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願台灣社會的溫暖、與曾死裡復活的耶穌的同理與愛,安慰與陪伴大家一同走這段悲傷且漫長的重建之路。

願台灣社會的溫暖、與曾死裡復活的耶穌的同理與愛,安慰與陪伴大家一同走這段悲傷且漫長的重建之路。 (攝影/記者杜胤廣;本報編輯中心製圖)

隨著維冠大樓的搜救任務完成,不僅罹難者家屬充滿悲傷,整個台灣社會也似乎在悲傷的氛圍中要開始農曆年節後的開學與開工...

因此,想提供一些我平常在教悲傷輔的文字給大家,或者可以默默陪伴你身邊有需要的人,甚至是你自己,願台灣社會的溫暖、與曾死裡復活的耶穌的同理與愛,安慰與陪伴大家一同走這段悲傷且漫長的重建之路...

悲傷輔導概論

「唯有逃避愛的人,才能逃避悲傷,悲傷並不絕望,可貴的是從悲傷中學習並保有因愛而脆弱的心。」

唯有能愛的人,才能承受悲傷之痛;也唯有去愛,才能治癒悲傷。-Tolstoy

如果失落親人後,便不再提起他,這無疑是第二次的失落:
-失去生活的動力
-失去對其他家人原有的關係
-失去對逝去者的美好回憶

「我們並不需要一個新的悲傷輔導專業。而是要先有的專業人員,包括神職人員、葬儀人員、家庭治療、護士、社工人員及醫生,對悲傷這個論題有更多的思考,更高的敏感度,和更多的行動。」

一、 悲傷與哀悼有四項重要的任務

● 任務一:接受失落的事實
● 任務二:經驗悲傷的痛苦。
● 任務三:重新適應一個逝著不存在的環境
● 任務四:將情緒的活力重新投注在其它關係上

二、 哀悼何時結束?

完整的悲傷反應的基準點,想到逝者時能不感到痛苦。

三、 正常的悲傷現象

● 情緒:感覺、悲哀、憤怒、愧疚感與自責、焦慮、孤獨感、疲倦、無助感、 驚嚇、苦苦思念、解脫感、輕鬆、麻木…
● 認知:不相信、困惑、沉迷於對逝者的思念、感到逝者仍然存在、幻覺…
● 行為:失眠、食慾障礙、 心不在焉的行為、社會退縮的行為、 夢到失去的親人、避免提起逝去的親人、尋求與呼喚、嘆氣、坐立不安、過動、哭泣、 舊地重遊及隨身攜帶遺物、珍藏遺物…

四、 什麼時候開始悲傷輔導

悲傷輔導大都是在葬禮後一週開始。

五、 悲傷輔導應在何處舉行

家庭是很合適的情境場合。

家訪的效果是很好的。

六、 輔導原則與程序

● 原則一:協助生者體認失落
● 原則二:幫助生者界定並表達情感
● 原則三:幫助生者在失去逝者的情況下活下去
● 原則四:將情感從逝者身上轉移
● 原則五:允許時間去悲傷
● 原則六:闡明「正常的」悲傷行為
● 原則七:允許個別差異
● 原則八:提供持續的支持
● 原則九:檢查防衛及調適形態
● 原則十:界定病態行為並轉介

七、 有效的技巧 (提供三種一般人也可以彼此陪伴的技巧,進行過程,鼓勵被陪伴者能夠分享,而陪伴者溫暖聆聽即可。)

● 寫信:可要求生者寫信給逝者,表達思想和情感。也可以請生者揣摩逝世者的內心,也寫一封信給自己。
● 繪畫:這個技巧很能協助失去父母的小孩,但對成人同樣有效。
● 製作回憶錄:這個活動可以讓家人、親友、同學、朋友一起來

別害怕流淚,眼淚是愛的另一種表達…

(參考資料: Worden W.J. 著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

【HOT!!! 本周超熱門】

1. 受苦中的人最想要聽到的話
2. 「不饒恕」幾乎等同「慢性自殺」
3. 爺爺離世前手指天喊「謝謝耶穌」 孫耀威一人信主、三代得救!
4. 為病人禱告的學問
5. 基督徒不祭拜=不要祖先?誤會大了!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