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發呆、耍廢,是現代人常見的生活方式,政大學生於期末考週舉辦發呆比賽,引人反思「休息」的真義。(圖/shutterstock)

日前,政治大學一名學生於期末考週舉辦「發呆比賽」,希望透過60分鐘的發呆過程,讓同學們能在期末考的壓力下短暫休息。比賽期間,參賽者們可以用最舒服的方式待在草地上,期間不得說話、飲食、睡覺或使用電子產品,以達到真正的「放空」。

 

發呆、耍廢,是否與聖經中「辛勤工作的教導」有衝突?什麼是合神心意的休息?如何才能讓身心真正的休息?本報邀請生命故事基督群體主責傳道/「伴。走。心理工作室」負責人王曉諭,以其諮商心理師身份分享其看法。

  • news-details
  • 生命故事基督群體主責傳道/「伴。走。心理工作室」負責人王曉諭傳道,以自身對傳道人職業倦怠的研究,點出「自我覺察」對人重獲盼望與意義感的重要性。(圖/王曉諭 提供)

耍廢的緣由,來自失控與失去盼望

王曉諭說:「信仰談的是原則,而不是律法。因此發呆、耍廢與聖經辛勤工作的教導並沒有絕對衝突,我們是活在恩典當中,而非律法之下。」

 

人為何出現發呆、耍廢的行為呢?這是源自於人類面對「壓力」所產生的反應,當人感到失去控制,便會產生防衛機制,為自己爭取時間、空間,而面對壓力,大致可以分為:戰、逃抽離三個面向

 

其中,逃和抽離的具象表現就是發呆和耍廢,透過這樣的行為,人類能夠「儲存能量」面對外在的環境。當外在環境的失控感越來越重,人類就會越發頻繁的出現發呆、耍廢的行為。

 

聖經中所謂的辛勤工作,指的是:對每一件事情有足夠積極和在乎的生命態度當一個人對生命有目標和盼望時,很自然會希望人生過得有價值和意義。無論是耍廢的現象,還是政大的發呆比賽,其實反映出的是,社會中的混亂與多元性讓人感到徬徨。

 

核心的問題是:為何這世代的人,無法帶著希望、目標往前走?

  • news-details
  • 快速、多元的世代,使人類對生活的掌控感越發減少,進而產生越來越多耍廢、躺平的現象。(圖/shutterstock)

基督徒所擁有的盼望是:知道自己的一生都在神手中,並且未來基督會再來,哥林多後書 5:17-18,「所以,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一切都是出於上帝;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使命賜給我們。

 

若一個基督徒頻繁出現發呆、耍廢的行為,便需要思考:「為何我的信仰,無法帶給我意義和希望?我與神的關係是否有問題?」

 

分別為聖,尋回盼望

出埃及記20:8-11,「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基督徒「守安息日」便是將時間、空間分別為聖,詩篇46:10,「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明確指出基督徒的安息觀,除了分別時間和空間,更要重新思考上帝是誰?

 

當我們清楚上帝是怎麼樣的一位神,就能夠反推回自己、知道上帝對我們的心意。信仰不外乎解決三大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當這些問題都能被回答時,我們就有盼望面對生活和工作。

  • news-details
  • 神設立安息日,使我們能從日常生活中分別出時間和空間,重新思考與神的關係,得著更新、改變,成為聖潔。(圖/shutterstock)

心理學常談的舒壓,其實不能解決問題,」王曉諭說:「當我們選擇耍廢時,是提供空間去思考:我現在在忙什麼?重新尋找個人生命的價值和盼望如同我在讀諮商所時,所寫的論文〈傳道人的職業倦怠與修復歷程〉,透過自我覺察重新安頓情緒,反思自己的呼召和使命。」

 

發呆、耍廢是必要的,可以在其中進行內在整理自我覺察但不是無意義的抽離,否則跟喝酒、藥物成癮來逃離現實並無不同。和靈修與守安息日的目的一致,便是幫助我們從日常生活中抽離,在這段期間重新認識神並用上帝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而能成為聖潔。

 

時時自我覺察,聚焦神掌權

什麼才是對身心有益的休閒?王曉諭建議,可以思考適合自己人格特質的休閒活動,只要能讓身心徹底休息,就是有益的,並沒有標準答案他自己就喜歡透過煮飯和露營來放鬆,在這些操作性的勞作過程中,幫助他「換一個腦」思考。

 

我們需要問自己的是:「我現在是否需要停下來?」、「我是否已經不知道為什麼而忙碌?」當我們覺得休息是重要的,我們就會去執行,而休息唯一的目標就是:「重新思想與神的關係,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與盼望。

 

我們也可以透過整理過去快樂、舒服的經驗,讓自己找到紓壓的方法。舉例而言,華人喜歡以吃飯慶祝重要的日子並連繫感情,因此人在長大之後,同樣也會以吃飯與親友歡度時光。

  • news-details
  • 適合每個人的休閒方式都不同,端看能不能真正讓當事人放鬆並感到快樂,最重要的是:要成為反思與神關係及自我覺察的場域。(圖/shutterstock)

如何在下班時,劃清工作與生活的界線,以停止焦慮?王曉諭引用馬太福音 6:24,「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瑪門。」回答說:「當你越在意一件事,某種程度,它就成為你的上帝。」

 

當我們一直掛慮工作時,需要問自己的是:「我到底在擔心、害怕什麼?」、「我相信神掌權嗎?」若真的感到很困擾,不妨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若沒有預算進行諮商,也要幫助自己釐清:「真的有這麼嚴重嗎?我沒有別的選擇嗎?」、「我真的不能辭職嗎?若選擇辭職,會發生什麼事?」。

  • news-details
  • 要當心不讓任何一個人事物取代上帝,若在工作上感到焦慮、無法放鬆,除了可以自我覺察,更能尋求諮商協助。(圖/shutterstock)

腓立比書 4:6-7,「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 上帝所賜那超越人所能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與神的關係是在現今世代保持盼望的關鍵,在休息中學習分別為聖,使我們能在神的同在中,重新得力。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