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的金融次序進入極大混亂,《啟示錄》所說的「巴比倫」,並非指某一個城市,而是墮落的經濟文化體系,象徵著被金錢與權力支配的虛假關係,藉著極大的財富與列國的君王和客商行淫,「獸的國」也呼之欲出。
AI 人工智慧、虛擬貨幣、CBDC(各國開始推出央行數位貨幣)等,都將促使經濟黑洞的急速膨脹,使得貧富鴻溝更加撕裂、更多人陷入金錢債務綑綁。
一場經濟覺醒的呼聲,正在世界各地響起!原充滿貪婪和剝削的經濟,是否能被互惠、團結和利益共享所取代呢?少數富人控制99%財富的嚴重失衡,我們是否能在上帝話語引導下,重新回到神國的經濟法則,讓所有人都受益?
上帝也管經濟
黃國瑞牧師受邀在《策傳媒》YT頻道上的《EKKLESIA匯流學院》,以「天國經濟」為題分成四支影片來分享,將翻譯Scott Nelson的巨著《經濟覺醒》的領受心得融入其中。
「經濟」的核心不僅是數字和理論,而是與整個文化、社會、世界觀密切相關的體系,「經濟大動盪」帶動政治、軍事和民生的巨大動盪。
在影片一開始,轉述去年老高與小茉YT頻道發布的一則影片,談到在《Last Days》YT頻道上,布蘭登.畢格斯(Brandon Biggs)所領受的先知性預言,提及川普當選後,將會發生世界大動盪,緊接著是一場巨大的金融危機,甚至將比當年大蕭條還嚴重,異象中看見川普在橢圓形的辦公室禱告,抱頭痛哭在上帝面前…而上帝說,這個動盪是為了讓人們覺醒,這是一個修正錯誤的機會!
就連非基督徒的老高與小莫,都不禁說道:「原來上帝也管經濟阿!」
天國經濟如同「山上的光輝城」,吸引世人走向神國
在現今經濟架構下,造成很大的「財富不均」現象,特別科技與AI的發達,將更加集中財富於少數人,當前世界不合神心意的經濟體系,統稱為「巴比倫」體系,究竟在聖經裡,是否能找到上帝的經濟學藍本?
從聖經來看,在「天國經濟」的願景中,社會不再有「財富集中」或「貧富差距」等特徵,而是成為一個「山上的光輝城」,吸引世人走向神國。
「天國經濟」的核心並非恐懼和貪婪,而是建立在對神的信靠,以及彼此相愛的關係。例如,現代的財經現象中常見的FOMO(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症),就推動了投資市場的不理性行為。
在不控制政府或改變法律的情況下,如何創造與「國度文化」相匹配的國度經濟呢?在使徒行傳第四章記載,初代教會眾人聚集在一起,實施神給的經濟體系,無一人缺乏,鰥寡孤獨都能投靠,這樣的經濟體系,就像是一座「山上的光輝城」,吸引人們想要進來參與、來認識神的美善。
經濟其實就像是一個國度文化體,上帝的國度文化、設計國度獎勵制度,讓人很自然地就會想參與。
辛巴威的見證
辛巴威原本是非洲的富裕國家,地產豐榮,卻因貪婪與錯誤的經濟政策,其經濟崩潰,貨幣陷入惡性通膨,讓農民苦不堪言,人人都是億萬富翁,卻連白米都吃不上!
當農民在極度艱困中,對金融體系失望時,他們的盼望就是要有一個新的經濟體制,是人民之間互相連結起來,串聯起生產端、運輸端、消費端,形成共享利潤的合作社模式,讓小規模的農民也能參與在企業價值鏈,農民生產力因而增長。
這樣的模式幫助農民開始有穩定收入,從每月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以上,甚至建造房屋與教堂,生活和家庭都改變了!
這一成功案例顯示,當人們團結起來,共享資源與責任,能夠突破經濟黑洞,找到新的出路,但要如何應用到全世界,這是經濟覺醒要面臨的挑戰。
如今,不僅在非洲的農業中有生態系統,還有其他生態系統,在城市、建築和房地產開發都在形成。
大債時代中,金磚五國出現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現今全球進入一個「大債時代」,債務已滲透至每個層面,從國際的債務危機到個人的以債養債,成為國家治理、企業經營和個人生活的問題,人類正在巴比倫式的經濟體系中掙扎。
自二戰後,布雷頓森林會議確立美元與黃金掛鉤以來,美元成為全球的通用貨幣。然而,1971年美國無法還錢給其他國家,總統尼克森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開啟制印還債的道路,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影響,2024年美國國債更是高達35.95萬億美元。
虛擬貨幣的出現,有去中心化的功能,買賣的錢不會再受到政府操弄,現在世界的戰亂,令許多人不敢相信自身國家貨幣,而拿去轉成比特幣,因此許多國家開始自行發行數位貨幣,不希望人民去買外面的比特幣。
金磚五國(BRICS)包含巴西、俄國、印度、中國、南非,推出與美元抗衡的新貨幣,目前已經有十個國家,包含一些主要的石油國家,開始用這樣的新貨幣,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科技與AI加速了經濟黑洞的陷阱
近年來,科技與AI興起,生產力大增的最大問題是「貧富不均」。
很多人借錢去做生意,但因天災人禍,生意垮掉,變成債務奴隸,光是利息就付不完,而有錢借錢的人,什麼都不用做,光收利息就能賺很多錢,這成為一個壓榨窮人的方式,用巴比倫系統來斂財,將把更多財富聚集到「經濟黑洞」裡面。
高科技進步為經濟帶來了高效率與高風險,人工智慧(AI)在金融市場的應用,使財富更加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擴大貧富差距。
「區塊鏈技術」雖以去中心化為初衷,卻可能被政府炒作,濫用為極端的控制工具,導致個人消費與言行都可能受到全面監控。雲端技術也有被政府操控的可能性,透過管理雲端的公司,把反政府平台關掉;大數據發展,能知道每個人的消費習慣、人與人的連結,可能讓民主自由遭受威脅。
巴比倫無法得醫治了!上帝呼召我們從中「離開吧!」
啟示錄18:1-4:「此後,我看見另有一位有大權柄的天使從天降下,地就因他的榮耀發光。他大聲喊著說: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處和各樣污穢之靈的巢穴(或作:牢獄;下同),並各樣污穢可憎之雀鳥的巢穴。因為列國都被他邪淫大怒的酒傾倒了。地上的君王與他行淫;地上的客商因他奢華太過就發了財。我又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他一同有罪,受他所受的災殃。」
其中描述的「巴比倫」,並非單指某個國家或城市,而是一個腐敗墮落的經濟、文化體系,象徵著被金錢與權力支配的虛假關係,地上的君王與客商因巴比倫的奢華而發財,當官商勾結時,其獲利更是不得了!
