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 / shutterstock)

長老」是做什麼的?究竟其任務、職分和功能,在聖經中是否有交代?

 

長老」是如何產生的?是根據什麼條件和資格、程序和手續來產生的呢?

《從聖經看長執》一書由「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作者邵遵瀾從聖經亮光中,分析關於「長老」、「監督」、「牧者」這些稱謂的真正定義與功能。

 

「長老」的名稱

(一)從舊約沿用

「長老」一詞,在舊約希伯來文中意指「老者(Elder)」,延伸之意不但指「年歲」,還有「位份」及「他的權勢」。

 

在教會中,處理行政的原則是,遇到什麼重要之事,通常先找教會中最年長、最老練,也是在神家中最關心的人,先和他們談談,若其能接受,下面的弟兄姊妹也容易接受。

 

若有需要調整或改正之處,先在少數人中商量過,待調整好、再宣佈給大眾,免得一下子宣佈出去,若發現有不合適,想改已來不及;且就是改了,也好似朝秦暮楚,叫人對領導產生懷疑。

 

民數記中,摩西時代已出現「長老」字眼,也能看出所扮演的角色、擔當責任,好像是神的僕人與眾百姓間的「一個橋樑」與「一種溝通」。

 

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對摩西說話,把降與他身上的靈分賜那七十個長老。靈停在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就受感說話,以後卻沒有再說。(民數記11:25)

 

摩西是神的僕人,神的靈降在他身上,使之有智慧、權能來為神做工。當時,神吩咐摩西要把祂給他的靈,分給當時的七十位長老們,摩西就把靈分賜出去,而他們也受感說話。這說明,凡是辦神的事,都需要神的靈來扶持、教導

 

約書亞在世和約書亞死後,那些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諸事的長老還在的時候,以色列人事奉耶和華。(約書亞記24:31)

 

約書亞記提到,這些長老不是憑著權位、才智、社會地位,或世俗學問、錢財,最重要的是,憑著他們認識神,換句話說,是在「屬靈的見識」上真是老練。約書亞離世後,只要他們(長老)在,以色列百姓照樣事奉耶和華。

 

此說明教會不該建立在傳道人身上,若教會一味依賴傳道人,導致傳道人在就好、傳道人走就垮,這絕非神的旨意。

 

現今有許多教會緊緊地抓住他們的傳道人不放,此觀念實在不合聖經。實際上,應將傳道人打發出去,使其成為流通管子,再去幫助其他更有需要的教會。

 

(二)新約中亦用

「長老」一詞,在希臘文意為「長老的團體」或「會(meeting)」;如今,「長老會」就是用這個字,是從希臘文延伸出來,指靈性、見識的老練與長進,不單指肉體的年長或壽高。

 

尊貴的不都有智慧;壽高的不都能明白公平。(約伯記32:9)

 

應當留意,在教會中選長老,屬靈見識的長進與老練才是重點,不一定是年高就可當長老

 

肉體的年紀大有好處,因人生經歷豐富、見得多,然若屬靈的竅沒打開,可能反而成為麻煩——世俗觀念與人情世故懂得太多,反而成為攪擾

 

「屬靈上」定要從「屬靈」來解釋,「屬靈上的年日」與「肉體的年日」非一樣的算法。

 

屬靈的年齡」要從「屬靈的方面」來算,無關一個人的實際年紀,而是指信耶穌後的日子作為計算。例:一個人三十歲信耶穌,到五十歲時,他只是廿歲的基督徒。

 

勸老年人要有節制、端莊、自守,在信心、愛心、忍耐上都要純全無疵。又勸老年婦人,舉止行動要恭敬,不說讒言,不給酒作奴僕,用善道教訓人。(提多書2:2-3)

 

從聖經角度來看,年老的人惟在屬靈上有好見證,才能用善道教訓人、指教少年人。若行為操守或屬靈見證並不值得青年後輩學習,他們對你只好敬而遠之,彼此間會有隔閡,如此一來,教會裡就有麻煩。

