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上周,華福在台北基督之家舉行一場台灣教會差傳現況調查的講座,寇紹恩牧師參與其中,並分享教會成立近50年的異象與宣教方式。 (照片來源/我是宣教士)

「教會需要領受大使命的異象與託付,才會『動』起來,經歷從鹽海到加利利海,由內聚到外展的體質轉變。」在2017台北場的「門徒教會與差傳分享會」中,台北基督之家寇紹恩牧師表示,教會成立48年來,就像從只進不出的鹽海,變成有進有出的加利利海一樣,教會要「有進有出」才能改變其體質,且這不是人的恩賜可以完成,而是聖靈極大的工作。

 

面對台灣教會的差傳現狀,寇紹恩以教會成立以來的體質轉變,分享基督之家如何成為一間不斷外展與供應的教會。

 

活出「大誡命」、完成「大使命」,是每個教會都要面對的首要任務,約翰福音24章15節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愛,是大誡命,並且盡心、盡性、盡意的愛神,愛神就要遵守神的命令,而神的命令就是要我們「完成大使命」。

 

「大使命的根基是活出大誡命,大誡命的實行就必須面對大使命。」寇紹恩說,大誡命與大使命很難分開,我們很難只做這塊、不做那塊,因為愛神,就要完成祂的命令。

 

若不是因為愛靈魂,增長就成為「業績」

基督之家成立48年,其異象是建立一個像「家」的教會、一個「榮耀神」的教會,對內不只學習彼此愛神愛人,對外廣傳福音、生養眾多;教會更以「愛靈魂」為目的,不斷追求增長,甚至希望做到不停外展、宣教的中心。

 

「如果我們期待增長,卻不是因為愛靈魂,增長就變成『業績』。」寇紹恩解釋,教會能成長多大,不是我們可以決定,因為每個教會都有其條件,當教會因愛靈魂追求增長,其條件是「健康」,因為健康就會成長,至於成長到何等地步?是神的事。

 

基督之家目前國內連同藝人之家以及配搭、支援的教會,共有15間。他以教會配搭結盟的「金瓜石教會」來說,因台北九份金瓜石地區是個人口外移的地區,10多年來,教會聚會僅10人左右,但是在基督之家與之同行的過程中,「我們真覺得那是一間榮耀神的教會。」

 

當地因人口外移嚴重,教會會友多是養病的老人,主日聖餐時,傳道人還得親自前往會友家中服事,甚至自行考取導遊執照、爭取與地方單位合作,義務擔任當地導遊,帶遊客來教堂參觀古蹟,聽導遊解說教會的故事。

 

雖然遊客來來去去,聽完就離開,但福音也跟著傳了出去,成為一種跨文化差傳。

 

教會最大的難處

「教會重大的難處是,對宣教沒有動力。」

 

從小在傳道人家庭長大的寇紹恩,長大也成為傳道人,今年他步入60歲,回頭一看,深覺教會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宣教動力。大家都知道宣教的道理,但是沒有「動」的原因,是「沒有動力」。但因前陣子的生病,讓他深深體會到,「什麼都知道,但是沒有辦法『動』,因為沒有『力量』。」必須要解決的,是「人的力量」。

 

「教會對社會沒有影響力。」且教會並非只在「出事」時有所行動,需在「平常」就發揮影響力,否則社會終將越來越腐敗。

 

成立48年來 每個十年的體質轉變

他說,基督之家不論門訓或差傳,其實起步很慢、走得很稚嫩。「即使如此,我還是充滿感恩。」

 

第一個十年,教會有位講台信息強而有力的牧者,當時教會以「講台」為中心,弟兄姊妹來主日敬拜,大部分都是因喜歡聽講員的講道。因此,教會第一年就迅速增長超過1千人,但因人數多,所有的牧養都以「一對多」進行,彼此缺乏關係,且當時的聚會地點就像「電影院」的座位。

 

「我們自稱為『家』,但我們卻像『電影院』。」

 