聖經提醒信徒,要從那城出來,免得一起受災,那這體系無法修復了嗎?在耶利米書51:6-9提到,巴比倫會忽然傾覆毀壞、無法被醫治好了,因此上帝呼召我們從中「離開吧!」
巴比倫是虛假的交易關係,而上帝要的是真實的關係
聖經中以「大淫婦」來形容巴比倫,娼妓所行的是交易行為的「契約」關係,其根基是操控,以性為義務,金錢為獎勵,是交換條件的承諾;神厭惡契約關係,祂所設立的婚姻是「盟約」關係,在上帝面前立約,不論何種處境,都生死相許,是以愛為義務,快樂為獎勵,是生命的承諾。
巴比倫就是一個虛假的交易關係,但上帝要的是真實的關係。
現代的人造法律實體-「法人」,不是自然人,但擁有自然人的一些權利義務,其實跟古代的偶像很類似。
舉例來說,個人為公司效力,公司承諾的照顧,是僅限於為其服務時,當沒有利用價值就會被開除,順從就給獎勵,不順從就懲罰,且公司由少數菁英、董事會控制,其實公司就像一個偶像,而宗教裡的偶像,是由祭司(少數菁英)所控制。
經濟要得醫治,一定要回到信仰法則裡面
從法則與規範,形塑出被群體接納的文化,進而創造出一種獎勵制度,那就是「經濟」,所以經濟其實是文化的一種表現,例如,過去相信黑奴可以買賣,所有人都相信就形成文化,進而產生出「奴隸經濟」。
因此要改變經濟定要從文化改變,要改變文化,就要從所相信的來改變。
當世界相信「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巴比倫法則,認為有錢就可以奴隸別人,凡事都可用錢來解決,這產生的文化就有偏差,這樣的經濟就永遠無法被醫治!
要得醫治,一定要回到信仰的法則規範裡面,可以引導到敬虔的法則與規範,發展出敬虔的文化,創造出敬虔的獎勵系統,就會帶來祝福。
真理會帶來祝福,欺騙將帶來更糟糕的結果或失敗。真理就是,人都是按照上帝榮耀形象所造,生而平等,無人可奴役他人,聖經說不要拜瑪門,要敬拜上帝。
天國經濟中的「豁免」,若謹守遵行,中間不會有窮人!
《經濟覺醒》一書的作者提出了一個與聖經真理相符的解方,呼籲我們回歸上帝的經濟法則。
在申命記15:1-5,有上帝給我們的經濟法則:「每逢七年末一年,你要施行豁免。豁免的定例乃是這樣:凡債主要把所借給鄰舍的豁免了;不可向鄰舍和弟兄追討,因為耶和華的豁免年已經宣告了。若借給外邦人,你可以向他追討;但借給你弟兄,無論是什麼,你要鬆手豁免了。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謹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這一切的命令,就必在你們中間沒有窮人了。」
「豁免」代表「債主」要把借給鄰舍和弟兄的債都豁免了,不可討債,但是對於外邦人就可以追討,可見國度經濟與巴比倫的經濟是有相當差別的。
當用這樣的經濟法則生活時,沒有債務的問題,不會以債養債,不會用利息養利息,且經文最後更表明「若留意聽從耶和華,在你們中間就沒有窮人了」,但後來耶穌卻說「常有窮人在你們當中」,顯然問題不是上帝的話語沒有應驗,而是人沒有留意聽從、謹守遵行。
上帝擁有經濟的「所有權」,我們只有「使用權」
利未記25章,有上帝所設計的經濟法則,即上帝擁有經濟的所有權,祂賦予我們權利可以永遠擁有,但不能把權利賣掉,你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透過這權利所得的「利潤」賣掉。
耶和華賦予以色列人的任務是,將土地上的舊居民趕出去,並將土地的持有權賜給了以色列。土地是屬於神、歸耶和華的,開墾完的土地,開墾者有使用權,但不能永久賣掉,但可以使用它。
《利未記》也提到,要把你們所賺的錢,使用在敬拜、基礎建設、文化和親屬照顧上。
最後,黃國瑞分享,全民經濟必須是去中心化的,不可有中央集權和掌控,將來敵基督政權或獸的國,統一全世界統貨幣來掌管經濟時,我們就更需要產生一個神國經濟制度,且當這樣的體系被實現,相信聖經所應允的「就必在你們中間沒有窮人」(申命記15:5)就有可能實現了!