 

(三)監督

「監督(overseer)」與「長老」不同之處為,「長老」是說其「為人」,「監督」是指其「功用」。意為,此人又長進又老練,是屬靈的長輩,所以稱作「長老」,其功能是監督,裡外兼顧。

 

「監督」需看看有無弟兄姊妹受傷、軟弱、不守規矩欺壓別人的,或是注意外面有無宵小之輩混進教會而有不良企圖,以及有無不正派傳道人混進教會,欲傳講異端或不合正統的道理。這些都是監督之職,警醒為教會謹慎督促。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使徒行傳20:28)

 

可見,長老的職責就是作監督。

 

作監督者,該首先為自己謹慎;若要監督別人,得先監督自己;要除去別人眼中的刺,需先除去自己眼中的樑木;先要管好自己,然後再為全群謹慎。

 

「監督」本來就是「長老」,「長老」就是「監督」。

 

現今有的教會,把監督抬得很高,(「監督」有時稱為「會督」),好像長老是管一間教會的、是地方的;而監督是超地方的,一個監督可以管一個區域,管好幾個地方上的教會。

 

上述是慢慢演變而成的(文化),但聖經本來不是這樣

 

若從古代那些對聖經很認識、對信仰很持守的教父(革利免、奧古斯丁等),其著作中,會發現他們都說「監督」與「長老」就是一般人,故與現在的一些演變有所不同。

 

(四)牧者

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彼得前書5:1-2)

 

「長老」也可稱作「牧者」。

 

經文中,彼得自稱「我這作長老」,接著又說:「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

 

回顧主耶穌復活後,在海邊向彼得顯現的故事,那時,耶穌對彼得說:「你愛我嗎?你餵養我的羊。」所以,彼得就是個牧者,而他自稱長老,也勸勉跟隨他一同作長老的人,要牧養神的群羊。

 

由此可知,長老」就是「牧者」,中文翻譯成「牧師」。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以弗所書4:11)

 

此經文中,「和」這個字,在希臘文之意可翻成「即」、「就是」。得見,牧養工作包括教導,牧師就是教師,牧者就是教師,牧養和教導是無法分開的,所以叫作「牧師」也實在沒錯。

 

然而,現在觀念卻不同了,把「牧師」和「長老」擺成對立地位,牧師、傳道是一類的,長老、執事又是另一類的。而聖經上的「長老」其實就是「牧者」,「牧者」就是「牧師」。

 

二千年來,教會漸漸演變成,牧者(牧師)」好像一定要全時間的,若牧師帶職,那可不得了,就說他墮落、愛世界?

 

長老」則反之,長老應該一定是在世界上有工作、有職業。有些華僑教會,長老只管給錢就足夠,不牧養、探訪,什麼工作都不管,到時候開會、出錢,然後決定聘牧師,或續聘、解僱。然而,這完全不是聖經上的思想。

 

長老與牧者最重要的是要「成全聖徒」

福音能傳得興旺,關鍵是「全體事奉」。

 

有些教會之所以不能「全體事奉」,實則是與「名不正言不順」有關。現今,牧師傳道被定位是專門做「傳福音」這行的,而會友被認為是「平信徒」。

 

問題來了,若大家都想「我是平信徒layman」,所以「我就always lay down」,以為永遠是躺著不動,來做禮拜就很給面子了。

 

這等於是,你(教會)是擺攤子的,我(會友)是顧客,顧客永遠是對的,今天吃得口味好、覺得不錯,哪天覺得不好、就罵你一頓。這難道不正是現今教會的樣子?

邵遵瀾指出,現今教會在觀念和名稱上應該突破,回歸到聖經角度來思考。

 

在教會中,一個真正的好傳道人,並非自己包辦一切事,乃是多多「成全聖徒」。

 

所以,最要緊的不是把牧師頭銜拿掉,而是要將牧師包辦聖工的觀念拿掉,稱呼牧師、長老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要促進教會「全體事奉」!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