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教會青年國是論壇第二天下午,探討「青少年起來建立教會、青少年經營校園禾場、青少年翻轉新媒體」。      (攝影/記者張嘉慧)

這世代的年輕人,常被貼上負面標籤,從草莓族、水蜜桃族、月光族、啃老族,到媽寶、爹寶…等,這些新興名詞都是針對年輕世代的嘲諷;觀看現今媒體上的報導,青少年出事的負面例子層出不窮。青少年的問題讓社會頭痛,但這也是教會應共同承擔的責任。

集全台200多間教會、逾2,000位跨宗派牧者同工,2015教會青年國是論壇來到第2天(25日)下午,正式進入「青少年」的主題探討與建造。其實,我們都應該打破一個迷思,就是青少年不應理所當然的被視為不成熟,而應被視為「下個世代的領袖」。

激發出國家與世代的影響力! 大衛、所羅門、提摩太都是青少年領袖典範

我們不能只從現今的台灣媒體認識青少年這個族群,若是翻開聖經亦或近代史,其實可屢見影響這世代及國家的青少年。

如,基督徒都熟知的大衛,16、17歲即被膏立為王;所羅門20歲就登基,繼承以色列國;提摩太18歲就被保羅訓練、帶領,開始牧養萬人教會;從聖經中可真實看見,青少年具有極大潛力。

重點是,「他們需要呼召」,當呼召臨到,青少年就能為主做大事。

又如,近代史上大眾所熟知的歷史人物:清朝康熙14歲時就繼承王位;亞歷山大大帝20歲登基、並征服古代世界;黃花崗72烈士中的林覺民,20出頭歲就在為革命奮戰。

事實上,當今社會也有許多少年英雄。美國有位11歲的Asia Newson,被美媒稱為「Super Business Girl」,她5歲時就創立自己的公司;巴基斯坦有位17歲女孩「馬拉拉」,是去年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得主,她為不能上學的孩子奮鬥,被稱為巴基斯坦「最勇敢」的女孩、登上《時代雜誌》封面,聯合國還將她的生日定為「馬拉拉日」。

這些都讓我們再再看到,青少年的「影響層面」,可以及至「一個國家」和「一個世代」!

牧者們及連加恩被藝人黃美珍即興叫上台,來了一段原住民舞蹈,台下與會者也看得很開心。      (攝影/記者張嘉慧)

透過思想刺激、環境趨勢、家庭影響,還有多樣因素,青少年可激發出無限潛力;加上現今環境、科技不斷進步,資訊取得容易、快速,青少年的影響力更可以加倍發揮,其影響力正與日俱增。

幫助他們找到自我命定、邁向成熟,這,就是教會的責任。當青少年找到對的方向與目標,就能發揮生命的影響力。

對青少年族群,會中提出三大反思:

  1. 在教會內的青少年,我們有無幫助他發揮其價值與影響力?
  2. 如何影響教會圍牆外逾90%的青少年,找到自我命定及價值;教會應當如何幫助他們?
  3. 到底是誰限制了青少年,是父母、環境,還是教育?
無論如何,要相信的是,青少年影響力在「上帝手中」定會有最好的發揮。

全場敬拜。      (攝影/記者張嘉慧)

青少年問題知多少? 性氾濫、網路成癮、對未來茫然…等10大問題

若欲翻轉校園,就需要了解青少年。論壇中提出青少年面臨到的「10大問題」,讓教會牧者同工們有進一步的看見與省思。

1.兩性與性氾濫問題。台灣學生有性經驗比例逐年上升,未婚懷孕年齡逐年下降。據統計,台灣有一半以上男大生、1/3以上女大生已有性行為經驗。國內每一百名新生兒中,就有4位是未成年少女所生。新北市也統計,有設置保險套販賣機的大專院校,銷售量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突破去年銷售量的8成。

台灣青少年的生育率高達千分之十二,高居亞洲之冠; 2014台灣遭性侵害人數為1萬1千多人,其中18歲以下的未成年受害者,比例高達7千多人,超過6成;而0~12歲的孩童約佔1千人,每天平均約有3~4名青少年正受到性侵傷害。

2.網路成癮問題。據教育部去年調查指出,台灣至少有2成的兒童和少年沉溺在網路中;有至少12%的國小生、19%的國中生、16%的高中生,都沉迷於線上遊戲。「網路成癮」已成為專有名詞,延伸出許多生命與社會問題。

3.校園霸凌。台灣有26%以上學生表示自己曾被霸凌,包含肢體、關係、語言傷害。網路媒體、電玩暴力化與聳動化,讓學生習慣去霸凌人。而台灣的升學主義環境,使學生易比較、爭競,進而透過霸凌取得快感。

