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誰都沒想到,在聖誕月裡,基督徒最火熱的話題卻是「禱告掉鑽石」。禱告掉金粉跟鑽石在某些教會中早就見怪不怪,這並不是一種廣告效果,也不是特會重點,引起爭議的並不是這些現象,而是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但是畢竟它是一個真實發生的經驗,有人從中大得激勵,有人從中倍感困惑,所以與其支持或反對,還不如理性面對;與其閃躲孩子或其他人的發問,不如藉機闡明真理。

最常見的幾個問題如下:

1.「這是真的假的?」

耶穌常常拒絕行神蹟,他行的每一個神蹟都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

我們第一個面對的問題就很難回答,因為一說「真的」,就好像肯定了這件事;一說「假的」,就好像否定這件事,所以我會建議避開這種容易讓人誤會的簡易回答,而是反問「你覺得呢?」這麼一來可以引導對方說出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我們就知道怎麼把真理從中傳達出去。對方若說「不知道」,我們就可以用「你是不是覺得很困惑」來作為解開疑惑的引導。

其實真的假的本來就不是重點,重點是「有沒有因為神蹟更貼近真理,更回到神面前?」神蹟是為了思考神,而不是「表演」,或是「高舉某人」,這個世界有很多超越理性的事都是真的(電視節目報導很多),但是未必對人有真正的幫助。

聖經固然記載很多神蹟,但是聖經也要我們小心神蹟,因為末日有很多人會把焦點放在神蹟,而且異教也會有神蹟,所以就算是真的,也不見得能造就人。基督信仰有神蹟卻不強調神蹟,神蹟只是為了「證實所傳的道」,所以有沒有神的生命同在才是重點,神沒有要我們去定奪真假,因為那是神的事,聖經說「隱秘的事屬於耶和華」,我們只需領受關乎真理的事。

類似「禱告出鑽石」這種事在異教也很多,印度教大師也曾多次當眾表演手中空無一物,一翻手卻在掌心出現印度神像,但基督信仰不喜歡走這種路線,所以這個新聞才會引起爭議。

有人會說,耶穌當年的神蹟也引起爭議,但是請回答他們:「耶穌常常拒絕行神蹟,耶穌行的『每一個』神蹟都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相較之下,禱告出鑚石似乎沒什麼必要性,所以真的假的,我們就不予置評了。

2.「每個人禱告都會發生這種事嗎?」或是「為什麼我沒有?」

這不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就像有人病得醫治,有人卻在病中掙扎,信仰的經歷是非常有「差異性」的,但如果孩子問起來,可以順勢澄清:「你會很希望禱告掉下鑽石或金粉嗎?為什麼?」這樣剛好可以澄清一下孩子對信仰的觀念與期待,順便導正「真正的信仰是什麼」。

基督徒本來就會聽見很多見證,包括醫病、趕鬼跟其他神蹟奇事,聖經並沒有要我們全盤接受,反而要我們謹慎分辨,顯然並不是所有的超自然都從神來。更重要的是,就算有些是從神來的,絕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些見證,神從來沒有應許「每個基督徒都得醫治」,或是「每個基督徒都不缺錢」,聖經也從未教導基督徒不加入健勞保也不必投保,所以要避免「你沒有是因為你不屬靈」或是「你沒有是因為你信心不夠」這種二分法的判斷。

基督徒有沒有神蹟不是重點,聖經明說「作新造的人」才是重點。有人因為經歷神蹟而生命翻轉,我們感謝神,但是不必高舉神蹟;有人經歷所謂「神大能」,但是生命沒有改變,也是枉然。

聖經使徒行傳記載一位有靈異背景的信徒西門,他經歷過很大的能力,卻想拿錢買這種恩賜,結果遭到警告,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真的不要一直談論神蹟,更不要嚮往「活在神蹟中」,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也沒有比較屬靈。

當年保羅傳福音也遇到逼迫,也經歷海難,也曾被鞭打,更別說被誤會,保羅不是穿金戴銀,擁有私人飛機的「大牌佈道家」,他跟大家一起搭船,他也被下在監牢,所以基督徒不要一直認為自己可以享有特殊待遇,買東西比人家便宜,出門比人家順利,職場總有貴人相助…等。

每個人經歷的「恩典」都是「不配」的,所以才稱為「恩典」,我們都在恩典中感恩,卻不能認為一切的好康都是自己「應得」的,那是浪子的想法。所有的神蹟都是「恩典」,真正的恩典不是滿足私心或是好奇心,而是導入「真理」,如果神蹟奇事沒有讓人更渴慕真理,神蹟就失去意義。

3.「如果鑽石不是神給的,神為何會允許?」

這才是最難回答的問題!其實,上帝寬容我們許多錯誤,祂允許不等於祂做的,我有朋友一開始是接觸異端,後來才回到真理之中,我不能因此就說「異端很好」;我甚至聽過有人去廟裡「擲筊」被指點去信耶穌的,總不能說「那樣也很好」吧!

有些人的信仰是從錯誤中摸索回來的,也有些是從激情中漸漸成熟的,我們會說「神的恩典夠用」,而不是說「沒有關係」,更不會說「有爭議的超自然經驗是好的」。

靈驗,向來是異教的賣點。

到家裡開心吃一餐跟住在家裡是很不同的,聖經要我們住在基督裡,滿有基督的身量,而不是住在神蹟裡,專求一時的感動與震撼。

讓孩子甚至未信者明白聖誕節的意義,經歷「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裏」的生命意義,才是最好的方式!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