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對事不對人」,在職場上做事看似不難,只是一旦出狀況,事後發現還是出於人(與同事關係)的問題。作為信徒的我們,如何將信仰帶到職場上,行出神的道?
明光社5月12日晚舉行「生命倫理對談──職場上隨波逐流才是王道」,邀請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授李適清博士到場分享,同場亦有位神學生分享職場與信仰見證。
李適清博士。 (攝影/記者洪敬義)
當晚有不少參加者因為主題吸引及有共鳴,到場聆聽當中有何妙法,或藉機請教職場與信仰之間的應對之法。 (攝影/記者洪敬義)
 

在職場活出信仰的錦囊

習慣(Habit):一直做好自己,原來能夠減少被同事所傷害。做實事,不推卸責任,日久見人心,同事自然會慢慢發現你的品行與為人,不會推卸於你或找你麻煩,既贏得同事的尊重,更有可能主動為你解釋。

習慣亦如基督徒的操練。何為操練?就是將所知耶穌基督的「道」,持之以恆的實行於生活與職場中。這「道」雖異於他人做法,但日久發現到以上奇妙之事,便有勇氣走下去,信心也建立起來。這也許會對良心有價值上的衝擊,若第一次順應隨波逐流,做著有違信仰的事,必然有第二次同樣的事發生。

忘記(Unlearn):指的是忘記一些以往既定做法,順服耶穌基督的一套去做。從出生到這一分鐘,世上的人、事都不斷教導我們是非世俗觀。但藉耶穌基督,才知祂是我們的道路、真理、生命,從而建立另一段價值觀,所以需放下以往的世俗做法。

過程中,這世界會不斷恐嚇我們,但不外乎是「騙」和「嚇」的手法,前者扭曲人的視線,從而看不到真相;後者一直用不同方法叫人放棄。

禮物(Gift):將職場中所遇到的限制化(看)為神所賦予的禮物。每份工作總有它的工作範疇限制,同時亦有正面與反面,如何將眼中的焦點擺向正面,是我們在職場上的功課。

每天的工作環境,每一刻敏銳地感受主的同在,又如何感受主在人和事當中領受祂的旨意,是信仰爭戰的前線。身處於職場,被不同價值觀的人所包圍,我們的軟弱,需靠聖靈幫助來活出作為基督徒的樣式。

當晚一位老師到場分享她轉到現職任教學校的見證。

初任職這學校不久,本來開朗幽默的老師,發覺自己比以往少了很多笑容。她發覺到父親剛離世而影響到心情外,校內學生對新老師有多方挑戰,還見其他老師巴結校長、家長小圈子的文化,令一向「正直做自己」的她鬱鬱不得志。

她曾因進修外語課程,可離開該校三年而感到高興。但三年後回到校園,又面臨教三班不同級別的的重壓。獲弟弟介紹,到中國神學院進修夜班,靠著老師與神的話語,漸改善負面感受。

藉著信仰,她開始養成每日早上禱告時,不論遇上順境或不如意事,都學習同樣讚美神的習慣,她自言這晨禱方式確實令她得到改變。

「望見學生,我感受到自己會對他們獻上一個微笑,我亦會為有回以微笑的學生而感到高興。」只有祝福,沒有咒詛的心態下,現今她能做回當初開朗的自己,跟學生及家長有說有笑有互動,重新建立正面關係,這都是神的奇妙作為。

老師坦言當時工作環境令她曾動過想轉校的念頭,卻為著留下的決定而感恩。因學校換新校長,對於新校長待人處事的公正,還有對同事意見、想法的留心與尊重,她非常欣賞。

有參加者求教職場上普遍存在的御責文化。李博士認為,基督徒是勇於承擔的人,這和世俗的價值觀截然不同,但我們的信仰包含了去終極演繹有行動的愛。

故此她建議,嘗試去相信與幫助同事。關於對同事「信不過」(不可信)的問題,她反問,是否只是出於自己嚇自己?或者是對方實際上處理不了?她鼓勵不妨先去嘗試,也許能為同事帶來改變。

「用信仰的一套可行嗎?」在職場上願意為信仰去作有承擔與相信同事的人,李博士不諱言,以世俗眼光,此舉或許帶來短期的痛苦,但以信仰角度去看,長遠計是「日久見人心」。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歌林多前書13:7

故此我們要相信聖經的邏輯,因我們有神同在。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