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大學宣布廢除「早八」(早上八點的第一堂課),第一節課改由早上九點開始,並為學期規劃兩週自主學習週,提供體育、藝文、就業、人工智慧……等課程,讓學生能修讀更多多元、彈性課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引發社會各界討論。
廢除早八有何利弊?傳統教學與自主學習該如何平衡?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教育方針,是否合乎基督信仰價值?本報邀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蔡佩真,分享其看法。
有早八較自律?多方考量各有利弊
「早八」是許多大學生心中噩夢,不僅易出現遲到、缺課情況,老師也會利用點名、小考等方式提高出席率。
蔡佩真受訪表示,取消早八的決定,若經校方審慎評估,外界應予以尊重。該校取消早八,並不單純因學生無法早起;每間學校、科系有其獨特性,或位於市區、郊區,教學設備、資源多寡與學生生活習慣等,都需綜合考量。
校方做此決定,不僅是考慮學生福祉、家長期待、教育品質、教學資源、招生吸引力,更關乎學校總體教育目標。
談及廢除早八,是否真能提升學習效率?蔡佩真指出,充足睡眠的確有助提升記憶力和學習效率,使學生能更清醒,專注學習。再者,對於需通勤的學生,避開交通高峰時間,可減少時間和精力消耗,有充足體力學習。而對於習慣晚睡晚起的學生或老師而言,課程時間後移,可能更適合其生理時鐘。
而早八及點名,是否真能促進學生自律?蔡佩真表示,這是一把雙刃劍,可能促進學生自律,也可能造成反效果。
早八迫使學生早起,培養規律作息,為準時出席,提前規劃自身時間;點名則培養學生守時、承擔學習責任的能力。
反之,學生可能因睡眠不足,產生對學校規定的抗拒,或將點名視為形式,以致忽略實際學習和參與。若過度依賴點名的紀律要求,來保障學習參與,可能會使學生缺乏學習動機,難以自主學習、管理自己。
傳統教學與自主學習互補
多方面平衡學生需求
談及傳統教學與自主學習的利弊,蔡佩真分享,在大學教育中,不同學科、課程、學習階段,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建議傳統教學和自主學習應互補並用,使學生獲得足夠指導,也有空間自主探索。
傳統教學結構性強,能保障學習進度,使老師透過考試等方式有效監督、評估學生學習成果。而相對的,也可能抑制學生的創造力和主動性,導致填鴨式、被動性學習,因此,有些學生會對過多紀律要求產生壓力、反彈,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自主學習的優勢則在於鼓勵學生探索、質疑和創新,有助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也有空間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進度來學習。
當所學與興趣相關,學生自然較有學習動力,同時,訓練學生有較高自律性。其缺點在於,缺乏明確指導與結構,對於一些習慣被規範控制、保護的學生而言,便會難以確定學習方向,感到茫然。
至於,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教學方針,是否符合基督信仰價值觀?蔡佩真表示:「大學的治理,除了以學生需求為導向之外,尚有重視學術、市場、社會責任幾個方面,不同的治理方式,反映該學校在追求不同使命和目標的價值判斷,學校往往會綜合執行。」
若是學術導向,便會重視教授和學術人員的聲音,追求研究創新和學術卓越;若是市場導向,便會如公司般運作,重視效率、競爭力和財務自主性。
以學生為主的治理方式,則是以學生的需求為核心,有助提高學生的滿意度,提供其參與決策的空間。然而,資源是有限的,不能因為學生個別需求而忽略其他方面發展,因此需要和其他導向之間尋求平衡。
老師如牧者,愛與管教並行
聖經中,能看見許多「治理的規範」,如耶穌與十二門徒、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等,其中好牧人的典範,就如老師是牧人,學生是羊群;上帝期待牧人能細心照料羊群,供應其所需,予以保護、引導、醫治、纏裹,且好牧人為羊捨命。
根據聖經原則,教育的原則應以「愛」為導向,適度重視學生需求,並無背離信仰,在不過度討好學生與不妥協的立場下,愛與管教需雙管齊下。
現今少子化使大學經營越發辛苦,但不要讓大學教育太商品化或市場化,仍應堅持更深遠的教學理想和影響力。
主耶穌向人展現的是對門徒耐心、包容、愛和憐憫,因此當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並調整教育制度,展現對學生的愛與關懷。
師者不僅重視學業成績,還應照顧學生的安全與生活。其次,上帝尊重人類自由意志,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考量學生需求和意見,提供選擇,引導其為自身選擇負責。
蔡佩真表示,大學教育不應依賴早八、點名來約束,而應以教學影響力和吸引力指引學生前進。
基督信仰中強調,生命真正的改變與信仰生活的堅持,比遵守外在規條和儀式更為重要。
耶穌利善用比喻來引發門徒思考,並鼓勵他們自行探索答案;耶穌也與門徒建立深厚關係,創建學習社群,彼此扶持;更透過行神蹟及日常生活,教導門徒在具體情境中學習真理;祂與門徒同吃同住,門徒的學習不僅是聽講,更多是觀察耶穌的生活實踐和行為。耶穌的言行一致成為門徒的榜樣。
在客西馬尼園中,耶穌體貼門徒的軟弱,不只一次回去查看門徒,耶穌諒解地說:「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即便如此,耶穌並無放棄對門徒的指導,勸告他們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
回到教育現場,老師也應學習耶穌的榜樣,體諒學生學習過中的各樣「軟弱」,且不放棄予以鼓勵,引領其持續成長。
耶穌勸告門徒警醒禱告,實則鼓勵他們發展自我意識和責任感,由此來看,教師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其為自身學習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