當時教會的造就以查經為主,人數雖多到塞滿教會的副堂,但是1千多人的教會,相對於2百多人的查經班,造就比例仍相當低,80%的人除了主日敬拜,沒有任何的裝備;當時傳福音的方式就是領人來聽道,宣教則以傳道人外出事奉為主,宛如「一兩個人打仗,其他人都在山上當摩西禱告。」

 

第二個十年,這位講台信息強而有力的牧者離開台灣,赴北美拓植,聚會人數銳減至300多人。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深深的為那留下來的300多人感恩,那個才是『家人』。」寇紹恩形容,「不願委身教會」就如同你常到一間餐廳吃飯,當主廚換到別家餐廳做菜,你也會跟著主廚,換餐廳吃飯;而身為「家人」,就像原本會做菜的母親,就算年紀大了,味道再也抓不準,你還是會吃,因為那是母親。

 

第三個十年,教會開始慢慢轉型成「小組教會」,不再單以講台為主,開始建造小組長,讓牧養、造就、服事、傳福音以「小組」為單位,目前教會約有200多個小組,80%至90%的會友都會加入小組。而轉型的過程對教會而言,是相當漫長且不斷摸索的一條路。

 

第四個十年,教會開始在小組的架構下發展「宣教事工」,分別成立「社區」、「差傳」、「媒體」等社團法人單位,目前每年都派出超過150個短宣隊,並關懷差派至異文化地區的11位宣教士。其短宣以小組為單位,但運作上並非絕對以「異文化」為主,有時更以現有資源來支援弱小教會。

 

如今第五個十年,教會開始發展「全人門徒訓練」。

 

「這麼多事工在推展的時候,所有觀念都得回到-『沒有工人,就沒有工作。』」

 

寇紹恩說,工人必須被訓練,其概念就先從「國民基本教育」開始,為每位弟兄姊妹規劃一套門徒造就課程,再讓弟兄姊妹進入「在職進修」的工人訓練,再進一步,就是「為主當兵一年」,有些人放下工作,自備糧餉來委身,甚或住在教會,從早到晚接受生命建造的課程,成為基督精兵,在職場或事奉上,為主發揮影響力。

 

其中,教會宣教士全由教會自己訓練、差派,傳道人、行政、機構同工,大部分都由自己訓練、按立、聘用。

 

26年沒有差派福音隊、宣教士 其實神早已預備

「其實我們這48年,前面26年的時間,我們沒有一個福音隊,沒有一位宣教士,也沒有教會整體宣教的聖工。」雖看似什麼都沒有動作,其實神正在預備帶領教會往前,而目前12位差派在外的宣教士,有11位在異文化,甚至是「創啟地區」(禁止或限制基督徒,以宣教士身份入境,做傳福音工作的國家)。

 

他相信,宣教若是神的心意,祂就能做成,問題是我們願不願意先順服,或消滅聖靈的感動。特別是當教會面臨轉型時,常害怕沒有資源或工人,但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在等候上帝差派工人,而是神在等我們。

 

去年(2016),寇紹恩曾參加一場教會外展小組的聚會,有位才剛完成門訓課程的弟兄分享:「今年,我跟神求,我的額度是10個,我要帶10個人信主。」這雖不是基督之家的文化,但他內心卻感動神的作為,教會根本不需擔心沒有工人,因為教會的責任只是「照著神給我們的感動,豎起旌旗,吹號角。」然後就會發現,神早已預備工人。

 

跨出去,因為「主」才是元帥

「要差傳宣教,就必須門徒訓練,因為沒有工人就沒有工作,要有合用的工人,就必須裝備訓練,但做門徒訓練,是為了差傳宣教,才不會造就出『不做工的工人』。」

 

寇紹恩直言,莊稼已經成熟,但是「做工的人少」,神不是說教會工人少,而是做工的人少。即便金瓜石教會只有10個人,教會仍有10個工人,但問題是,教會裡都充滿不做工的人,就缺乏了「動」的可能。

 

「約旦河水開是神的作為,但是祭司的腳踏進去,是祭司的決定。」寇紹恩說,摩西要帶領以色列人時,迷迷糊糊,亞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也是迷迷糊糊,約書亞要進迦南也是,永遠都不知道結果,只是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跨出去,主才是元帥。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