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根據2023年統計,台灣生育率位居世界倒數第一,連續四年,出生人口低於死亡人數,被形容為「生不如死」。(圖/shutterstock)

亞洲多個國家都出現人口高齡化社會,台灣也不例外,生育率下降儼然已成「國安危機」。

 

根據2023年統計,新生兒人數再創統計以來新低,連續四年,出生人口低於死亡人數,目前的人口年齡中位數為44.4歲,到2050年更將高達56歲,明顯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不少民眾認為,擔心賺的錢不夠、怕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不想壓縮生活品質等等,是年輕人不敢生孩子的主因。

 

在這樣的現實環境下,基督徒還要生養眾多嗎?可不可以當「不生族」呢?

聖經對家庭、生養的觀點

新酒浸信會主任牧師盧哲盛分享,神要人類生養眾多(創世記1:28),神設立家庭,藉此來傳承信仰、賜福婚姻生活。

 

可以說,『家庭』在聖經真理是上帝的設計,要賜福婚姻;對社會運作來說,(家庭)是人類社會的根基,唯有家庭,才能孕育健康的下一代和美好未來。

 

然而,今日討論之議題「基督徒可否當不生族?」,以目前社會現象來說,議題無法決定整個人類社會的根基,或否定神在其中放置的美好心意

 

當然爾,基督徒活在世上,面對大環境的壓力、挑戰,會考慮是否不婚或不生。但普遍而言,一般人多期待步入婚姻、養育子女,少部分的人萌生這類想法則是迫於現實無奈。

  • news-details
  • 上帝設立家庭,賜福於婚姻中。(圖/shutterstock)

物價飛漲的年代,生養眾多才是祝福嗎?

《聖經》中有些規定因社會習慣、時代變遷而改變,例如:哥林多前書11:5提到,「凡女人禱告或是講道,若不蒙著頭,就羞辱自己的頭,因為這就如同剃了頭髮一樣。」然而,現今女性牧者講道、或姊妹禱告,皆毋須蒙著頭。

 

那麼,在「物價持續上漲」的現代,生養眾多是祝福嗎?

 

盧哲盛認為,該問題為不同的兩件事,因神設立婚姻的初衷是祝福而非重擔,或許每個人有不同想法,不過,不婚」不代表經濟沒問題,「已婚」也不代表經濟有問題,養育子女可以讓生命更加完整,因此兩者未必有這麼直接的關聯

 

教會常強調婚姻、家庭價值,但不代表養育兒女是件簡單的事,現在社會文化帶來的思維是,「應該要做的事都很簡單、能順利達成的」,不過婚姻、家庭卻非如此。

 

若曉得上帝對我們、家庭與婚姻的心意,就會「用心」看待這件事,為婚姻禱告、用心尋求。

 

有如此認真態度,相對較容易找到自身定位、價值,當兩者結合在一起,才能找到生命最大意義。

 

工作不只為個人溫飽,更是為所愛之人,因生命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所做一切可以影響、祝福下一代,具更多層意義

  • news-details
  • 社會變遷下,不婚、不生背後有多種因素,也有人渴望進入婚姻,但還在尋求對象。(圖/shutterstock)

經濟影響結婚率、出生率?非絕對定律

不少民眾認為,擔心賺的錢不夠、怕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不想壓縮生活品質等等,是年輕人不敢生孩子的主因。

 

盧哲盛認同,但也跟「結婚率下降」高度相關,現今單身貴族越來越多,其消費力、自由度會影響進入婚姻夫妻,已婚夫婦羨慕這樣自由的生活,自然也會不想生孩子。

 

再者,以職場來說,女性生育需請產假,工作會受耽擱,當他人不斷前行,只有自己忙得沒日沒夜,讓許多婦女不想再生二胎,連帶影響生育率。

 

且,現下不少年輕人可能因教育體制、成長背景等因素,而難以遇到適合對象,綜合多種原因,不少適婚年齡青年還在尋求另一半。「連對象都沒有,就討論到將來養不起孩子,是不是有點跳太快了?

 

經濟對「步入婚姻、生育孩子與否」之影響非絕對定律,主流新聞報導的是整體社會現象,對部分人來說,養育孩子是很沉重的壓力,反之,也有人拖著疲憊身體回家,看到孩子們就被激勵,覺得一切努力都值得了。

  • news-details
  • 新酒浸信會的兒童主日學稱為「兒童故事屋」,此外,每周五早上有0-2歲的早安幼幼班,母親們可帶小孩來教會參加活動,藉此有喘息時間,也可互相交流育兒經驗。(圖/新酒浸信會 提供、本報資料照)

社會討論風向帶出現代人「自我中心」通病

社會浮出的現象和討論風向,指出現代人的一通病——自我中心,即只想到自身利益。

 

《聖經》中,多處經文指出「自我中心」為罪的來源,如羅馬書10:3「因為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了」、以賽亞書53:6「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

 

儘管人擁有再多錢,自我中心者也可能會因過去沒有受到很好照顧,而覺得毋須扶養父母,或將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認為小孩不聽自己的話,為何要為其付出這麼多?這類型人常以「自我感受」為主去思考行事。

 

自我中心會破壞任何關係,變得在意個人權益,而較少想到「社會責任」,以及「上帝對我們的託付」

 

不少社會議題的產生為「自我中心」所致,例如:棄養長輩、婚姻家暴、職場霸凌問題,只是,「孩子」的議題常常最挑動人心,因普遍覺得他們較為弱勢,自然會關心有關孩童福祉的新聞。

 

但整個社會的背後不只有兒童,實還有許多弱勢族群被惡意對待,值得你我去關心、探討

  • news-details
  • 無論是否要結婚、生小孩,詢問周圍人,每個人有不同答案。盧哲盛以牧者身分對新婚夫妻勉勵,可以趁年輕時養育下一代。(圖/shutterstock)

無論生不生孩子,都要為人生規劃

採訪尾聲,盧哲盛勉勵,無論要不要結婚、生不生孩子,或大環境如何變動,都要為人生規劃,因有關此問題,每個人有不同答案,《聖經》的總原則是「生養眾多」,沒有詳細說明生幾個、幾歲生

 

對教會牧者來說,他對新婚夫妻的鼓勵是,趁年輕可以養育下一代,隨著孩子成長,家庭就會更完整,夫妻關係也會在當中磨合,往共同目標前進!

 

他祝福所有肢體,在教會遮蓋下活出神的命定,並建議夫妻參加教會舉辦的婚姻營會、親子活動,有助適應婚姻生活,以及,當新手媽媽手足無措時,可有共同年齡層的父母能彼此交流。

 

婚姻是神命定的計畫一部份,過程中神成全、幫助我們成長,」盧哲盛鼓勵,將生命主權交給神,走入祂為我們預備的美好計畫。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