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金貴羅宣教士於金門基督教宣教及文化培訓中心內。(圖/記者詹英村)

突然被趕出來,就像被離婚一樣。」多年前被迫離開上海時,他驚愕感嘆。

 

韓國宣教士-首爾往十里教會金貴羅牧師,用這個比喻形容2018年突然遭迫離開上海的經歷。這一舉,看似使命被攔阻,卻成為神帶領他前往金門之契,開啟了一段奇妙的宣教旅程。

 

金貴羅牧師不以建立自己的教會為目標,「我不用站在前面,金門人站在最前邊,讓他們自己做。」道出其核心理念,致力於培育在地人才,期待金門成為華人世界的宣教樞紐

2018年9月,在大陸上海服事了近十年的金貴羅牧師,突被公安強制離境。積極投入華人福音工作15年的韓籍宣教士,經歷了一連串看似受阻卻充滿神帶領的過程,最終在2019年2月來到金門,開展嶄新的福音事工。

 

他的旅程,見證了神如何在看似關閉的門中,開啟新的道路,同時也是上帝為金門注入新異象、新啟示、新工作的開始。

 

一切在料想之外,從「意外被逐」到「奇妙帶領」

金貴羅宣教士在上海的事工本來蓬勃發展,他帶領團隊培育了許多在地信徒。

 

「我在上海正式接觸的人數雖然在一千人以內,但這十年的服事,讓我深深體會華人的需要。」沒想到,2018年大陸宗教政策的改變,令一切計畫被迫中止

 

當時政令緣故,金貴羅和太太的護照被沒收,隨即被要求限時離境。然而,「神的恩典夠用!」他說。

 

當時他的妻子和三個就讀高中的孩子還在大陸。「感謝主,負責的公安正好是朝鮮族,他聽見我太太需要照顧孩子,就把她的護照還給她,讓她可以繼續合法留在大陸。」金貴羅回憶道。

 

因為有這樣的「緩衝」,讓金貴羅可以安靜的禱告、尋求神,沒有後顧之憂。

 

禱告尋求神,一步一步的引導以開新路

回到韓國後,金貴羅並沒有接受母堂回到韓國牧會的提議,而是持續於迫切禱告中,尋求宣教的方向。

 

對宣教士來說,「去哪裡」委身宣教,和婚姻盟約一樣地神聖需要安靜禱告、需要真實負擔,不可以冒然決定,也需要太太有同樣的感動、同心同工。

 

就在這時,神讓他想起五年前的一段對話。

 

「2013年大陸宣教士聚會時,一位在廈門服事的同工跟我提到,他們要辦簽證時可以到廈門對面一個地方,半小時來回就可以蓋出境章。當時我完全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因為上海到廈門太遠了。」那時,金貴羅甚至還不知道「金門」這兩個字。

 

然而,在被迫離開上海的挫折中,神讓他想起這個地方。「我根本還不知道金門在哪裡,所以禱告結束後,回宿舍打開電腦查一下金門的位置。」

 

攔阻中看見神出手:簽證受限的轉機

回到韓國後,往十里教會給了他40天「窺探迦南地」的時間,原本計畫用30天觀察台灣其他城市,只留10天給金門,教會其實希望他能在人口更多的台灣本島宣教。

 

在做完宣教考察報告後,他仍決意前往金門宣教。而師母徐美羅宣教士,在禱告中也有同樣的負擔。於是他們決定以金門作為宣教的據點。

 

然而「攔阻」總是出人意外。原本接洽的台灣宣教機構表示,因為宣教名額的限制,宣教士工作簽證的名額已滿,無法再申請。

 

「當時我的狀態不是『能不能來金門』的問題,是根本『無法來台灣』。」金貴羅說。但神為他開了另一扇門。

 

透過在大陸認識的姊妹介紹,進而結識一位醫生。這位醫生不只是台中基督徒榮中禮拜堂的創辦人,更促成了一場改變命運的會面。

 

「那天,榮中禮拜堂董事會臨時開會見我,問我為什麼要來金門。我很坦白地說,我本身不知道金門在哪裡,是透過禱告,神讓我想到這地方。」在會面中,一位金門籍的長老聽了特別有感動,因為一個韓國牧師,竟對他的家鄉有負擔。於是榮中禮拜堂開會通過,聘任金貴羅,並辦理工作簽證。

 

很有恩典的是,原本的宣教機構本來受到宣教士名額申請限制,隔年,就恢復受理協助簽證了。

 

「這是很奇妙的事,唯獨我們夫婦在那個時段被拒絕。」雖有攔阻,金貴羅卻特別感恩上帝的恩手帶領。

  • news-details
  • 金門基督教宣教及文化培訓中心外觀。(圖/金貴羅 提供)

