,希伯來文中「echad」表達集合體的一,意思是1+1+1=1,是用來形容「在神裡、沒有隔閡」的字,這字也被用來形容夫妻。

在神創造女人之前,聖經原文中的「人」用的是「the Adam」的集合名詞,這時男女是沒有隔閡的,人的本質中有男有女。直到創世記2章18節原文中的「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才使用單數人稱來指稱亞當。

「神的心意不是要人一直處在合一狀態,而是要人和人之間經歷面對面關係。」在聖經原文中「配偶」原意是面對面的同伴,而造女人的「肋骨」,則有「合一的本質(echad)」之意。在特殊設計與創造之下,男女在神的同在中,透過性可以再次經歷一體(echad)。

這些意義,總結出為何受造的本質中會有對合一、相似的渴望,因為神造人原本就是為了經歷沒有隔閡的生命之境。然而,如果性只停留在肉體層次,卻不明白真理,只是不斷想尋找性裡面合一的經驗,人永遠不會滿足。

以聖經為本的性教育:從與神合一的本質看待孩子

      了解更多

底波拉最後指出,現代世界對於男女已有根深柢固的刻板印象,然而那些認知都是來自世界而非上帝,也就是在「隔絕」的狀態之下,發展出來對自我的認知。包括喜愛的顏色、應該培養的興趣和特質,刻板化的區分進而衍生「男人婆」、「娘娘腔」等字眼。

「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很容易就活在謊言中,認為自己『不該是原本的性別』,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就在於對男、女錯誤的定義。」底波拉指出,人們結婚,並且試著在男女差異中達到平衡,但一般人很容易憑著感覺認定無法從異性得到滿足,轉而尋求相似性高的同性;但其實人內心最深的需要,仍在於與神合一的經歷。

因此,人們應該要回到神創造的角度,欣賞生命受造原初的特質,回應渴望建立真實關係的本質,而不是在世界對性別的外在定義中,產生錯誤的教導。「重點不是從外在行為來評論別人,而是先尋求於神合一的滿足,再幫助身邊的人恢復在神裡面整全的形象。」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