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一名研究英國國教的專家評論,「教會增長」決定於其服事是否更好,而非聚焦數字。許多測量結果顯示,英國國教正從原以為的「劇烈衰退」,轉換成「實際再次增長」,這扭轉眾人對英國國教的看法。

現代教會主日出席率低≠會友流失 因為週間聚會人數成長了!

教會增長顧問、利奇菲爾德城市(Lichfield)前任副主教鮑伯傑克森(Bob Jackson),在《教會增長的奧秘—有果效事工的異象與實踐》(What Makes Churches Grow? Vision and Practice in Effective Mission)書中提到,英國國教真實狀況「與主流媒體的說法大相逕庭」。針對「教會已不可避免衰退」的說法,他認為部份原因是來自「測量教會出席率」而出現的挑戰。

      現代人參與教會的「出席模式」已變遷。

「按傳統,教會以特定的崇拜聚會有多少人到場,來測量教會出席率。但這種測量出席率的方法,事實上越發不實際。」他指出,「出席模式」已變遷,上一個世代的會友或許每週會出席主日,但現代上教會的會友卻不太可能這麼做。

他進一步說明,會友在「出席」與「參與」之間,呈現「日益擴大的差距」,是因為有些人相較以往,更不常到教會,或者每月4週平均僅參與2週。

不過,這種現象不等同於衰退,實際上,教會反而正在增長。「關鍵在於,以尋常主日的出席作為指標時,顯示教會出席人數正以每年1%緩慢下滑中,但週間舉辦的聚會人數卻成長了,這些出席人數加總後,人數很可能持穩。」

以此來看,這的確是好消息,但仍面臨挑戰,畢竟「平均持守聚會的力量,變得比從前更鬆散」。是新加入者沒有歸屬感嗎?不,是教會增長的核心重點,必須推展門徒訓練事工,才能對會友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增長不能只突顯一種 健康的教會是全方面成長

傑克森期勉教會思考「增長」的意義。英國國教正形成「增長」意義的3面向共識:1)數字上的增長、2)屬靈的成長、3)個人見證與教會對世界影響的增長。

「健康的教會應該會是全方位增長,若只在其中一個方向增長,顯示教會已變形走樣。」而教會僅著重數字上的增長方式,也正日漸改變事工的品質。

      若教會具吸引力、活力且正面進取,自然而然就會增長。

過去,教會曾是專業的「傳道者」,而現在地方教會成為留在城鎮裡唯一的「一場表演」。但教會應成為名符其實的傳道者,若教會具吸引力、活力且正面進取,人們就會希望成為其中一員,這將會使教會變得更好,進而增長。

並呼籲,教會定意尋求增長,發展出邀請與歡迎的文化,同時將焦點放在家庭,為未來的困難作好準備。如梅西教會(Messy Church)11年內已邀請逾50萬人參與聚會,他認為這是繼18世紀末的主日學學校與衞理公會崛起之後,最大的單一教會增長現象。

教會增長難嗎?傑克森樂觀且充滿盼望。身為基督教國家的英國,一個基督教王國(Christendom)的衰退、或是會友自我認同的結束,都不代表教會的衰退。正如教會被邊緣化,並不代表教會委縮一樣,請為英國國教及眾教會的復興禱告。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