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你家的孩子是否也有不喜歡吃飯的困擾?可尋求醫師幫助。      (照片提供/台東基督教醫院)

兩歲大的小倫是個活潑、好動、可愛的孩子,但是每到吃飯時間就讓父母非常苦惱。只吃白飯,蔬菜、肉類都不吃的他,常常吃不到兩口就不吃,或者需要父母邊追著跑、邊餵飯。你家孩子是否也有同樣的困擾?到底該不該追著孩子餵飯?

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醫師邱振燕指出,「兒童餵食困難」是門診中常見的問題,其中可能有部分的孩子有潛在的疾病。若出現以下的情形,即需要進一步檢查診斷,例如:吞嚥時常嗆到或疼痛、體重減輕、時常嘔吐腹瀉、血便、濕疹、常因感染而生病、發展遲緩等。「若排除可能有潛在疾病問題的寶寶,就可以進一步討論是否要做餵食行為的調整。」

針對該如何餵食,醫師邱振燕提出以下9種用餐準則供父母參考:

  1. 適當用餐規則:父母決定吃飯的時間、地點、食物種類,但由孩子自己決定要吃多少。
  2. 避免吵雜或容易分心的環境:可使用兒童餐桌椅,擺在餐桌旁,鼓勵孩子坐在那裡吃飯。可以用玩具吸引孩子安靜坐下,但開始進食後,玩具應收起來。不要邊看電視邊吃飯。若有爬離兒童餐桌椅或亂丟食物、餐具等行為時,即先行警告,若再出現就暫停用餐。
  3. 善用方法促進孩子食慾:兩餐之間隔三至四個小時,期間只提供水,不要給零食。餵食頻率可採三餐加一次下午點心。
  4. 保持中立態度:稱讚孩子能自行用餐,但不要用過度誇張的舉動來促進餵食,也不要強迫或懲罰性的餵孩子。記住,不談條件也不懇求餵食。
  5. 限制用餐時間:即使孩子吃得很少或什麼都沒吃,20到30分鐘就可以結束用餐時間。
  6. 提供適齡的食物和份量:提供適合年齡的食物,維持小份量,孩子有要求可重複給予。
  7. 逐步提供新的食物:尊重孩子對於新食物的抗拒,在放棄前,至少嘗試10到15次。有系統的讓孩子嘗試新食物。
  8. 鼓勵孩子自行吃飯:給予孩子自己專屬的兒童餐具。
  9. 容忍孩子自己進食可能發生吃得亂七八糟的情況:不要在孩子每吃一口後,就用餐巾幫他擦嘴,以免打斷用餐情緒。

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醫師邱振燕,提出幫助孩子容易進食的方法。      (照片提供/台東基督教醫院)

邱振燕指出,父母還可依不同類型的孩子,做個別的調整,例如:案例中的小倫就是屬於「胃口有限型」,活力十足,但吃幾口食物就不想吃,對於周遭的環境比食物有興趣的多。像此類的孩子,主要需藉由增加飢餓感和吃東西後的飽足感來促進食慾,規律化的用餐方式很重要。

所以餐與餐的中間不可提供其他食物,減少用餐干擾,若出現爬離或亂丟食物即暫停餵食。另外可製作高卡路里、高營養密度的餐點,搭配較高熱量的兒童營養配方,強化營養攝取。

另一型「選擇性挑食」的孩子,應讓孩子嘗試各種食物,但不強迫;烹調方式及菜色可多變化,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帶頭吃,但不需拿給孩子,若孩子要求則讓他嚐嚐,不管孩子喜不喜歡,態度都要保持中立;堅持原則,不要過度順從孩子、執行態度堅定但友善;可利用同儕間的影響力,並讓孩子參與食物的採購及製備,提高對食物的興趣。

邱振燕呼籲父母利用正確的用餐準則及營養知識,配合平常心、耐心與恆心,盼望「孩子吃飯」這件事,別再成為家長們的困擾。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