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靈糧神學院專任教師葉美珠牧師以「牧者也是人-牧者與壓力」為題,解釋現代教牧人員所面臨的壓力問題 。

靈糧神學院專任教師葉美珠牧師以「牧者也是人-牧者與壓力」為題,解釋現代教牧人員所面臨的壓力問題 。 (攝影/記者杜胤廣)

如果工作壓力最大的工作是「總統」,那麼教會裡的「牧師」其實也居高不下,但牧者到底會面臨哪些壓力,又該如何排解?何以在日益艱難的環境下得著安息?方法有跡可循。

台北中正區聯禱會昨(12日)舉行一場專題講座,特邀靈糧神學院專任教師葉美珠牧師以「牧者也是人-牧者與壓力」為題,解釋現代牧者所面臨的壓力問題,並以個人諮商經驗提出釋放壓力的方法。並用富勒神學院臨床心理系主任阿奇伯.哈特博士(Archibald Hart)出版的《壓力、健康與平安》一書為指導書籍,教導許多牧者同工此核心課題。

牧者與刻板印象 常在凡人與聖人間拉扯

過去15年,在未回國教書前,葉美珠牧師長期在美國牧會,但15年來,她曾一度因壓力問題無法繼續服事,「因為神學院的訓練可能很少告訴我們如何處理情緒,大部分所學的都是『教會如何增長』、『聖經的知識』」,甚或是「如何幫助別人」,其直言,神學院近10年來才開始關注情緒與壓力處理問題,許多牧者往往只知道如何救人,卻不知道如何幫助自己。


然而,牧者在會友、社會、家人、朋友眼中,留下一些刻板印象,只是可能少為人知。

「朋友以為我只要禮拜天站在講台上就可以了,其他時間都不用工作,父母親更會覺得孩子去當傳道人沒什麼錢,社會覺得我在反同婚,教友覺得我在訓練門徒,我覺得我在過紅海,每一天都要行神蹟,但事實上我成了一台戲。」這可能是牧者們曾有過的刻板印象。

葉美珠以2010年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曾發布一則名為「讓我們一起關懷牧者與心靈關顧者」的消息觀察指出,長老教會的牧者們過去經常發生因身體或心理不適,導致在中壯年就身故重病,正代表神職人員與心靈關顧者,經常會強迫自己處於「凡人與聖人」的拉扯。

牧者屬過勞工作 壓力從何而來?

去年,有媒體統計指出,台灣一年總工時高達2,134.8小時,扣掉加班時數,比德國多出3個月,近4年來,平均每10天就有1人過勞死,在台灣成為「過勞之島」時,去年勞動部增加了300位勞檢人員。如今「一例一休」正式上路,能否改善工時過高問題,仍是未知數。

什麼是「過勞死」?葉美珠指出,過勞死的高危險群大多集中在「超時工作者」、「工作時間不規則」、「長時間睡眠不足」、「自我期許高」、「易緊張者」、「幾乎沒有休閒活動與嗜好者」,而牧者其實都有上述類似情形,但為何「壓力」是個重要問題?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哥林多後書4:8-9

「我是天天冒死。」哥林多前書15:31


葉美珠直說,保羅所面臨的壓力,有四面受敵、心裡作難、遭逼迫、天天活在水深活熱中,這都是其面臨身心靈壓力的真實告白;壓力並非不好,而是「過分的壓力」才會造成身心靈耗盡。牧者面臨的壓力可能來自「(教會)人數、成效、經濟、人際關係、眾人的期待觀感、生活與事奉的平衡、危機人物、講道、界限、次序」等。

「當工作量、時間、體力、能力被撐拉超過自己的極限、過度事奉缺乏恢復時間、行走速度超過『駱駝行走』的速度,甚至過分的激起腎上腺素時,壓力就會產生。」葉美珠指出,壓力有好有壞,運動也會產生好的壓力,考試也有壓力,但壓力一旦過度或長久在其環境中,就會產生壞的影響。

腎上腺素對大腦產生亢奮 事奉超人恐非聖靈充滿

因此,當人接收挑戰或威脅時,對身體產生的影響,除腦部會增加血液流量,令人清醒,心跳、血壓也會增強,胃酸分泌更多加速消化,肌肉緊繃、呼吸變快、流汗等…,這都是人面對壓力時的警報系統,但最重要的是有無「恢復系統」

「我們常常覺得事奉只要注重靈性就夠了,但事實上,當碰到衝突壓力時,身體都會有所反饋。」葉美珠表示,她常問神學院學生為什麼不休息,有的人整個周六晚上可以不睡覺,只為準備主日講道,有學生更告訴她:「不會啊!我還是被聖靈充滿,講得很好。」她則回:「你確定是聖靈?不是腎上腺素?」因當壓力過大時,腎上腺素會不斷上升,腦部所受到刺激越多,所反應的精神狀況是亢奮,而非疲倦。

葉美珠指出,專管情緒與記憶的「大腦海馬體」,會隨腎上腺素的激增而萎縮,其結果就是記憶力下降,而此狀況特別會引起「興庫綜合症」、「沮喪」與「創傷後精神壓力症」。她舉例,美國遭911恐攻時,許多救難人員依規定得10天內離開現場,因長期在一個高壓環境中,最後便可能引發創傷後精神壓力症,嚴重者甚至可能自殺。

除沮喪外,疲勞、焦慮、憤怒都是長期壓力造成的心理現象,進而影響身體與行為的改變,包括高血壓、頭痛、胃痛、心臟病,甚或睡眠品質及免疫系統變差。

每個人都需要一套恢復機制

然而,面對壓力,每個人都需要擁有一套「恢復機制」。

「當你真的有好的休息,創造力絕對比沒休息來得好。」葉美珠說,所謂的恢復機制,其實就是「忙碌中有休息,休息後再忙碌」,如同音樂旋律一樣,我們的身體與工作過程中也當如此懂得安息。

「上帝不僅給我們每6日1次安息日,每6年也有1次安息年,每50年更有1次禧年。」她認為,上帝的工作次序值得我們學習,因為我們可以澆灌,但叫人生長的卻是上帝。因此,休息是一種支取,也是信靠的功課。

「安息不只是身體的安息,更有著『找到上帝有你做的事』的意義。」她坦言,若事奉自己想做,而非走在神的旨意與命定時,更會發現事奉非常辛苦,換言之,若沒有守安息日,事奉便像奴僕一樣,越做越辛苦。

「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做過奴僕,耶和華你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將你從那裡領出來,因此耶和華你的神吩咐你守安息日。」申命記5:15

葉美珠提出3種重新得力的方式:

1.    休息(Rest):身心停止活動。例如睡眠或聽音樂
2.    休閒(Recess):身心釋放壓力,找到良好的嗜好。例如運動、旅遊、玩桌遊、朋友聚會

3.    更新(Renewai):靈命的更新,自我整合。例如個人的獨處與退修

▌HOT!!! 本周超熱門 ▌

「強修民法,必遭民怨」給蔡英文總統的一封公開信

「我是來服事神的」 影帝丹佐華盛頓新片專訪 從影40多年 「信仰」是他不卑不亢的生命哲學

「我要將品牌完全交給神」 全國第一名金工設計師領受感動 奉獻商品收入作「心很大」的小公司

他負責跑腿拿「上帝快遞包裹」,而不斷經歷神蹟奇事!

面對各樣曲解真理的論述 聖經學者回應:上帝真正在乎的,是要我們成為聖潔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