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甘肅人民第二醫院。      (照片提供/開心蜜)

左邊圖為「羊」字窗櫺。      (照片提供/開心蜜)

黃河攔腰橫跨蘭州,河北岸靖遠路的山坡上,矗立一棟白色高樓,甘肅人民第二醫院俯視著來探詢的遠客,西北的夏日耀眼,天空有雲,人行道依山蜿蜒,我爬得有些氣喘,帶路的二毛停下來,手指半山腰的灰磚樓房,要我們看這房子有何異樣?古樸的磚樓像是學校,跟上面的白色醫院不太搭調,那窗戶上的冷氣機有點礙眼,若非他指點,還真沒注意那「羊」字窗櫺,這少見的圖騰歷百年不衰,是大漠風吹草低見牛羊,還是好牧人為羊捨命?

博德恩紀念醫院舊址。      (照片提供/開心蜜)

路邊有人圍觀下棋,一旁的金品三紀念石碑和福音醫院示意圖或許年代久遠了,無人問津。低矮的廊橋門首懸掛一方木牌:博德恩紀念醫院舊址,時間隧道倏忽倒流一百年,十米長廊陳列著醫院的故事,一群奇人穿越時空悠悠走來…

首位宣教士博德恩 壯志未酬

啣著金湯匙出生,博德恩(William Whiting Borden,1887-1913)是美國芝加哥實業家族的小開,他的祖父因發明煉乳製造機而致富,我小時候愛吃紅豆剉冰上澆淋一勺香甜黏膩的牛奶,正是他家出產風行世界的老鷹牌煉乳。

美國宣教士博德恩。      (照片提供/開心蜜)

他高中畢業禮物是環遊世界,耶魯大學畢業後他參加中國內地會,立志要向中國北方的回民傳福音。1912年,他出發前往甘肅,為了瞭解回教,他特地繞道埃及去受訓,不料感染腦膜炎病逝開羅,年25歲。哀痛的父母收到他的遺物:一本聖經,翻閱之後,看到他寫下「不留」(No Reserve)二字,旁邊的時間正是他宣告放棄財產、甘心宣教的時刻;他父親告訴他,再也甭想回公司工作的時候,他寫下「不回頭」(No Retreat);在埃及病逝前,他加上二字「不悔」(No Regrets)。

博德恩壯志未酬,一生沒為自己買過一輛車,卻將遺產一百萬捐贈給中國內地會,實踐了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的名言:「我若有千萬家產,不留一分不給中國。」

宣教士金品三 籌設大陸西北首家醫院

博德恩福音醫院與「上帝愛人」牌匾。      (照片提供/開心蜜)

內地會派了蘇格蘭人金品三(George Edwin King, 1887-1927)到蘭州,遵照博德恩遺志,在這回民聚集的重鎮籌設中國西北第一家醫院-博德恩福音醫院。金品三的父親是內地會早期的宣教士,他在陝西漢水一條船上出生,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

受感動重返中國行醫宣教的金品三慧眼獨具,在荒山坡上興建磚木結構的醫院俯瞰滾滾黃河,1918年竣工典禮上請來省長和蘭州13個清真寺的阿訇觀禮。初期分男、女醫院二部,病床50間,另有穆斯林病房服務回民,除了內、外、婦產、五官科以外,還開辦4年制醫學班和護士班培育本地醫護人才。

看病教學外,他和同工們更不時至甘肅偏遠地區巡迴治病、動手術、傳福音。一次到天水醫療佈道,夜宿小旅店遇賊偷竊,金品三捉賊時,被連刺數刀,幸好同行者趕到,一起制伏小偷,金醫師被連夜送回蘭州搶救,鎮上居民聞訊,感念他醫病之恩,竟有近200名男丁集體送行達一哩之遠。那圖財害命的小偷本當判重刑,金品三卻提出「不要治罪,請予釋放」的要求,在他堅持之下當庭開釋。

(上圖)宣教士金品三;(下圖)在黃河受洗的麻瘋病人。      (照片提供/開心蜜)

甘肅西部當時有數千名痲瘋病患,素來無人理睬。1925年,金品三在蘭州開辦痲瘋病院,治病果效顯著,甘肅省政府也給予支持,讓他們能在離臨夏20里外的山谷建痲瘋村,使經過治療的痲瘋病患可以移居此處,自力更生。