將廢墟轉化為祝福,培訓取代植堂

2019年2月進駐金門後,金貴羅牧師選擇了一條不同於傳統宣教的道路。

 

他首先花了一年時間觀察:「我參加每個教會的不同聚會,不管是成人聚會、主日學,還有他們的各種活動、小組學習。後來我發現,在這,我不必要開教會,因為不需要跟當地的牧者產生競爭之感。

 

接著,選定了金寧鄉伯玉路上,一棟原本是廢棄賭場的建築,以此成為培育宣教人才的基地,成立「金門基督教宣教及文化培訓中心」,見證神如何將廢墟轉化為祝福。



他解釋道:「金門所有的教會,一直受到台灣教會的支持,很多短宣隊來幫忙,也因此過度倚賴台灣的教會,缺乏『培養自己』的概念。所以,我首先決定了這裡要建立宣教培訓中心。」

  • news-details
  • 金貴羅在金門大學開設韓國文化社團。(圖/金貴羅 提供)

階段性的宣教策略

金貴羅的事工計畫分為幾個階段。「我們現在到了第五年,這是第一個五年計畫的最後階段。」他說明,第一階段主要目標是培養宣教同工,透過他們在金門每個教會建立宣教部

 

「現在我們是第五屆,已經有五十個人,就是金門在地被培養起來的宣教士跟預備宣教的團隊。」考慮到在地金門基督徒總人數不到三百人,這個比例相當驚人。

 

新世代漸興起,多了青年事工的創新

除了培訓工作,金貴羅也看見了青年事工的重要性。「金門,很多學生來這邊就讀,過兩年三年就離開,加上暑假寒假都回家,所以教會根本沒辦法培養年輕人。」

 

為突破這個困境,他進入金門大學設立韓國文化社團,並且開設適合年輕人作息的聚會。

 

「我們每個禮拜天下午五點有聚會,從小組學習開始,讓他們討論、發言,我來做一個基督教世界觀的培訓。」但以理培靈會就這樣開始了。

 

漸漸,金門開始有「外地」學生,為了福音的緣故,決定畢業後仍舊留在金門。

  • news-details
  • 禮拜日下午的「但以理培靈會」,讓金門眾教會有志於靈命進深的弟兄姊妹,有小組、靈修、團契的時間與空間。(圖/金貴羅 提供)

文化需突破:基督教音樂節的影響力

不但是外地人,更是外國人的金貴羅,對文化的衝擊特別有感,因此,他重視能在金門當地建立基督教文化

 

「我去年看到金門『迎城隍』的活動,看到小朋友低頭跟著遊行,我心裡很痛。如果我們沒有對孩子提供基督教的正面文化,我們不必要批評他們『沒有信仰』。」

 

於是,他開始著手舉辦「讚美音樂會」以及「金門基督教海洋音樂節」,「這是刻意的,讓來海邊觀光遊玩的、不認識耶穌的人,都有機會接觸基督教文化。雖然辦戶外活動很冒險,有風、沒電,但這正是我們用溫柔、柔和的方式來傳福音。」

 

從未有過的基督教音樂節,柔軟了在地父母的心,深受宗族文化挾制信仰的金門,開始有許多年輕的父母,主動讓孩子接觸詩班、練習詩歌。金門在地的文化慢慢的改變了...

  • news-details
  • 2024年7月12-14日金門基督教會山外基督教會聯合青少年夏令營。(圖/金貴羅 提供)

宣教樞紐的異象:連結華人世界的橋樑

對金門的期待,金貴羅有更宏大的異象:「以前香港和新加坡是宣教樞紐,但現在香港已經被中國政府管轄,新加坡物價又太高。我希望金門成為新的宣教樞紐,不限於大陸,是對整個華人世界宣教的基地。

 

金門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過往「下南洋」的文化背景,金門人與大陸、東南亞有許多連結。

 

他特別提醒台灣教會:「請不要把金門當作宣教工場,金門是宣教同伴。很多短宣隊來這裡辦活動,卻沒有跟這邊的弟兄姊妹聯合攜手做。我們這邊的弟兄姊妹,也是可以參與事工的。」更期待金門能成為宣教的樞紐而不是「宣教的驛站」;成為與神同工、福音的「經營者」,而不只是福音事工的「受助者」。

 

在其宣教異象中,五萬人口的金門,可以將世界的華人連結起來,影響力直達整個東亞與東南亞

看哪,耶和華要做一件新事,就是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

—以賽亞書43:19

神正在金門動工,將這片看似福音的硬土,轉化為連結華人世界的宣教樞紐。

 

讓我們以新的眼光看待金門,不只為這地的福音工作禱告,更要看見神要在這裡成就的大事,期待金門成為祝福萬邦的器皿。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