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後來,摩西長大,他出去到他弟兄那裡,看他們的重擔,見一個埃及人打希伯來人的一個弟兄。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裡。(出埃及記2:11-12)

 

 

今日經文(輪流讀一遍)

 

後來,摩西長大,他出去到他弟兄那裡,看他們的重擔,見一個埃及人打希伯來人的一個弟兄。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裡。第二天他出去,見有兩個希伯來人爭鬥,就對那欺負人的說:「你為甚麼打你同族的人呢?」那人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我,像殺那埃及人嗎?」摩西便懼怕,說:「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法老聽見這事,就想殺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

 

一日,他在井旁坐下。米甸的祭司有七個女兒;她們來打水,打滿了槽,要飲父親的群羊。有牧羊的人來,把她們趕走了,摩西卻起來幫助她們,又飲了她們的群羊。她們來到父親流珥那裡;他說:「今日你們為何來得這麼快呢?」她們說:「有一個埃及人救我們脫離牧羊人的手,並且為我們打水飲了群羊。」他對女兒們說:「那個人在哪裡?你們為甚麼撇下他呢?你們去請他來吃飯。」摩西甘心和那人同住;那人把他的女兒西坡拉給摩西為妻。西坡拉生了一個兒子,摩西給他起名叫革舜,意思說:「因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過了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做苦工,就歎息哀求,他們的哀聲達於神。神聽見他們的哀聲,就記念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神看顧以色列人,也知道他們的苦情。(出埃及記2:11-25)

 

今日亮光(彼此禱告)

希伯來書十一章24~27節記載摩西長大後,因著信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的兒子,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摩西之所以會關心自己的同胞,乃是幼年時期受到生母的家庭教育影響;以色列人教育的基礎在家庭,而母親往往扮演家庭教育的重要的角色。

 

以色列人在教育上特別注重對神的敬畏,以及對人的憐憫,這對幼年期的人格與心智啟蒙階段是極為重要的,這時期的教育不同於摩西後來在皇宮所受的教育。神的意念和道路都高過我們,人無法靠著自己的能力去宣教或是得著救恩,而要順服神的旨意與帶領,倚靠神完成祂要做的工作。

 

摩西打死了一個欺負以色列人的埃及人,結果引來了法老震怒,想要殺他,他就逃到米甸去;血氣之勇不但不能成事,反而招致失敗。摩西在米甸曠野居住了四十年,遊牧民族的困苦生活,反而成為他日後與以色列人一同過曠野生活的準備—在牧羊的日子裡學習謙卑和忍耐的功課。

 

摩西雖然有正確的信仰,也受了高等教育,但是要完成神所交託的任務,還需要更多屬靈的訓練。因此神先修剪他生命裡的渣滓―自義、自大、急躁等,而且是用四十年的光陰來造就訓練他。等到他覺得自己一無所能、一無所有、一無所誇時,神才差遣使用他。摩西在曠野中認識了自己,也認識了全能的神。

 

神是一位守約的神(參創十五9~21立的血約),祂記念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永遠的約(參創十七7~8,二十六3,三十五9~12)。選民在苦難中呼求神,神就垂憐,而「約」正是神施行拯救與應許的基礎。

 

 

今日禱告(同聲唸禱詞)

我深願自己的生命不斷成長,求主助我用真實的信心面對生活的處境,而叫我不逃避在我身上的磨練。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文章授權/天聲傳播)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