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25日中午,新北某國中校園發生割頸案。(圖 / shutterstock)

割頸案發生在台灣校園!兩名男同學因發生口角衝突,一方拿起預藏的彈簧刀攻擊對方致命部位,導致受害同學當場血流如注,送醫急救兩天後仍宣告不治。

 

面對青少年的情緒管理,對校園安全造成極大隱憂,也讓社會大眾議論紛紛:學校教育怎麼了?偏差行為竟如此殘暴?

25日中午,新北某國中校園發生割頸案,一名國三男同學為了替「乾妹妹」理論,與另一班男同學發生口角衝突後,從身上拿起彈簧刀攻擊對方胸口和頸部,導致傷者大量失血而無生命跡象。

 

今(27)日經校方證實,受害學生於加護病房裝上葉克膜搶救,生命跡象一度恢復,昨(26)日晚間仍宣告不治,其家屬難掩悲痛。

 

據網路資料顯示,加害男同學曾待過少年觀護所,生長在單親家庭,由父親獨力扶養長大,過往曾有數起不良行為紀錄,被列為高關懷學生,需班級導師和輔導室特別留意。

  • news-details
  • 「宇宙光關懷輔導中心」教牧輔導員丁介陶受訪回應校園割頸案。(圖 / shutterstock、丁介陶 提供)

情緒衝突引殺機,教育應與時俱進

「宇宙光關懷輔導中心」教牧輔導員丁介陶受訪表示,加害男同學為要幫乾妹妹出氣,卻讓自己陷入情緒中,並在衝動之下亮出美工刀砍傷對方,造成難以挽回後果。

 

早期,校園中可合法搜查學生攜帶物品,但在強調人權的情況下,現今校方並無法強制搜索,也無從得知學生是否攜帶危險物品。

 

面對行為偏差青少年,學校會安排專任輔導老師照顧,或聘請諮商心理師協助關懷,而對於特殊家庭學生,也應有更多關心與付出。

 

他強調,現今教學環境變化許多,青少年對於師長管教較難接受,並容易產生明顯情緒起伏,若教育場所無法與時俱進,不僅無法掌握孩子狀況,也會缺乏對孩子的理解。

 

因此,對於有不良紀錄的學生,除了列入高關懷個案行列,也應關切其人際關係的建立。此外,在交流談話中,建議盡量避免高壓性言詞威嚇,並以同理心予以關懷,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在乎的。

  • news-details
  • 教學環境變化許多,教育場所應與時俱進,理解、關懷學生的情況。(圖 / shutterstock)

家庭結構的脆弱

談及青少年殘暴行為,有人會認為來自沉迷於暴力遊戲,包括砍殺、射擊和鬥毆等內容,導致他們易將虛擬場景付諸現實生活。

 

丁介陶認為,許多孩子會在電玩中發洩情緒,只是單純想從遊戲中得放鬆和快感,更重要的是,遊戲世界成為他們的交友場所,透過連線組隊尋找友誼,並得到相互支持的成就感。

 

事實上,若原生家庭本身就有狀況,或是成長在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在其偏差行為中,反映出家庭結構的脆弱性。

 

他進一步指出,儘管電玩遊戲能帶來放鬆宣洩,但對於父母暴力相向的家庭,也會成為孩子偏差行為的潛在因素,並演變成殘暴行為發生。

 

然而,若孩子的偏差行為在學校無法被管教,回到家庭更有可能引發其他問題。丁介陶建議,老師與家長應有更多配搭,面對孩子狀況時,家長要願意前來學校關心,老師也要能深入家庭情況,一同為孩子的成長而努力。

  • news-details
  • 丁介陶強調,老師及家長應教導孩子正確的情緒發洩管道。(圖 / shutterstock)

尋找愛與支持,建立正向關係

面對行為偏差青少年,丁介陶相信,教會可提供溫暖陪伴,及足夠的愛與支持,尤其弟兄姊妹間的相互扶持,能為家庭帶來深刻影響。

 

教會是一個友善環境,並期待高關懷學生能遇見耶穌,帶來生命改變。他強調,儘管人的過往習性無法立即改變,仍會渴望愛與支持,而,當孩子願意因著信仰打開心房,不被當作異類看待,相信從神而來的力量會帶出轉變。

 

另外,在接觸青少年時,應先建立正向關係,透過感興趣的話題增加彼此信任,讓他們感受到融入其中,才能轉移到要解決的問題核心,並找出策略行動,幫助孩子以對的方式來發洩情緒,避免憾事發生。

 

相關閱讀》

校園割頸案》回到聖經找答案 孩子成長土壤的「五個反思」

校園割頸案》重大刑案新聞造成心情不適? 「不、減、反、增」四建議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