4.校園毒品氾濫。台灣校園染毒率是過去校園的15倍,原因包含藥品取得容易、藥品管制法律的鬆綁,以及青少年找不到生命的目標與價值,造成校園染毒問題日趨嚴重。

5.升學與生涯問題。升學制度年年都在改變,困擾許多家長與學生。此外,台灣大學氾濫,人才競爭力大,卻外流嚴重,青少年人口外流成為亞洲之冠。經濟部2014年調查,台灣畢業生一畢業就出國的人口,佔世界第一。

      (攝影/記者張嘉慧)

6.校園安全問題。近半年內,發生不少校園案件,如女童割喉案等;據統計,校園安全通報事件,全台灣有8萬9千多件,其中死亡人數佔1,031人,此問題令人堪憂。

7.家庭功能失調。家庭中充滿單親、失親、隔代教養、受虐等情形。台灣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對夫妻離婚,每天有高達156對夫妻離婚,離婚率高居亞洲第一。台灣隔代教養家庭中,兒童、少年人口數已超過16萬人。

8.大學生就學貸款問題。2013學年度統計,大學生辦理助學貸款人數來到58萬,意即一個青年人一畢業就揹債30萬;據統計,一位學生加上生活開銷,四年平均至少要花費110萬。台灣學貸問題嚴重,但學費依舊持續上漲。教育部統計,今年至少有23間大學申請學費上漲。這些原因,使大學生經濟雪上加霜,於是乎他們就花費更多時間去打工,以致分散其學習果效。

9.青少年對未來感到茫然。台灣有「畢業即失業、出生就負債」的現象。據統計,台灣大學畢業生失業率為12%,月薪平均僅2萬4千元,落後於其他亞洲國家。台灣新生兒一出生就負債,一位國人平均負債從80萬,高增至100萬。

10.青少年健康問題。其中有兩大問題較嚴重:1)自殺。自殺成為青少年死因的第二位,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5年全球有超過80萬人自殺身亡;在新聞媒體上,青少年自殺案例層出不窮。

2)身體疾病。據統計,台灣愛滋病人口比例不斷上升,但「發病年齡卻不斷下降」,現台灣20~29歲的愛滋病患比例佔43%;據說,未成年人口一天就增加6個案例,由此見,青年健康問題是一大隱憂。

雷倩回應物聯網的重要性。      (攝影/記者張嘉慧)

「青少年的問題是國家和社會的問題,教會要有負擔與使命一同解決。」這些問題都是教會牧養會碰到的各樣難處,將這些現象提出探討,是希望教會攜手更多關懷青少年、看見他們的需要,使每間教會都有得著這世代的負擔,並成立青少年的「智庫」。

「關於青少年的『未來』,這是我們在教會內較少去思考的。」從事校園事工的牧者回應,教會多是努力做門訓、鼓勵他們愛耶穌,但很少想到青少年進入社會有無競爭力,這些問題,帶給他很大的省思。

做青少年和校園的「僕人」 需要在哪裡,教會就在那裡!

該論壇主辦單位、新生命小組教會主任牧師顧其芸強調,做校園工作,第一,要做「僕人」,以「愛」為服事出發點,不要一進去就太有「侵略性」,而是需要「道成肉身」、用「諸般智慧」,服事及轉化校園。「把耶穌的愛、見證、真理活出來是最重要的。愛是無條件的,『需要在哪裡,你就在那裡,就對了』。」

顧其芸牧師強調要做「僕人」。      (攝影/記者張嘉慧)

第二,要做「5P」:1)學生、2)家長、3)老師、4)社團、5)校園與行政人員,因為他們和學生是「一體」的;特別要和家長及學校「做朋友」,與其一起努力幫助孩子,如此行,校園事工就會做得健康。

「我們虧欠校園、虧欠這世代的孩子。」顧其芸舉自己教會為例,其全體會友平均年齡從3年前的23歲多,到現在升至28歲多,因此看見「教會需要悔改,校園工作需要主的憐憫」。教會要謙卑,要更多為下一代努力,最終目的是把青少年帶到上帝的面前。

也許很多人都覺得新生命小組教會的年輕人及校園事工做得很好,顧其芸點出關鍵:「我不是專家,我只是有『負擔』。」與其說教會要贏得青少年,「不如求主差遣我們成為校園和青少年的『僕人』。」好好的建造他們,讓世世代代、永永遠遠被上帝祝福。

【相關閱讀】
0到N歲都能建造教會! 2015教會青年國是論壇揭竿起跑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