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新書《孩子,你還會愛我嗎?》,是劉北元在獄中寫給孩子的信。

新書《孩子,你還會愛我嗎?》,是劉北元在獄中寫給孩子的信。 (攝影/記者林純如)

孩子,雖然我已經當爸爸了,但還是會犯錯。 這些在獄中寫給你的信,都是真心想對你說的話, 不是為了說教,而是想表達我對你的愛與愧疚。

-摘自《孩子,你還會愛我嗎?寄不出的40封信

名律師失心瘋殺人 獄中寫信送兒,盼人生路不失足

曾經是大名鼎鼎的保險界律師劉北元,站上人生的巔峰後,被如蛇的嫉妒吞噬,一夕成為殺害女友的階下囚,蹲了逾7年苦牢。

獄中,提筆寫信給唯一的兒子,回首數十年歲月,一字一句揭露自我,期盼孩子不會如他在人生路上意外失足。去年底獲得假釋出獄的劉北元,將寄不出的這40封信,化為《孩子,你還會愛我嗎?》書籍,訴盡對兒子最深的愛。

超越理性的信靠主 重度憂鬱得醫治

在贖罪的日子裡,更生團契總幹事黃明鎮牧師前去為他禱告,因著「重生」的信息,劉北元痛哭,原本夜夜輾轉難眠的他,那晚竟能沉沉入睡。服刑過程中,肉體的不自由很快就可以適應,但心靈的不自由,才是最痛苦難耐。

他在新書發表會上提到,黃明鎮牧師初次探訪而讓他信主,是出於理性;但面對獄中長久折磨的生活,自己不斷呼求主名,卻無法獲得改善,像是到了某種臨界點,才全然交託給主,超越理性的依靠神。信仰也幫助他一點一滴從重度憂鬱中恢復,磨圓生命的稜角。

深怕來不及! 人生經驗化為書信 盼伴兒突破困境

黃明鎮牧師(右)出席新書發表會,分享他和劉北元(左)在獄中的互動。

黃明鎮牧師(右)出席新書發表會,分享他和劉北元(左)在獄中的互動。 (攝影/記者林純如)

2014年4月獲取假釋申報資格後,劉北元首度申請假釋,不出預料的被駁回;按規定,若申請失敗,得再等4個月才能提出申請。他落入每4個月一次,夾雜期待與煎熬的循環。等著等著,竟等出病來,逐漸擔心無法活著出獄。忽然間想到自己案發時,兒子才小四,如今已長成年輕氣盛的高中生。

有好多人生故事想告訴孩子,卻怕來不及分享,於是想用文字回顧一生所學的經驗與教訓。如果有一天,再也不能陪在孩子身邊,至少爸爸的人生經驗,可以幫孩子突破困境,「宛如我依舊在他身旁一般。」劉北元說。

「再不寫一定會後悔。」就算沒有兒子的地址,就算懷中的信件未必能送達到孩子手上,他依舊振筆疾書;自去年5月起陸續寫到9月初,幾乎一天完成一封信,寫到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無力再寫為止。

幼時回憶、監獄生活、律師職涯、基督信仰…等,都是劉北元想和兒子分享的故事。選出40封自我體悟與學習的信,公開成書,期許箇中故事能幫助所有的孩子,在人生成長路上不迷惘。

缺席兒子8年成長時光 渴盼孩子,心裡還愛著父親

劉北元在新書發表會上,分享七年多獄中的煎熬,靠著耶穌基督度過。

劉北元在新書發表會上,分享七年多獄中的煎熬,靠著耶穌基督度過。 (攝影/記者林純如)

書序中提到2013年8月,因著「外役監」制度,讓他得以回家看看身高已經比他高的孩子。聽到其學業表現不太好,兒子反倒安慰他,功課不好與爸爸沒有關係,令缺席孩子學習歷程的他深感愧疚。

出獄後第一次和兒子見面,他帶著孩子去看自己的大哥和母親,原有幾分尷尬,因撲克牌遊戲而化解,笑聲從白天延續到夜晚。分離之後,劉北元真的體會到孩子已長大,能給的只有不斷為他禱告祝福,也永遠記得這次孩子離去的背影。

誠如書名《孩子,你還會愛我嗎?》,這或許是一名父親因鑄下大錯,毀壞圓滿的家庭,為了贖罪,而缺席孩子一去不返的童年和青春期後,仍舊盼望孩子在生命的狂風暴雨結束時,心裡仍保留一處空間給父親。

【《孩子,你還會愛我嗎?》新書發表會中南部場次】

● 台南場:2015/6/07(日)15:00-16:00 誠品台南文化中心店3F主題書區
● 台中場:2015/6/14(日)15:00-17:00 南屯區圖書館3F會議室
● 高雄場:2015/6/27(六)14:30-16:30 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演講廳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