有些痲瘋病人得到醫治,生活改善,接受福音,就在黃河裡受洗歸入基督。博德恩醫院此時已成西北最好的醫院,聲名遠播青海、西藏、內蒙,連遠在拉薩一喇嘛寺的活佛,都不惜千里跋涉來求醫問診。

1927年,北伐戰爭爆發,各國領事館為保護僑民安全,宣布撤僑。金品三奉命率領全省宣教士和眷屬共50人向沿海撤退,分乘8艘羊皮筏沿黃河順流而下,行經曲折的河套水段,8艘船全數擱淺,金醫師率眾下船搶救,當他把最後一艘羊皮筏推向水深處後,終於體力不支,被捲入漩渦中遭難。生於漢水,死於黃河,有幾個中國人能如是?不到40歲,半生為中國,留下師母、遺腹子和5個孩子。

宣教士安樂歡、吳寶瑛 杏壇春輝、醫者仁心

紐約布魯克林出生的安樂歡(Leighton P. Rand 1895-1929),不僅讀書時品學兼優,還是運動健將,康乃爾大學醫學院一畢業,就加入內地會赴中國宣教,臨行前他寫道:「醫病是主耶穌3年傳道期間主要的工作,衪叫施洗約翰的門徒轉告約翰說:『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路7:22)還有甚麼比得上一個基督徒醫生以身體力行,更能活出基督的典範?」安樂歡醫師1925年初來到博德恩醫院,2年後金品三奉令帶家眷撤退,年輕力壯的安樂歡獨自留守,承擔一切院務,與中國同工合力看守醫院,使其運作如常。他們一起度過1927年涼州大地震,慶祝15位醫學生畢業,並陸續為回民、藏民、喇嘛和痲瘋病人受洗。

1928年,西北發生大饑荒,根據當年12月9日的史志記載:「甘肅災情奇重,災民佔全省人口八成」。1929年初,饑荒愈發嚴重,遍地餓殍,醫院裡人滿為患。安樂歡終日忙於管理醫院、醫病救人,或外出巡迴醫療佈道,搶救災民。繁重的工作使他的體力與健康透支,在救治災民時感染上傷寒。1929年5月8日,安樂歡安然離世,終身未婚,享年33歲。

秦州人吳寶瑛是博德恩醫院錄取的第一屆醫學生,後來被金院長挽留駐院服務,他外科手術精湛,成為主治醫師之一,擅長行政,是金品三的得力助手,他的妻子則任護理長。他夫婦回秦州探親後在家鄉成立一所醫院,1930年,秦州城被回民叛軍攻破,入城大肆擄掠,正在醫院工作的吳醫師慘遭殺害,去世時年僅33。

蒙古人二毛走遍西北 未回民拔幾萬顆蛀牙

二毛幫村民拔蛀牙。      (照片提供/開心蜜)

帶我們去福音醫院參觀的二毛是內蒙古人,他有位虔誠的母親,大字不識幾個,憑著無比的信心和熱情的禱告,居然能把聖經背誦如流。母親樂善好施,帶領好幾百人歸主,二毛跟提摩太一樣幼承母訓,熱心傳道助人,起初沒找到服務的方向,他的好意經常被人濫用,不免有些挫折感。

一次偶然機會,他發現蘭州福音醫院這短短的廊橋,前仆後繼的先人故事把他震撼得熱淚盈眶、無法自已,從此立下志向,效法這群宣教士以餘生奉獻傳道。10年前,他參加醫療宣教團,一位美國牙醫問有沒有人想學看牙,他願意教學徒,二毛不知哪來的勇氣上前報名,來自澳洲的一位華人權充翻譯,雞同鴨講地教了3天,牙醫走了,他沒錢沒名沒經驗,居然開始江湖行醫,憑著一股熱情走遍大西北偏遠地區,拔過幾萬顆難纏的蛀牙。

我參加醫療隊最後一天,與他同工來自星加坡的正科牙醫當眾誇讚二毛,說二毛的醫術高明,經驗豐富,手巧勁大,星加坡找不到幾位像他這樣的好手!

離開蘭州,二毛要去青海開始他的個人巡迴醫療宣教,我很好奇問他去哪些地方,他笑說回民村和喇嘛廟,那兒有許多因治牙而結識的好朋友,包括喇嘛麻吉,每回都招待他住喇嘛廟,看牙之餘跟他談道問理。金品三、安樂歡、吳寶瑛,後繼有人,博德恩那一粒麥子,沒白死!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