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楊中平教授運用19世紀重要攝影師── 約翰.湯姆森,百年前的臺灣地景攝影,時空對照。右上為來台第一位醫療宣教士馬雅各,右下為曾與之同行的約翰.湯姆森。(圖/線上講座直播 截圖)

6月19日線上首播「開台西醫.世紀傳愛──馬雅各醫師別世百週年系列講座」的壓軸場「跨越時空的腳蹤──府城向東」,由楊中平教授主講。講座團隊在15日,於總會歷史檔案館進行預錄,主持人盧啟明傳道說:「別具意義!因為16日,就是馬雅各宣教士在台設立醫館的紀念日。」

本次講座主辦包括台南神學院、新樓醫院及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等。主講者楊中平教授,為美國密蘇里大學電機博士,目前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也是博物館推廣組的組長。

 

楊教授為科技人也深具人文素養,在校開設「心靈及土地的對話」課程,不只帶領學生們從史料中學習,更實地踏查馬雅各宣教的足跡,前往偏鄉服務學習。

 

主持人盧啟明傳道說:「疫情當前,人心需要改革,楊老師將帶領我們走過時空、從府城向東──也就是走向山區,隨著馬雅各醫師,前往不易觸及之地。過程中,經歷心靈的對話。」

籌備團隊於15日在台南神學院預錄演講,右圖為主持人盧啟明傳道。左上圖由左至右為盧啟明傳道、主講者楊中平教授、系列講座主籌暨「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朱忠宏牧師。(圖/線上講座直播 截圖)

馬雅各本來富足,卻為台灣成為貧窮

1836年出生於蘇格蘭的馬雅各,學碩士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內外科專業皆受到皇家學院的肯定,楊中平說:「他的學歷顯赫,非常優秀,為英國上流階層的人士。」

 

1861年,擔任住院醫師的馬雅各,在某次教會聚會中,遇到了返鄉述職的杜嘉德牧師。對方在中國廈門宣教,並意外地發現台灣有語言相通的移民,深深感到神強烈的呼召與開路。

 

27歲的馬雅各,在聆聽杜嘉德的分享後深受感動,便決定放棄優渥的生活,離開原鄉,預備前往台灣宣教。

 

1863年馬雅各留下一絲髮綹,告別未婚妻,隨著杜嘉德前往中國,先在廈門學習華語,隔年,他抵達台灣打狗(高雄),在尋求禱告中來到府城(台南),認定這裡可以做為宣教的起點和中心。楊教授朗讀杜嘉德牧師的日記,說明對方當時領受台灣福音呼聲的熱心,而這份熱心也感動了馬雅各,讓他毅然決然地放棄優渥的生活,來到台灣宣教。(圖/線上講座直播 截圖)楊教授以「時間軸」和老照片說明馬雅各在台宣教大事紀。本圖照片為1865年6月16日,馬雅各設立醫館的府城看西街。(圖/線上講座直播 截圖)

艱苦與火熱的宣教之旅

1865年6月16日馬雅各在府城看西街設立醫館,作醫療佈道,為英國長老教會在台開設教會的紀念日。但不過23天,因當地居民強烈的排擠;加上官府消極無為,馬雅各只好先轉往打狗(高雄),在旗後街行醫傳教。

 

1866年,馬雅各在旗后山腰買地建堂,為長老教會在台第一座正式禮拜堂(旗後教會的前身)。1867年,他也在埤頭北門(鳳山)外購屋,設立當地第一座西醫院和禮拜堂,隨後便奔波於旗後與埤頭,相當忙碌。

 

直到1868年,馬雅各才與未婚妻完成婚禮。當時,台灣教會受迫害的事件頻傳,同工遭人毆打、禮拜堂被拆毀,甚至曾有一位傳道被人活活打死。

 

樟腦戰爭後,中英政府簽署條約,保障了在台英人的權利,宣教士才獲得治安上的保障。於是,馬雅各回到台南,1869年在城南二老口街府東巷租許厝舊樓,設立醫館(為區別近東門所建的新樓醫院,俗稱舊樓醫院)。

 

該年6月,台南第一批基督徒在二老口禮拜堂受洗,由李庥牧師主禮。

楊教授以google地圖說明馬雅各與必麒麟、約翰.湯姆森行走山區的路線。(圖/線上講座直播 截圖)

馬雅各結識必麒麟,將福音深入平埔族及山區部落

英人必麒麟,年輕時是一名水手,後到台灣做海關職員,深諳華語與在地方言,是將本土知識傳遞給馬雅各的重要人物

 

必麒麟好冒險,畢生最大的願望是親眼目睹,台灣傳說中長著尾巴的「生番」。後來,他如願與天主教教士同行,前往原住民山區。

 

必麒麟在自傳《歷險福爾摩沙:回憶在滿大人、海賊與「獵頭番」兼的激盪歲月》記載著:「原來原住民幽默聰慧,當我說漢人認為他們是長著尾巴的動物時,大家哈哈大笑,建議我檢查,而他們也想看看我們的白皮膚。」他和原住民邊抽菸邊閒談,直到東方破曉。

 

1865年馬雅各結識必麒麟,靠著對方熟捻的在地知識與人脈,前進山區。不同區域需要不同的嚮導及挑夫,但馬雅各不畏艱苦,積極地往山區傳道。

 

