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海總福音堂外觀。

海總福音堂外觀。 (照片提供/海總福音堂)

在60年代期間,蔣宋美齡夫人在台灣主要軍醫院、監獄設立聚會點、蓋教堂,進行福音工作,全盛時期有將近30多位傳道牧者,後因著老牧者退休、政權改變,各地捐款與奉獻減少,使得軍醫院教堂逐漸拆除,僅剩北部國軍松山醫院福音堂及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海總福音堂尚存,持續在醫院中進行福音工作。

醫院安養之家的年長者,主日就近在福音堂聚會。

醫院安養之家的年長者,主日就近在福音堂聚會。 (照片來源/海總福音堂)

自解嚴之後,軍醫院逐漸開放各宗教團體進入,因此軍醫院教堂成為了非必要的存在,一旦負責教會的牧者退休,就不再派駐常設牧者,只打算請其他教會牧者認養這項事工。7、8年前,由王德優牧師擔任海總福音堂兼職同工,與鄰近的教會組成福音隊,進行關懷探訪,持續將福音帶進醫院。

在醫院設立教堂傳福音是否更容易?對此王德優表示,衛生署在進行醫院評鑑時,心靈治療占很重要的比例,所以教堂的存在能為醫院加分,事實上透過信仰也能穩定病人情緒。此外,醫院裡面設有安養之家,福音堂因常設於此,就近陪伴年長者、為他們禱告、舉辦活動,這些年有十多位長者受洗,教會與醫院需要相互共存。

王德優牧師在病房為病人施洗。

王德優牧師在病房為病人施洗。 (照片提供/海總福音堂)

海總福音堂鄰近醫院放射腫瘤科,以癌症病人為主,若遇特別需要個案,都會轉介到教會關懷;也因軍人開放健保,可以自由選擇醫院,目前在軍醫院病人中,多以一般民眾為主,軍人、榮民及軍眷很少,可接觸更多民眾。每周日在教堂裡聚會人員,除了安養之家年長者,還有一些精神科病患,王德優表示,海總福音堂是一間沒有會友的教會,教堂需要支出的費用,看似不夠,但上帝恩典總是及時供應。

福音堂設立的異象與存在價值,就是為了病人,「永續經營」是海總福音堂牧者與同工的使命。但福音堂未來最大的挑戰在於是否有人願意接棒,看見醫院福音的需求,成為「兼職牧者」,讓福音工作永續不斷。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