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聖家,意即「耶穌、瑪利亞、若瑟」所組成的「聖家」為堂名。(圖/聖家堂官網)

聖家堂,是台灣最大的天主堂,位於新生南路上。聖家,意即「耶穌、瑪利亞、若瑟」所組成的「聖家」為堂名。原址建於1952年於安東街,新生南路現址於1953年落成,經數度改建始抵定大致原貌:百年玻璃彩繪、無柱聖堂、帳篷式設計……。這裡是與天主相遇的地方,更有多處細節可賞析建築藝術之美。

1952年興建 近70歷史

1952年,冉守謙、魏善強和南懷義三位神父,接獲省神父的指派,來到台北市安東街開創新堂區(原址是安東街409巷10號),他們於一棟日式房屋中定居,也暫時以安東街為會址。

 

一日,三位神父商議聖堂的名稱,冉神父自幼熱心恭敬聖若瑟,所以提出新開堂區以若瑟為名;南神父覺得聖堂應該獻給耶穌聖心;但魏神父更喜歡以馬利亞為堂區的保護者。於是便將耶穌、瑪利亞、若瑟,聖家的三人,以為堂名,「聖家堂」的名稱也就這樣誕生。「聖家」所代表的意義,也意表十分注重傳統家庭價值。

 遷到現址前的聖家堂舊景。(圖/聖家堂官網)

由於聚會人數漸增,1953年左右,就有千餘人聚會,場地不敷使用,正好神父們發現了更屬意的新生南路現址,只是,一開始,當時的地主不同意賣地。

 

當時,魏善強神父每天騎著腳踏車經過新生南路,隔著竹籬笆祝禱一年後,地主同意賣地。1953年,購得新生南路佔地1,800多坪的現址;1954-1962年間,陸續擴建第二座聖堂,以及行政辦公大樓、神父宿舍等;1962年,為了新建大聖堂,拆除第二座聖堂。

 

遷堂與改建,前後經過約10年時間,抵定現今大致原貌。

聖家堂現址,外觀為帳篷式設計。(圖/聖家堂官網)

 

建築特色:帳蓬式形狀,無柱大聖堂

聖家堂外觀具有兩大特色,內部呈現出帳蓬式形狀,地基高於四周建築物;聖堂內部,有百年歷史的彩繪玻璃、聖家浮雕,再加上挑高設計,充足釋放出空間感,日光灑落時,容易將聖堂內的細節映照得通透澄淨,讓人宛如沐浴在天主的大愛光中。

 

現今大聖堂由「利眾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林柏年建築師設計(民國8年出生,福建人),在台灣建築師的譜系中,其與「東海大學藝術中心及魯斯教堂」建築師陳其寬,以及「陽明山中山樓」建築師修澤蘭等人,同列台灣第一代「十大建築師」。

 大聖堂內部無柱,挑高設計,充足釋放出空間感。(圖/聖家堂官網)

大聖堂的聖家浮雕。(圖/聖家堂官網)

 大聖堂最大的特色,是釋放出空間感,挑高七層樓,沒有一根柱子,一眼望去,在視覺上毫無壓迫。參訪者、教友們進入聖堂內時,靜謐氛圍,彷彿能使人能聽見來自內在的聲音。空間所營造的清靜感,十分容易讓人感受到天主的愛,無暇地顯現與降臨。

 

大聖堂1965年啟用時,外交部官員、中南美洲各天主教國家駐華大使、各界貴賓,及各堂司鐸、修女等三千餘位,皆到場參加,盛況空前。

 

T型十字格局,同耶穌受難時的十字架

「建築史學家」王維潔教授表示:

 

「(聖家堂)……並非經典的十字格局,因為通常所謂的『十字架格局』,頂端必須是祭台或是大片的光,以象徵正確的方向,以及耶穌基督的頭。羅馬宗座聖伯多祿(st pietro)大教堂,端點就是爆炸的雲拱起來聖伯多祿的座椅,這才是標準的十字格局。

 

 但是,在聖家堂中看不到這樣的端點,它是一個T型的平面。T型教堂的格局,在歐洲確實較少見,但不代表就相對遜色,因為字母『T』在宗教學上,有深刻意義。

 

希臘字母的T的前身,腓尼基人將它寫成像是個十字架。字母的典故來自於樹木,樹木象徵生命。T跟樹木,都是代表生命,後來也被稱為生命的符號。此外,根據考證,耶穌受刑的十字架,也是T型的十字架。」

 

俯瞰聖家堂,為T型教堂的格局,字母「T」在宗教學上有深刻的意義。(圖/聖家堂官網)

各個角度的聖家堂日景。(圖/聖家堂官網)

 

百年玻璃彩繪由丁松青神父珍藏自比利時 後轉贈聖家堂

聖家堂內的彩繪玻璃,是非常值得賞析的重點,由十九世紀藝術家李維克(Charles Lévêque),依據《聖經》故事中的篇章,在1878 年為比利時爾維耶市聖心堂而創作。

 

李維克的畫風是屬「拿撒勒畫派(Nazarene School)」,強調的是敘事性系列場景、以「連續敘事」方式,完整傳述救主耶穌在地上的一生。人物的建築邊框,以及五彩絢爛的色調,都是被強調的藝術特色。

 

1998年,因該聖堂需要改建,因而釋出願意轉贈玻璃的意願,並在網路上尋找願意保管這些珍貴作品的教堂。「台灣清泉天主堂」丁松青神父知道此訊息後,表示願意保管,於是接收了18座彩繪玻璃。運送來台後,損毀處經修復後,由義大利籍前聖家堂本堂神父王秉鈞推薦下,送至聖家堂;鑲嵌時,則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技術人員技術指導進行裝置作業。

李維克(Charles Lévêque)創作的聖經故事玻璃彩繪,為清泉天主堂丁松青神父獲自比利時,輾轉交與聖家堂。(圖/聖家堂官網)

 

現任主任司鐸—饒志成蒙聖召50餘年,續傳聖家天主大愛

聖家堂現任主任司鐸為饒志成神父,出生於印尼,原籍廣東梅縣,17歲回到台灣讀大學,就讀台灣大學機械系。饒志成神父是在此時期蒙聖召,並加入耶穌會,兩年後赴義大利唸文學、哲學及神學,並獲哲學及神學雙碩士學位,也在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攻讀靈修心理學。

 

饒志成神父曾說,「人都喜歡禮物,因為禮物是情意、愛意、心意的實體象徵,是愛的顯現。這世界上有一份愛,是超越我們人類智慧所能理解的,就是耶穌降世為人,成為我們全人類最大的禮物。」自蒙聖召至今約50餘年,如聖家堂的「三人聖家」所代表的意義一樣,饒志成神父盡心福傳,不停歇地分享耶穌大愛。

 

一如聖家堂的堂名所代表,將「愛神」與「彼此相愛」的精神,繼續在這地傳遞。

 聖家堂現任主任司鐸為饒志成神父。(圖/右:聖家堂官網,左:記者張釋云)

 

精選要聞》

為什麼神「延遲」我們心中期待的事? 王翠如牧師:處境要顯明安全感放錯地方

預言為何會失準?聖經怎麼說?

花10多年擊碎「鑽石外殼」找回肉心,重回神愛的家 藝人胡嘉愛:祂看到我最需要的那塊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今日報新春奉獻回饋專案—福音紅包袋》點此奉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