不出幾年,馬雅各已將福音種子散佈在中南部山區,開展出三個教區,第一是南區以西拉雅族為主的木柵一帶,第二是以洪雅族為主的白河嘉義一帶,第三則是遠達豐原、埔里以巴宰族為主的教區。

英人必麒麟好冒險,曾與天主教教士同行,前往原住民山區。此為楊教授朗讀必麒麟著書《歷險福爾摩沙:回憶在滿大人、海賊與「獵頭番」兼的激盪歲月》,生動地分享他與山區原住民初次見面的情景。(圖/線上講座直播 截圖)

馬雅各結識約翰.湯姆森,留下珍貴的平埔族影像

1871年,馬雅各與湯姆森相識於廈門,對方在他的描述中,對台灣原住民萌生濃厚的興趣,之後就隨著馬雅各前來台灣。

 

約翰.湯姆生,為當代重要也是首批旅行至遠東的攝影家,忠實地記錄了19世紀東方各國的風土民情,為專業新聞攝影的先驅。

 

他留下了珍貴的影像和旅遊紀錄,著有《十載遊記:現代西方對股東雅的第一眼:麻六甲海岸、中南半島、台灣與中國》。

 

1884年,馬雅各因健康問題及妻子生病,中法戰爭爆發後,便同妻子重返英國。但馬雅各在台灣打下了堅固的宣教根基,隨宣教士一棒接一棒地澆灌、栽種,最終開花結果。

約翰.湯姆生,為19世紀重量級的攝影師,他記錄下19世紀東方各國的風土民情,為專業新聞攝影的先驅。右圖為當年攝影的高科技工具,以兩張照片夾於工具前,將可在視差中看見3D立體影像。(圖/線上講座直播 截圖)

用「資訊專業」開啟心靈與土地對話的「馬雅各之路」

楊中平身為資訊系教授,曾開「共創共享」為理念的「自由軟體」課程,並翻譯《不插電的資訊科學》,引介如何利用遊戲,教導孩子了解資訊工程。

 

2015年,他開始帶領大學生前往台灣左鎮,教導偏鄉孩童資訊工程知識。結合資訊工程與人文關懷,打開「馬雅各之路」的「起、承、轉、合」。

 

楊中平說:「我們從成大出發(起),隨著馬雅各的足跡(承),往府城東邊前進(轉),帶來心靈的再連結(合)。」

 

2017年開始,楊教授也將教學資源帶往馬來西亞的關丹、古晉和老越,左鎮帶大的西拉雅孩子,也隨著哥哥姐姐們到海外學習服務。楊中平說:「這是一個從Local(在地)到Global(全球)的循環。」

 

而神的安排奇妙,「很多事情,其實不是人在做。」他說:「學生在連繫中認識了馬來西亞的教會牧者,對方就引介我們服務在地原住民,而我們兩地的原住民,其實都是南島語系,說不定還是親戚呢!」

楊中平教授用「資訊專業」開啟心靈與土地對話的「馬雅各之路」,並帶領成大學生效法宣教士的熱心,在國內、海外進行服務學習。(圖/線上講座直播 截圖)

「馬雅各之路」行走課程的體驗方式多元,楊教授也結合藝研所,帶領學生運用「五感」發表心得。游永福老師也是本課程重要的教師,不遺餘力地對照今昔地景,出版《尋找湯姆生:1871年台灣文化遺產大發現》一書,致力推動線性歷史遺產。(圖/線上講座直播 截圖)

朝聖之路,其實是心靈的旅程

楊中平說:「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有一條朝聖之路,有些事現在不做,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從西班牙聖雅各朝聖之路,讓我們延伸思考:台灣也可以有一條馬雅各之路。

 

楊教授說:「我希望大家體驗到的,是人與人的對話、人與自己的對話,甚至是人與神的對話。」台灣傳統信仰每年有大規模的遊行遶境,而他相信,基督徒也可以走出一條路,紀念神所差遣忠心的僕人。

 

他說:「神會成就自己所喜悅的事,道路只是一個平台,期待我們一起來成就。」150年前,信徒須從木柵走路到旗津做禮拜;當我們親身行走,便能體會先祖飢渴慕義的信心。

 

而疫情時代,生活的不便更讓我們體認:馬雅各是如何勇於突破困境,不讓自己受環境限制,忠於所託,不斷靠著信心走出去,用生命回應大使命。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馬太福音28章19-20節。

楊中平教授以當年馬雅各會接觸到的五種語言,朗讀馬太福音28章19節福音大使命的經文,也是宣教士不畏苦難、勇往直前的精神磐石。(圖/線上講座直播 截圖)

「開台西醫.世紀傳愛──馬雅各醫師別世百週年系列講座:跨越時空的腳蹤──府城向東」影音連結。(影音來源:Tainan PCT)

 

精選要聞》

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顛覆華人的「三不政策」 柳子駿牧師:做好預備留給家人最大的愛!

養育七個孩子、結婚37年依舊如膠似漆! 葉提多牧師:愛上對方所愛,就是甜蜜婚姻的祕訣!

如果今天疫情就結束,你的生命改變了什麼? 基督徒可以做到這「三件事」!

 

https://news3pic.cdn.org.tw/uploads/big/f6c261a2c0aea9dc78d6debd76ca593b.jpg

【葛瑞絲香草田純淨禮盒】奉獻專案—點此奉

 

https://news3pic.cdn.org.tw/uploads/big/55b3a6ea21d67b4da6cff638c26cb129.jpg

立刻加入今日報LINE,熱門文章一次看》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