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黃偉南牧師、王秉韻牧師跟多數教會不太一樣,他們在主日崇拜講完道,收拾好講台上的東西後,就輕鬆轉過身,坐在講台上的沙發上,等待弟兄姊妹「問問題」!(圖/心欣城市教會 提供)

你見過這樣的主日聚會嗎?每周聚會後,通常由牧師帶領回應詩歌,然後作祝福禱告,最後散會。然這間教會很「不一樣」,牧師講完道,竟然轉過身、坐在講台上的沙發上,這時發話權則落在弟兄姊妹身上,他們熱情地拿起麥克風,一個個問道:「牧師,那你覺得…」、「我感受不到愛,牧師怎麼看?」、「我沒辦法繼續愛我老公」,甚至也有非基督徒參與提問。

 

全程毫無彩排、毫無流程,純考驗牧者的瞬間臨場反應:「不會覺得被問(某些問題)是被挑戰、被冒犯,反而是代表弟兄姊妹『正在向你搭一座橋』。」黃偉南牧師說。

  • 黃偉南牧師分享主日聚會後的Q&A心得。(攝影、剪輯/記者黃睿慈)

想想看,教會主日聚會的「最後」,都是用什麼形式?

 

有些教會的牧者會帶領禱告,有些則是唱回應的詩歌,也有些牧師會宣讀哥林多後書13:14經文:「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我們弟兄姊妹同在,從今時直到永永遠遠,阿們!」作為結束。

 

但黃偉南牧師、王秉韻牧師不太一樣,他們講完道,收拾好講台上的東西後,就輕鬆轉過身,坐在講台上的沙發上,等待弟兄姊妹「問問題」!

  • news-details
  • 黃偉南牧師坐在講台沙發上回答問題。(圖/心欣城市教會 提供)

順從聖靈的感動,火速開工

去年五月起,全台爆發疫情,眾教會紛紛轉為線上主日聚會,延續到十月左右正式解封,恢復實體聚會。有一次,王秉韻牧師坐在台上聽道,看著丈夫黃偉南牧師在講台前宣講,而講台後方還放置著裝飾用的兩張沙發,她突然靈機一動,心想:線上聚會時有Q&A問答時間,那恢復實體為何不也做Q&A呢?

 

王秉韻形容,過程中如「神來一筆」,經歷從聖靈而來的感動和平安,她立刻告訴丈夫,也與教會核心同工分享想法,眾人都表示支持,於是,七天後,也就是下一個主日聚會,他們「正式開始接招」!

 

「第一次要做(Q&A問答時間)剛好輪到我講道,先生有外堂講道,第一次我有點剉…本來都是講道,突然你就要在大家面前坐下來,我其實很害怕,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當時她鎮定地宣布「我們等等會有Q&A時間,你有問題都可以舉手,同工會遞麥克風給你」,說完後直接坐下,心想:現場大概是一片沉寂吧!

 

沒想到,還真的有人小心翼翼地舉起手、拿起麥克風,開始問問題,漸漸地氣氛越來越熱絡,結束後有人特地跑來對她說:「我覺得教會這樣子很好!」

  • news-details
  • 台下會眾拿起麥克風提問。(圖/心欣城市教會 提供)

心與心相連,深淵與深淵相應

有一次,王秉韻的信息主題說道:「我們要把生命寶座的位子交給神,不要自己坐在上面,要交給神掌管。」就有一個弟兄提出疑惑:「牧師,可是我們這樣就會失去自我。」

 

她接著回答,「其實我們人都是從神那邊來的,都要從神認識自己。」這時,有另一個在台下的弟兄也回應:「這位弟兄,其實你所謂的『做自己』,是從文化、家庭和背景所塑造的『你認為的你』,如果你要知道自己是誰,還是要從神那個角度。」

 

透過主日信息後的Q&A時間,弟兄姊妹與牧者的心好像能緊緊相連,且每個問出的問題,剛好也能成為其他有類似問題的人的幫助,如深淵與深淵相應,讓整個主日聚會彷彿「活了過來」,多了親密感、人情味。

 

察覺弟兄姊妹每個問題背後的核心思想,對症下藥

「Q&A有一個最大困難點是,你要很快地抓到弟兄姊妹的問題,你要去察覺。」黃偉南牧師說,有些人不會一下敞開心房,反而會問些表面的問題,這時牧者需要帶領他澄清問題,引導其思想更深入的部分

 

例如,曾經有位30多歲的姊妹問道:「我父親好像沒有很愛我,他比較偏愛小孫女,我該怎麼辦…?」這位姊妹越講越難受,在主日會場頻頻掉淚。

 

事發很突然,完全來不及做準備,這種狀況下,你會怎麼做?

 

黃偉南回憶,這位姊妹似乎把所有愛的源頭都指向父親,但人心裡面渴望愛的來源,有時是其他人沒辦法給你的,唯有從神而來。這是第一步,認清他問題的核心思想

 

第二,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我們通常會詮釋他的情境,而不是直接把真理告訴他,說『你不該把希望寄託在人身上,要在神身上』這樣有點殘忍。」王秉韻分享,這種情況通常會先同理對方的情緒,然後才把神的安慰帶給他們。

 

第三,切勿直接辯駁論斷對方,而要花時間陪伴他們,告知他們即便在苦難中,神的恩典依然都在。

 

第四,就是引導他發掘問題背後的成因。曾有人問「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再說謊?」通常牧者會鼓勵他去了解:孩子為什麼說謊?是懼怕刑罰,還是認為自己不被接納?還是他只是想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其實這些問題,遠比直接告訴父母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來得重要。

  • news-details
  • 黃偉南牧師(右)與王秉韻牧師(左)。(圖/記者黃睿慈)

彼此搭橋,一來一往的互動更加真實

我們的主日信息,其實就像在向弟兄姊妹『搭一座橋』。」黃偉南說,有時牧者很努力地去搭信息的橋,但其實都進不到弟兄姊妹的內心,但開放Q&A後,弟兄姊妹開始對牧者「反向」提問,這座橋,也就自然而然地搭上了。

 

至於,會不會擔心有人問的問題很冒犯、牴觸信仰?或是問一些跟主日信息無關的內容?抑或是在主日後現場情緒大宣洩,只單顧說著自己的感受呢?

 

「很多人會認為是攻擊,或說『牧師,你都不怕被問什麼問題嗎』,我反而覺得(被問問題)是好事,不論是他的過去經驗也好、對話很挑戰也好,至少他先搭了一座橋往我們這邊走。他不是在挑戰教會,而是福音透過他問出的問題,在這裡(心裡)開了一扇門。

 

王秉韻牧師笑著補充,「每一次Q&A都像在教牧(輔導)的感覺!」

 

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

—彼得前書5:2-3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