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沙龍浸信會牧師潘俊達分享信息「建造有影響力的家庭與教會」,其夢想與異象是為100對新人證婚,建立基督化家庭。(圖/@新酒浸信會 YT)

有句經典名言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屬靈法則上確實如此。

 

沙龍浸信會牧師潘俊達分享,從建堂、會友夫妻的見證中,印證「次序」之重要,而首要就是與神同行,如此行會帶下5大祝福,且自然地與夫妻、團隊、城市和國度同行。

從S型到Y型的婚姻

沙龍浸信會牧師潘俊達受邀,至新酒浸信會分享信息「建造有影響力的家庭與教會」。首先,他邀請參與教會建堂的核心同工——黃志義、詹幼美分享夫妻見證,並指出,首次帶同工出來分享見證、及把講台交給同工,對沙龍浸信會是全新突破。

 

詹幼美首次進入教會,是參加母親節餐會,因好奇教會而參加小組2年。特別的是,這段期間她沒去過教會,更禱告說:「親愛的主耶穌,聽說祢是可以相信的神,我不知道怎麼經歷祢,我給祢兩年時間,我一定會來小組,但兩年後(我)若還不相信祢,那就是祢的問題……

 

看似「威脅神」的禱告,其實源自其渴慕的心。因當時,先生黃志義與家人合夥做生意,不僅事業跌落低谷,家人間還傷了和氣,及大女兒試圖輕生,種種挫折使她備感衝擊。

 

但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神的話一次次柔軟詹幼美的心,原本抗拒教會的黃志義,聽說父母同心為孩子禱告、是孩子最大的祝福,因而參加主日;首次進入教會的他,就被信息經文觸動,流淚不已。

 

坐在旁邊的詹幼美見狀,非常震驚,那是結婚20多年來「首次」看到先生流淚;因他原本個性強硬,夫妻幾乎沒有交集。

 

黃志義形容,以前的婚姻是「S型」,幾乎是兩條平行線,例如,妻子離開服務十多年的工作、創業開補習班,前一天才詢問自己要不要參加;而因著與神同行,生命逐漸被轉化、調整,現在夫妻是「Y型」婚姻,二人成為一體。

 

且,大女兒不再出現自殘狀況,家庭關係同時變得更好。現夫妻同心牧養小組,由此可見,顧念神的事,祂就顧念我們的事。並指出「以神為中心」的生命次序。

若非出於神,就枉然勞力

詩篇127:1提到,「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潘俊達分享,此由所羅門寫下,所羅門是非常會建造的人,花7年建造聖殿、13年蓋自己的王宮,除了實體建築,也建造團隊。

 

不過所羅門卻說,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短短一段經文提到多次「若不是耶和華」、「枉然」,枉然就是白忙一場

 

所羅門晚年遠離神後,很多仇敵伺機而動,帶來國家毀滅,所遺留的金銀財寶、聖殿榮華都被敵人掠奪而去。藉此可以知道,若人努力工作、認真過每一天,卻不是靠神的方法行事,最終很可能「白忙一場」。

 

13年前,潘俊達開始牧養年輕人,接著輔導年輕夫婦,不少夫妻結婚後,以工作、經濟、扛房貸壓力等為由離開神,幾年後再次碰面,他們卻已要離婚,相當可惜。

 

詩篇127:2說,「你們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勞碌得來的飯,本是枉然;惟有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神賜福祂關係親密的人。

 

就如前述分享的夫妻見證,黃志義、詹幼美生育三個孩子,努力建造家庭、工作,孩子卻出現狀況、與家人關係破裂。然而,來到神面前總是有盼望的,因「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詩篇25:12)。

  • news-details
  • 潘俊達牧師感謝新酒浸信會盧哲盛牧師在教會搬到聚會現址後,特別北上拜訪打氣。(圖/@新酒浸信會 YT

與神同行帶下5大祝福

俗語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而活在上帝恩典裡面、與祂同行,你我可以一分耕耘,得著很多收穫,可以:1)得安息

 

再者,我們一樣需要工作,但不會被追趕,因神必賜給你我需要的智慧、能力、策略、團隊,勝任現在的工作,如此就經歷:2)得輕省

 

此外還會帶下:3)兒女成群4)兩代合一的祝福。

 

夫妻花費心思照看兒女,但他們不一定愛你、多子多孫未必多福氣;然而,在尊主為大的次序裡,兒女會同心且順服。

 

兩代合一進而帶下:5)爭戰得勝的祝福。就像每當摩西在山頂舉手守望禱告,約書亞就在山下打贏勝仗,亦見證,上帝是耶和華尼西,是神兒女得勝的旌旗。

 

上帝把寶貝的創意、能力放在下一代身上。大衛打倒巨人歌利亞時很年輕,潘俊達相信,在正確次序下,下一代可以打倒這城市的歌利亞,一起爭戰得勝!

  • news-details
  • 沙龍浸信會今(2024)年3月簽約承購170坪土地,潘俊達牧師將榮耀歸給神,感謝祂的供應與恩典。(圖/@新酒浸信會 YT

愛「頭」也要愛「身體」

與神同行,也要與教會同行,因基督是教會的「頭」,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基督徒不能只愛頭,卻不愛身體。

 

4年前,潘俊達由母堂平鎮浸信會差派植堂,2020年7月5日開始第一次主日;教會從14坪空間開始,一年後搬進現在100坪的空間,超乎所求所想。

 

那時,他與黃志義、詹幼美並非很熟悉,倆人卻是開拓教會非常關鍵的同工。過程中,看見神轉化夫妻關係,當夫妻合一,就對兒女產生極大影響力

 

不僅如此,神也在服事、建造教會過程,建造潘俊達和父親的關係。

 

退伍後,潘俊達就進入教會全職服事,因父母在對岸工作,管理近萬人公司,在鞋業界有20、30年資歷,所以希望兒子可於退伍後出國念書,接著承接企業工作。

 

潘俊達全職工作的頭兩年,父親、岳父母都會傳求職資訊給夫妻,不斷鼓勵他們到對岸工作,且在那地也能傳福音。潘俊達認為,這沒有對與錯,但希望站穩在「神給的呼召」裡

 

服事中,神不斷調整其生命,並藉屬靈父母的教導,幫助他恢復與父親的關係。早年父親不信主,隻身在對岸工作時染上多種惡習,在孩子們心中,爸爸是很大的麻煩,而父親覺得自己像家人的提款機。

 

4年前要被差派時,潘俊達打給父母,說:「你們要不要當我的全職義工?沒想到,他們一口答應,兩週就回台灣協助

 

令人訝異的是,父親生命也有全然翻轉,竟主動要負責「愛教會事工」,也就是:倒垃圾、掃廁所、排椅子、澆花。

 

潘俊達說:「這讓年輕人來做吧!」但父親非常堅持,甚至,72歲時開始牧養小組,特地滷豬腳探望生病組員、幫忙組員搬家,每天手抄一張聖經讀經進度

 

以前父親賺很多錢給我們,我們覺得他很麻煩,但現在父親謙卑敬虔的服事,大家都很喜歡他。現在,我們全家三代一起服事!」潘俊達見證與神同行帶下的祝福。

 

開拓教會第二年,他承接桃園區浸信會、龍潭區聯禱會共40間教會的連結,面對又大又難的任務,神給他策略,每周花一個小時、帶一份禮物,去探訪一間教會,讓牧者認識自己,並且每個月請牧長們在教會吃飯一次。

 

如此施行三個月後,竟將兩個聯禱會連結起來了!神親自成就此事。

 

上帝是不停做新事的神,今年3月,沙龍浸信會簽約承購170坪土地,順利的話可以蓋300坪的會堂,未來要開車進入龍潭區的人都會看見教會。

 

奇妙的是,教會開始洽談土地時,建堂奉獻僅40萬,但評估若要買地加蓋,可能要八千萬到一億元才可以,教會不斷在禱告中查驗,希望做神要他們做的事情,最終神用祂的方法、在祂的時間成就這件事。

 

當與神同行,上帝就把智慧、豐盛加在你身上,在人不能,但在神凡事都能。

 

正確的次序,從與神同行開始!」沙龍浸信會的建堂過程,及每個建造教會的肢體生命,都為這句話下了強而有力的註解。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